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
——哥萨克古歌
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写的《静静的顿河》想必很多人都阅读过,主人公格里高利的英雄形象像刀刻画的那样深刻,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俄国二十世纪前二十年代顿河哥萨克的历史,作者用他的妙笔把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画卷描绘的栩栩如生。而真实的哥萨克的历史要比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说,他们就是专为战争而生的,一部哥萨克史,就是大半部的俄国史。他们自诞生那天起,就赋予了为俄罗斯开疆拓土的重任,至今俄罗斯一大半领土都是他们打下来的。
电影《静静的顿河》剧照
01 历史起源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内部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地方性集团。
从13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15、16世纪时,由于地主贵族的压榨和沙皇政府的迫害,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农奴和城市贫民,因不堪忍受残酷压迫,被迫逃亡出走,流落他乡。当时,在俄国南部地区,草原辽阔,人烟稀少,飞禽走兽随处可见,各种鱼类俯拾即是。这些自由自在的哥萨克在俄罗斯南部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因为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乌拉尔河哥萨克”等,后来又扩展到西伯利亚、远东等地。
哥萨克
02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它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合体,成员大部分属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也有少数波兰人、鞑靼人、高加索人等,他们都不满封建压迫才逃到南俄草原这些三不管地带。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乐园,哥萨克们在与他们混居的过程中,也养成了骁勇剽悍的性格。
由于南俄草原地势平坦开阔,无险可守,哥萨克实行军民合一的半军事化自治制度。他们建筑一种特殊的营地叫“塞契”,由土围子、堑壕、原木围墙和带有射击孔的塔楼组成,以防备游牧民的袭击。哥萨克们都是英勇善战的士兵,都有一手高超的的马上功夫,顿河马、弯刀和长矛是它们的标配。他们从早期的渔猎为主逐渐转向了农耕生活,平时耕种田地,农闲季节劫掠来往行商,甚至袭击黑海沿岸的城市和村镇。由于环境使然,哥萨克们都有难以驯顺的尚武精神。
哥萨克骑兵
由于哥萨克们都是极佳的骑兵,东欧各国都争相拉拢他们当雇佣兵为本国服务,在这些国家中,沙皇俄国运用的最成功,也笑到了最后。
沙皇俄国很早就意识到了哥萨克半军事自治体制的特殊性,处理不好会危及边疆安全,处理好了能为己所用。所以,历代沙皇都明白,对这批桀骜不驯的人安抚政策比镇压更有利,于是就拉拢他们,免除劳役和赋税,并让他们获得一定的俸禄和相当数量的土地。就这样,哥萨克们就心甘情愿的充当俄国的鹰犬,为帝国开疆拓土。
哥萨克军刀“恰西克”
03 开疆拓土、威震欧亚哥萨克以勇猛善战著称,是沙俄兵力的重要来源。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到苏联二战中所有的战役。他们的骑兵马蹄是与沙俄向外扩张的步伐同步飞扬的,多次为俄国开拓疆土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上最出名的哥萨克非叶尔马克莫属。他原是一个贫困的哥萨克和一个丹麦女奴的儿子,成年后游荡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一带。他生着蓝眼睛和红胡子,能说会道,胆大过人,所以身边聚集了一群狂野的哥萨克,经常抢劫商船,所以激怒了当时的沙皇伊凡雷帝,发出通缉令捉拿这群不法之徒,要全部处死。
叶尔马克入侵西伯利亚
这个时候,俄罗斯正计划向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汗国扩张,委托大贵族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招兵买马,招募并武装了一批“游牧人”和哥萨克雇佣军。斯特罗加诺夫得到叶尔马克这个哥萨克,如获至宝,委以重任。
1581年9月1日,叶尔马克率领840人的远征队伍出发,深入西伯利亚,很快击溃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占据了首都,叶尔马克得意的将这块辽阔的土地称为“西伯利亚”。并直接给沙皇写信汇报战果,请求赦免死罪。伊凡雷帝非常高兴,宣布赦免他和手下的死罪,而且赐他一张昂贵毛皮、两套华丽的盔甲、一只高脚杯和大量金钱。叶尔马克的840人远征队最终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征服。
俄国人入侵西伯利亚时间表
叶尔马克征服的只是西伯利亚最西边的鄂毕河中下游流域,他本人也不知道西伯利亚到底有多广大。继他之后,有无数个哥萨克踏上了西伯利亚这片土地,目的是掠夺价值不菲的动物毛皮,这些毛皮在欧洲市场上都是畅销品,号称“软黄金”。在这里,哥萨克吃苦耐劳、大胆无畏的冒险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引人注意的是,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探索长期以来是以民间行为为主进行的。哥萨克在前面大踏步一路前行,占领了一条又一条的河流,然后,俄国政府徐徐跟进,进行巩固,建立城堡、征税机构和地方机构。可以说,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扩张采取的步步为营、逐步蚕食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一名哥萨克进行活人劈刺
西伯利亚河流纵横,水路四通八达,哥萨克擅长造船和驾船航行,遇到水路不通的地方,他们就弃舟上岸。好在西伯利亚各大水系之间的连水旱路都很近,哥萨克们很容易从一条水系进入另一条水系。在这期间,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哥萨克探险家,比如皮扬达在1620-1623年间对叶尼塞河各大支流的探险和发现了勒拿河;1643年,伊凡诺夫率领着一支由74个人组成的探险队,沿着勒拿河向南方探险,最后发现了贝加尔湖,并绘制了远东地图;阿特拉索夫于1682-1697年对勘察加半岛的系统探险;随后,波亚尔科夫和哈巴罗夫先后对黑龙江流域进行了探索;斯塔杜欣对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探险也很重要……
当时哥萨克向东扩张的速度是惊人的,只用半个多世纪,就完全占据了广阔富饶的西伯利亚,从乌拉尔山推进到太平洋,后来又占据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
西伯利亚泰加林
可以说,哥萨克在俄罗斯的征服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没有哥萨克骑兵的南征北战,俄罗斯帝国的光环会黯然失色不少。几百年以来,哥萨克骑兵不仅跋涉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在中亚细亚黄沙漫漫的沙漠深处也能看到他们雄健的身姿,巍峨的高加索山脉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易北河畔他们挥舞着的马刀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逼人的光芒,人们更不会忘记拿破仑战败后,一队队哥萨克骑兵驰过巴黎凯旋门时那高昂的头颅……
04 罪孽深重欧洲有一句谚语:“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皮囊,里面住着一个鞑靼人”。意思是说俄罗斯人长着一副欧洲人的面孔,其实民族性格中早已烙上了早期蒙古鞑靼人嗜血的特性。尤其是哥萨克人,由于长期在南俄草原与鞑靼人混居,行为方式与这些游牧民毫无二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声名狼藉。
1643年,西伯利亚雅库茨克督军派遣波雅尔科夫率领132名哥萨克,远征黑龙江,当年冬抵达精奇里江,这是第一批侵入我国东北的俄国人。这帮匪徒在中国境内烧杀抢劫,无恶不作,为了解决军粮,这年冬天残忍地吃掉了50个当地中国居民,当地人惊呼吃人的“罗刹”来了。
代表友谊的中俄黑龙江大桥
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把整个外东北划归沙俄,但在黑龙江左岸还保留了江东六十四屯作为残余中国人的定居地。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俄国遂派遣哥萨克部队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共造成中国和平居民七八千人死亡,史称“庚子俄难”。
当时,哥萨克强迫大批中国人往黑龙江里驱赶,结果绝大部分被溺水身亡,还有一部分在半路上就被哥萨克刀砍斧劈而亡。
有关资料记载: “当妇女们把她们的孩子抛往岸上,而且乞求至少能搭救她们的孩子时,哥萨克却逮住这些婴儿,挑在他们的刺刀上,并将婴儿们割成碎片”。 经过这场血腥的屠杀,中国人“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俄罗斯美女
除了在中国,在欧亚其它地区,哥萨克人照样声名极差,所到之处,烧杀淫掠,犯下了滔天罪行,以至于人们把哥萨克骑兵看作是“魔鬼的军队”。
俄罗斯击败拿破仑后,成为了欧洲霸主,到处进行干涉,哥萨克骑兵就充当“欧洲宪兵”。1848年,欧洲爆发革命运动,奥地利帝国境内的匈牙利燃起了革命烈火,奥国皇帝请求俄国出兵。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正准备磨刀霍霍,一听见消息,马上派14万名俄军进入匈牙利。俄军像肆虐的洪水一样把革命绞杀了。其中,匈牙利著名诗人斐多菲也惨死在哥萨克骑兵的马刀之下。
甚至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想着俄国动员慢,先进攻法国,然后再收拾俄国。谁知道,俄军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直扑东普鲁士。东普鲁士居民都惊呼“哥萨克来了”,于是都吓得四散奔逃。可见,哥萨克在德国人心目中也是恶魔一般的存在。
参加车臣战争的哥萨克士兵
05 后记英勇的哥萨克人参加了沙皇俄国的历次战役,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大约组建了30万人的11支哥萨克军团。但是由于现代化武器机枪、排炮、坦克等的投入,骑兵注定将成为被淘汰的兵种,并没有像此前的战争一样有骄人的战绩。十月革命后的内战中,哥萨克分属两个阵营,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内战。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加大削藩力度,实行“非哥萨克化”对不服从者进行肉体消灭。以后苏联又通过移民、掺沙子,最终使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特殊群体融化在普通百姓当中,哥萨克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图/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
哥萨克终于得报应了[笑着哭]
连车臣都打不过,还敢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