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利嗪是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5点

经纬谈健康 2024-10-19 20:42:40

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结膜炎等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并且选择性较高,安全性好,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但是在服用西替利嗪期间一定要注意剂量和饮食,否则就可能引起嗜睡、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因此科学服用是关键。

30多岁的孙先生一名商人,平时身体情况还可以,但是他一直有一个老毛病,就是每到秋冬季节时他的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一发作就会导致频繁的打喷嚏,并且鼻涕不断,导致他的工作严重受到影响。几个月前孙先生的过敏性鼻炎又发作了,不仅流涕严重,而且经常鼻塞,有时候甚至导致他无法睡眠,于是他第二天来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他对花粉、灰尘等都过敏,于是开具了一种叫做西替利嗪的抗过敏药,嘱咐他规范服用,并且建议他最近减少外出。

孙先生服用药物后,他鼻塞、流涕的症状都有了明显好转,结果有1次他外出应酬时饮用了大量的酒,导致他第二天感觉天昏地转、站立不稳,并且肢体乏力,于是被家人送至附近医院,医生给予了补液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有所好转。医生询问孙先生具体情况后向他解释道这是因为西替利嗪与酒精发生相互反应所导致的,在服用西替利嗪期间一定要戒酒,否则会引起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反应。孙先生听罢后就没有在外出应酬,头痛、头晕等症状很快消失了。

一、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

过敏性鼻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其主要是由特定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霉菌或动物皮屑)诱发的鼻部黏膜炎症反应,临床多表现为频繁的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及眼部瘙痒等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8%-20%,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不仅会干扰日常生活和睡眠,并且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会哮喘、中耳炎等多种疾病。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属于即速发型过敏反应,其核心在于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致敏阶段

过敏性鼻炎患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免疫系统将其误认为有害物质,启动B细胞,生成特异性IgE抗体,这些IgE抗体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使机体对该过敏原产生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

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这些抗原与黏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触发肥大细胞的活化,导致脱颗粒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

3、急性反应

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是导致过敏性鼻炎急性症状的主要介质,它们作用于鼻腔黏膜上的H1受体,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鼻黏膜肿胀、鼻塞、流鼻涕、鼻痒等症状。

4、迟发反应

在急性反应后的数小时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鼻腔黏膜,进一步释放炎症因子,导致持续性炎症反应,这种迟发性反应是导致慢性鼻塞、鼻痒等症状的重要原因。

5、神经机制反应

过敏性鼻炎还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导致腺体分泌增加,引起鼻腔分泌物增多,从而使得神经末梢受刺激,导致痒觉增强。

二、西替利嗪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

西替利嗪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用于缓解和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由于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性疾病,相较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更少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不良反应更少,因而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

西替利嗪主要的作用机制如下:

1、阻断外周H1组胺受体

西替利嗪可以通过竞争性阻断外周组织上的H1组胺受体,从而抑制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减少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鼻塞、流涕、瘙痒和皮肤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2、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西替利嗪通过阻断H1受体,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多种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剧烈程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与扑尔敏等一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较难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H1受体影响较小,因此在常规剂量下不太引起嗜睡或镇静等中枢副作用,适合日常使用;其次,西替利嗪对外周H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有效阻断由组胺介导的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同时它对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几乎没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少;最后,西替利嗪的作用时间较长,每日服用1次即可提供持续24小时的抗过敏效果,因此适合用于慢性过敏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如慢性荨麻疹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三、临床上西替利嗪可以治疗这几种疾病

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好,抗过敏作用明显,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由组胺介导的各种过敏性疾病,并且更加适合长期使用,临床上西替利嗪常用于治疗以下4种疾病。

1、过敏性鼻炎

西替利嗪是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核心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西替利嗪能够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减轻鼻塞和鼻痒,并且其副作用较少,特别是在控制日间嗜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的瘙痒风团。研究表明西替利嗪通过阻断皮肤中的H1受体,有效抑制组胺引起的风团和瘙痒反应,减少风团的大小和数量,迅速缓解瘙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慢性荨麻疹患者长期服用西替利嗪的使用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并显著降低复发率。

3、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发的眼部过敏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眼痒、眼红、流泪和眼睑肿胀。临床试验表明西替利嗪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时,能够迅速缓解眼部瘙痒、红肿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并且长期服用可以控制过敏性结膜炎的反复发作。

4、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哮喘患者,尤其是那些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辅助使用西替利嗪能够改善总体症状,并减少气道阻塞的发生。

四、科学服用西替利嗪注意5点

虽然西替利嗪自身的安全性较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服用,如果剂量过高或者长期服用,依然有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科学服用西替利嗪注意以下5点。

1、注意药物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西替利嗪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剂量不同。

成年人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每晚1次,因为晚间服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若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可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5mg。

6-12岁的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5mg,每日2次。

2-6岁的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5mg,每日2次。

2、注意服用期间避免饮酒和咖啡

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联用时可能会加重西替利嗪的轻度中枢抑制作用,增加嗜睡、头晕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影响日常生活和操作机械的安全性;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可能会抵消西替利嗪对过敏症状的镇静作用,导致药物效果减弱。

3、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西替利嗪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反应,如嗜睡、头晕、头痛、疲倦;其次,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如恶心、腹痛、口干等;第三,在极少数情况下西替利嗪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气道阻塞症状;第四、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肿胀、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可能与个体过敏反应有关。

4、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适当调整剂量,但是禁用于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司机、等精密仪器者慎用;禁用于对本品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5、注意避免与下列药物联用

安眠药:西替利嗪避免与安眠药联用,容易增加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茶碱类药物:茶碱的兴奋效应可能会抵消或干扰西替利嗪的抗过敏疗效,降低治疗效果。

五、总结

西替利嗪是能够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其副作用较少,抗过敏作用较强,但使用剂量过大或者长期服用仍可能会出现嗜睡、头痛、口干或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麻烦点个赞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关问题,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谢谢。想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

0 阅读:0

经纬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