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刚刚公布的数据,在第一季度的3个月中,我国居民住户存款又增加了8.56万亿元,相当于全国民众,人均多存了约6114元。目前我国居民住户存款总余额在持续上升,已经连续6个月上涨。总数已达到151.8万亿元,居民存款在整体人民币存款余额中占比过50%。
我们一直认为,居民存款持续上升,表明民众手中的钱多了,那么是不是幸福感也在上升呢?但是如果放在这几年的大环境内去观察,有可能这次的数据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更加表明民众持续在压缩正常的消费和适当的对外投资,持续不断的归拢手中的资产,变化为银行存款。
此时就要观察外部的大环境,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很多民众卖了房子后持币观望,有些民众刚需买房还在等待房价调整到位,前期攒好的钱也是继续放在银行。资本市场目前也是很不稳定,信托产品延期兑付、股票市场长期在3000点附近、基金和理财产品市场亏损面普遍,整体投资环境相对以前,感觉非常之差。
对于民众来说,对外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且道德风险还很高,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做任何的对外投资和理财,手中闲余的资金回到了银行,投资变现的资金也回到了银行,房产变卖的资金也回到了银行,最终家庭资产结构就变成了以银行储蓄为主的不合理结构。
同时在消费方面,目前出现的显著倾向就是压缩一切非必要的消费开支,高档用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总量在萎缩。这个做法也是对的,因为如果觉得未来不确定,那么最佳的做法就是多积攒一些资源,留足过冬的储备。但是居民储蓄存款不断上升,这可是对银行的运营造成了很大压力,银行的经营成本也在增加。
银行确实需要存款,但是如果吸收存款之后,无法变成贷款或者拆借出去,那么过多的存款就只能留存于银行,变成负债成本。存款是需要付利息的,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存贷利差收入。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银行有很多钱,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也降了,审核条件也降了,一切都需要扩张贷款,消化现有的存款。
贷款需求不旺盛,存款就不能拒绝,那么银行如何对策?可能就是持续不断的降低存款利率,以应对存款负债端的压力增加。其实银行在2019年开始,就启动了存款利率下调工作,伴随着存款持续增加,银行也是不断加大降存款利率的力度。在2023年度,银行业存款利率一年降三次,进入到2024年,前三个月每月都有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消息公布。
即使如此的降利率幅度,但是居民储蓄存款总量还在持续上升,这可能表明了现在居民投资、理财、购房和消费的极端保守性。过高的储蓄存款比例是对经济扩张性发展不利的,那么该如何解决呢?当然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仍然会持续,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的成熟,我国也会像其他成熟经济体一样,持续不断降息,最终成为0利率乃至微利率。
如果我们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反映到民众和家庭的收入能够显性的有效提高,那么底层信心就会被树立,消费意愿和规模会有效的增长。另外就是投资市场要能管控稳定,降低投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民众仅仅只面对投资产品的非系统风险,自然也就敢于投资了。
国家一直鼓励储蓄转化为消费,鼓励储蓄转化为投资,不过从现在的数据角度,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保守性的看待未来,可能更为理智,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