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周末重要事件。
首先是牛奶龙头伊利股份发出公告,拟进行回购,计划回购10-20亿元。
其实伊利在这波高位已从50跌到25腰斩,所以伊利出资回购倒也无可厚非。
那现在消费龙头股都开启回购,是不是可以做多消费指数基金了?
我自己是觉得,稍微再等等也不迟。
主要现阶段在疫情封控期间,消费难有特别好的表现,不妨再等等疫情拐点。
尤其你要说消费指数基金的话,大多核心成分还是白酒股。
白酒目前估值依旧不算很便宜,27倍PE相比很多历史底部的板块还是稍贵,参考18年,白酒最低估值只有8倍。
换个角度思考,不妨等白酒龙头们也开启回购再说?...
第二呢,是目前经济下行阶段,我感觉市场对白酒的消费大概率会继续受紧。
整个中证消费指数的白酒股里面核心还是中高端酒,比如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
现在疫情环境下宴请大大减少,再加上上级一直对禁酒反腐这块有些想法,所以很难保证会不会来个政策。
而且现在搞共同富裕,财富再分配,富人阶级和官员的消费能力被打压,因此综合看,白酒出现业绩下滑的风险也是不小的。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猜测,是否要加,还得边看边观察~
另外咱再说说中概互联网。
中概互联网在上周末创了历史新低,甚至跌破3月这波大底。
具体原因你们懂的。
于是导致这次出现了和上次3月类似的情况,很多外资把筹码低价甩给内资,实现内外换手。
但具体原因还是有些不同,3月份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风险,比如美股退市,外资爆仓,行业打击等等。
而这一波则是整个港股的原因。
恒生指数在3月中概到底的时候,现在又跌了25%,而中概才刚触及3月底,说明港股其他行业也遭到了外资的无差别抛售…
我自己的感觉,因为港股跌的太过离谱,很多人甚至恐慌是不是港股要完。
先看外部,很明显最近美股已经稳住了,可港股没稳住,所以这次和加息,流动性收紧这些没关系。
和上周末有关,但这种难以被完全解读的政策,也是最容易存在恐慌过头的情况。
所以现阶港股我的建议是,稳住心态,短期来说,波动无法避免,但估值还是摆在那。
先稳住,再看看后续金融脱钩的情况,看有没有修复的迹象。
A股这块虽然也便宜,但AH溢价逼近160之后,被港股这么拖着,是难有特别大行情的,除非港股能上去。
大家思考一下,老百姓和投资者也不是傻子,看到港股都已经打5折了,还会一股脑冲上去买A股,炒出牛市嘛。
因此那些说现在抛售港股换A股的人,我觉得在逻辑上可能还差了点意思。
只能说目前A股和港股,这俩其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
另外再说下中概股。
中概股里面,之前我看到一个新闻,新闻里说腾讯大股东南非报业大股东Naspers已阶段性停止减持腾讯,而且是从9月8号开始的。
具体原因这块,可能是觉得腾讯跌太多了,现在割肉太便宜不划算,其实9月8号时腾讯股价还有300元,而现在跌到已经只剩下200元。
说明这段时间其实不是南非报业在卖,但依旧短短一个多月跌了30%。
加上腾讯在这个月回购了近100个亿,很多价值派大佬增持来看,买家应该是不少的。
所以目测是被外资做空力量给干过头了。
不过再怎么说,腾讯目前9倍的PE,即便你把它当作基建和公用事业也没事了,再加上腾讯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不差。
当然,咱也知道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股价很难被特别公允的定价,但也要明白恐慌终究是会过去的。
外资对我们的经济存在不少问号,没有信心,但这个背后,是否有过度认知的存在?
再或者外资会不会在什么时候因为疫情的放开,利空政策的判断修复而重新进来?
我还是觉得在这种级别的回撤下,别恐慌,先稳住。
尽量分散点美股平滑一下,这样睡得心安。
很多突发情况,光靠咱大A股是真的无法被有效对冲掉,你也只能选择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