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颗粒体系表征:光散射技术的意义与实践(报告)

粉体圈网络课程 2024-12-11 04:18:59

悬浮颗粒体系及其表征

悬浮颗粒体系是指由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多相系统,该系统中的颗粒能够通过理化手段,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均匀分布而不会迅速沉降。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汁饮料、化妆品、口服药剂等,还有在农药、水处理、导电浆料、涂料等工农业中,悬浮颗粒体系都得到广泛和大量应用。

材料开发和生产的从业人员都清楚测试和表征的重要性,悬浮颗粒体系也不例外,理解性质、优化性能以及确保质量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详细准确的表征数据,而具体采用的表征技术和设备,对应的参数和报告解读,都是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能促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光散射技术表征案例

CMP抛光液是悬浮颗粒体系的典型案例,作为先进制造工艺中的关键材料,其性能对抛光效率与器件可靠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粒径分布是评估抛光液质量的核心指标,少量大颗粒可能引发抛光表面缺陷,而高浓度运输则对体系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CMP抛光液关注的主要参数及其对应的表征技术包括:

1、DLS(动态光散射)技术——通过激光照射布朗运动下颗粒产生的散射光的变化,测定纳米至亚微米级别的颗粒大小及分布。

2、ELS(电泳光散射)技术——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会向与其表面电荷相反的方向移动,当激光照射到移动的颗粒上时,散射光的频率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检测散射光信号中的相位变化计算出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进而推算出Zeta电位。

3、pH滴定实验——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并测量相应的Zeta电位和粒径变化,可以揭示颗粒表面电荷性质随pH变化的趋势。

4、SMLS(静态多重光散射)技术——通过监测散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评估颗粒的聚集、沉降或分解过程以及提供有关悬浮颗粒体系稳定性的信息。

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提高了稳定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增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价值——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悬浮颗粒体系的行为,从而优化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12月26-28日,粉体技术分会将在珠海举办“2024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第八届)”,会上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国际高级应用工程师郭志斌将带来题为“悬浮颗粒体系表征:光散射技术的意义与实践”的报告,通过案例研究,系统展示光散射技术的应用,全面阐释其在研发、质量控制及工艺优化中的重要价值,助力高效、可靠的材料开发与工业实践。

报告人简介

郭志斌是百特的高级应用工程师,为国内外众多用户提供颗粒表征技术培训及解决方案,在测试条件、样品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诊断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珠海粉体检测论坛会务组

0 阅读:0
粉体圈网络课程

粉体圈网络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