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和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涵阳说健康 2025-02-21 14:23:45

为什么会形成肾结石?

肾脏通过回收利用身体代谢物,产生尿液。由于尿液浓缩或量少,导致部分溶解度低的物质沉淀在肾盂和膀胱中,变成结晶,结晶通常为草酸钙结晶和尿酸结晶,经年累月后逐渐沉积,最后形成结石。

形成肾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1.水分摄入不足:如果你不爱喝水或经常忘记喝水,水分摄入不足,尿液就会减少,尿中的结晶就容易沉积下来,最后形成结石。喝够水才能产生足够多的尿液,从而冲走微小的结晶。

2.饮食因素:草酸积存过多,脂肪摄入太多,糖分摄入增高,摄入蛋白质过量、吃的太咸、嘌呤摄入过高、饮食无规律等都是引起肾结石的原因。高油、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脂肪会减少肠道中的可结合钙,导致草酸盐的吸收增多,也容易形成结石。成人每人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就可以。

3.快速减重:部分人为了减肥,采用比较极端的方法,比如不吃主食,来达到快速减重的目的。由于饥饿,体内脂肪直接分解产生大量酮酸,影响尿酸的排出,从而导致尿酸升高或析出结晶,间接发生肾结石。

4.钾、镁不足:钾、镁可以提高体内钙的利用率,减少尿钙的排出。当钾、镁不足时,钙的利用率也会有所减少,增加了钙盐析出的风险。

如何预防肾结石?

1.多喝水:关键的是多喝水,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为佳,这样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的结晶沉积。

2.少吃草酸含量过高的食物:大部分结石为草酸钙结石,菠菜、甘蓝、杏仁、花生等食物中草酸含量较高,不宜多吃。

3.减少钠的摄入:大量的钠会升高尿液中的钙浓度,可能导致结石的形成。减少钠的摄入,对心脏和降低血压也有好处。

4.憋尿:排尿有助于排出细菌和矿物质,如尿酸和草酸钙。若长期憋尿,可导致尿液内矿物质增加,促进肾结石的形成;同时,尿液中的细菌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这又减少了代谢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沉淀机会,更易形成结石。

为什么会形成胆结石?

胆囊由于胆汁成分变化,部分物质堆积在胆道造成梗阻,久而久之形成结石。胆结石按性质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形成胆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1.不吃早餐: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晚,一大早就赶着上班打卡,完全顾不上吃早餐。但长期这样,不仅会增加胆汁浓度,促使胆固醇沉淀析出,增加结石风险,也利于细菌繁殖,进一步促进胆结石生成。

2.长期吃素:脂肪类食物能刺激人体产生胆囊收缩素,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泄。但如果长期吃素,很可能没有足够的脂肪刺激胆囊收缩,胆汁的排出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胆汁淤积,结石的风险就增大了。

3.久坐:长期久坐时,人的胆囊肌收缩能力慢慢下降,会延迟胆汁的排空,也可能出现胆汁淤积,使得胆固醇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诱发胆结石。

4.患有肝硬化和糖尿病:糖尿病或肝硬化病人,胆汁成分易发生改变,导致胆囊收缩异常,排空不畅,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甚至胆道静脉曲张等都会引起胆结石。

如何预防胆结石?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均衡规律饮食,可以保持胆汁分泌与排放规律,防止胆汁过度浓缩。多喝水、多排尿,避免体内钙盐结晶。

2.坚持运动:适度的运动可降低血液甘油三酯水平,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胆囊收缩。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洗手,厨房生食和熟食用的刀具、案板要分开,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

4.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2
涵阳说健康

涵阳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