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破晓东方》电视大剧对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给了足够的戏份。上海打经济仗,离不开全国的大力支持;陈毅领导上海经济工作,离不开陈云的鼎力相助。这段戏本可给以陈毅为主线的剧情大为增色,但由于不少桥段的处理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致使剧情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不免发出这样的疑问:政治局委员就那样主持全国财经会吗?参会人就那样素质吗?
陈云可是政治局委员和候补书记!剧中虽表演到位但有些戏份实在画蛇添足。
如果说《破晓东方》电视剧中,哪位演员演得形似神似,帅克觉得陈云的扮演者无疑应该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尽管演得有时有点略过,体现陈云的厚重与气度略显单薄,但总体上仍可算是本色出演、率真出演,让人有为之一亮的感觉。
但由于编导的关系,围绕陈云展开的戏份,至少有几处值得商榷:
比如,增加陈云前往上海遇险那段戏。体现的是陈云乘火车快到上海时挨飞机轰炸,被上海市公安局局长乘车接到上海后,又不让任何人陪同,便只身一人到上海市进行考察。要知道,上海刚解放仅有一个多月,当时仅流散的国民党散兵游勇就有近2万人。特别是留下的8个特务组织3万多人,使得上海的敌社情极为严重。像陈毅等要员一直都处于被暗杀之列。而作为政治局委员的陈云在刚挨炸完,余悸未了,便又一个人去市区考察。这还得了吗?
我们说,编导们这样安排桥段,虽显得陈云不顾劳顿,只注重工作,但未免也对敌社情太过漠视了,对陈云的重要身份太过漠视了。要知道,如果陈云只身考察出点什么闪失的话,不要说上海市公安局长等人担待不了,就是作为市长的陈毅也是严重有失的。因为,七大的政治局委员仅有13位,而陈云作为第6位 ,且是候补书记,党内职位何其重要,安全保障何其重要,那可真是出不得半点闪失。
再比如,增加陈云率与会人员帮着上海市民抗击台风那段戏。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这样大的台风以及带来的次生灾害,陈云及与会人员投入抗灾一线,虽体现了亲力亲为并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一面,但显然陈云来上海的二十天,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云是中财委主任,他需要坐镇中枢指挥若定,他需要运筹全国支援上海并打击投机商人的良方妙策。结果非得把他放到抗灾一线去,让身体本就不好的他在大雨中肩扛手背。帅克觉得,这样不但不能抬高陈云的形象,反倒拉低了陈云的段位,反倒不如体现陈云如何在大灾中把会议开始,把策略定好,把经济仗打好。这样更符合实际,更能体现剧情效果。
这可是首开全国财经会议先河之会!剧中戏份虽足够但重点太散不够聚焦。
共产党是泥腿子打天下。在开上海全国财经会议之前,刘少奇曾于1947年7月至9月组织召开过全国性的土地工作会议。对于开经济这类会议,对于一直忙于战争战事的共产党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新生事物。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给剧情在紧紧围绕解决财经问题上,留下了充分的艺术张力和想象空间。
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聚焦财经会议主题,而是设置了一大堆游离于这一主线的散乱的桥段,以至于会议的主题都被这些桥段给冲淡了:又是安排看电影,又是安排到市内调研,又是吃只有会议代表才有肉吃的食堂,又是休会全部投入到抗灾第一线......而真正的财经会议怎么开,怎么引申放开话题,怎么展开交锋辩论,怎么最终统一思想,怎么最终拿出高质量的会议成果,体现得却很不够。
历史上真实的上海全国财经会议,我们无法完全还原。但通过看《陈云传》《陈毅传》以及有关文献资料,还是能大体感觉到这次会议召开的脉络和情形的。这次会议主要研究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何解决上海经济困难的现状问题,一个是如何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问题,一个是如何解决财政赤字、全力支援解放战争问题。
这次会议,可以说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全国财经、解决全国性的财政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也为新中国的财经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如果把这一重要会议的主线艺术性地再现出来,以各大区汇报财经情况、分组讨论情况、陈云所作讲话和总结情况等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和蓝本,艺术性地编导为富有特色的桥段蓝本,无疑会给剧情大大地增色。因为这些故事,每一个都是真实的历史,甚至不需要更多的艺术张力,只要把这些真实历史还原再现出来便足够精彩。
参会人可是各大区的财经负责人!剧中虽演绎鲜活但绝对不应是那个素质形象。
我们看到,电视剧中体现的几大战略区参会的财经领导人员,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口音,说话风格鲜明,行事特点各异。乍看上去,这些人年轻而富有个性,特别是一些台词处理,试图把这些人的鲜明个性风格彰显出来,试图把陈云开这个会的难度和不容易衬托出来。
为了达到这一错位反衬的艺术效果,编导们别出心裁,把各大区的财经领导人有意编排成不太讲政治之人,喜欢讨价还价之人,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之人。他们之中有会议迟到参加的,有被一双袜子打动的,有被陈毅一顿饭感动的,有会议没结束便想提前赶回去的,等等。如果不是陈云在那里讲话,光看这些人说话和形象,不免让我们感觉他们有一点“市井”,认为他们至多也就是个县乡级干部的水平。
实际上,参会的人可都是各大区负责财经的大佬级人物。他们每个人应该都是同上海市副市长、华东财委会主任曾山不相上下的人物。换句话说,除中央财委层面,这些人可是几个大区中最富有专业性的财经大员了。无论是政治站位和行政级别,无论是大局意识和财经业务,这些人都是那一代共产党人中了不起的领导者。
我们不妨再假想一下,是让陈云这个政治局委员像剧中那样,与一帮县乡级干部开全国性的财经会议好,还是如实还原历史的真实,与各大区的财经大佬们一起开会好?帅克觉得,显然是后者。因为前者大大降维了全国性财经会议的层次与厚重,怎么看怎么觉得严重错位,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再举个例子。开会时,剧中主席台上分坐陈云两边的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人。估计也就是和纪南音一样的虚构人物了。这是典型的李代桃僵。帅克觉得,这种手法在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绝对是不可取的。
实际上有下面的照片为证,历史真实的画面当中,明显的是上海市委书记饶漱石、市长陈毅分坐陈云左右。如果把这种真实的画面如实地映现在剧中,若不方便可不必展开,哪怕是打个人物字幕也好。这样处理,会议的规模层次,会议的庄重厚重,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主要参考文献:《陈云传》《陈毅传》
作者评论有理有据,点赞👍
刘涛的角色,可有亦可无。
能耐着性子看完看仔细也是不容易啊……
导演不学历史,不是好导演
这部戏拍的真不怎么好看。
看了一集,赶紧换台,什么玩意儿,尬演
拥有海纳百川之胸,才有气势磅薄之气。
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严谨是应该的,吹毛求疵也是应该的!
编剧垃圾,编剧是故意的
导演不是能鼓捣一下摄像头就能做导演,要有历史文化底蕴和水平!拍什么,就要把什么学精!
这破剧看着就想🤮
小编,你知道你犯的错误是啥么,你完全是从现实考虑,但那是电视剧,如果把一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拍下来,那估计两年能拍5000集电视剧,显然这不可能,电视剧集数一定,时长一定,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只能挑能突出主题思想的几个事情桥段了,打个比方,陈云自己去上海视察,现实应该是有便衣在周围保护,但是这个一般不会放在电视剧里出现,增加无用的镜头就是浪费钱,但是在你眼里是不符合事实。还有,陈云召开一个会议,他可以说了很多话,其中也有和别人争论的,但电视剧不可能把整个会议过程都拍下来,他只会选取其中的一段,但这段话因为没有前后衔接,就被你认为不真实了,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
最多6.5分
和电视剧较啥劲,不看就是了!
电视剧肯定没那么严谨,而且要看哪个导的。如果是电影肯定要严谨一些。
电视剧!电视剧!电视剧!
没兴趣看这些
认真你就输了
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再过两三代人,假如再翻拍这些历史时刻,你敢想会演成什么样子。
别再批评了,导演也不是不想拍好,就那水平嘛!
压根都不想看!
那时能识字的都少现在满大街的研究生。
赞!!!
看个电视剧,你倒是蛮较真。
导演本来就是资产阶级
这个电视剧半集都看不下去 太尬了
已经不看电视剧了,以前的老戏骨基本都退休了,只剩下戏子了
说的不错
分析的透彻,很好,整体感觉有点轻浮
真的拍的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