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不敢跟英军拼刺刀?看看英军记载的清军,是怎么肉搏冲锋的

此刻尽是空虚 2024-12-28 11:23:22

1842年7月,镇江,这座长江边的小城,成为英军与清军最后的战场。那时,鸦片战争已到了尾声,英军凭借坚船利炮一路南征北伐,所向披靡。

可镇江一役却让英国军官惊讶:清军的勇气竟然远超想象!在一片喊杀声中,海龄率领清军竟顶着英军的火枪、刺刀拼死反击,刀劈枪刺,全然不顾生死。这一幕让人不禁发问:清军真如人们所传那般“不堪一击”吗?

鸦片战争

1839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被称为“天朝上国”的大帝国,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少与外界通商,尤其排斥西方国家的介入。然而,英国却通过鸦片贸易侵入了中国。

鸦片流入大清后,在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的社会中迅速蔓延,成千上万的人沉迷于毒品之中,财政被掏空,社会动荡不安。

道光皇帝意识到毒品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下令打击鸦片。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到广州,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果断行动,使英国在鸦片贸易中的利益遭受严重损失,于是英国趁机挥师东来,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争一开始,英军便凭借他们现代化的武器系统、舰队以及训练有素的火枪队,对清军展开一轮轮毁灭性的打击。清军所依赖的火绳枪和大刀长矛在英军炮火面前根本无从抵挡。

更严重的是,由于清朝长年享太平,军备松弛,加上士兵平日训练不足,战斗素质堪忧,甚至部分军队多是招募而来的临时兵丁,缺乏实战经验。面对英军的“步枪+火炮”组合,清军一再被迫败退。

英军的火枪、大炮不仅射程远、杀伤力大,更是训练有素的火枪队,能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掩护着推进,边打边逼近清军阵营。即便清军有火器辅助,也因发射间隔长、精准度低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英军的步步逼近。

英军不仅火力强大,他们的战斗方式更是出乎清军的意料。英军士兵排成整齐的队列,肩并肩站成一线,从容不迫地装填、瞄准、射击,如一台冷酷无情的杀戮机器。

然而,英军有一个特点,他们并不喜欢跟敌人拼刺刀。在他们的作战规则里,火力压制远比肉搏更符合逻辑,因为火力优越便可使敌军崩溃,何必徒增牺牲?但镇江一役的清军士兵,却让英军破了这个“规矩”。

镇江抗英保卫战

1842年7月,鸦片战争进入最后的白热化阶段。英军逼近长江下游的镇江,意图一举拿下这座战略重地,彻底切断清廷赖以维持国家供给的运河漕运。镇江城下,清军由江宁副都统海龄带领驻守。

这位满族将领意识到镇江作为江南的门户,一旦失守,整个南方都将暴露在敌人面前。他肩负着不容逃避的使命,因此他不仅带着亲卫营巡视防守,还亲自组织士兵操练,提升士气。

此时的清军主要由旗兵和绿营士兵组成,但由于清朝承平日久,绿营多已腐败、战力低下。然而,镇江军民面对强敌并未怯懦,反而士气高昂。镇江的旗兵不到2000人,主要武器仍是大刀长矛,少量火绳枪和抬炮的火器在装备上也远远不如英军的线膛枪。

尽管如此,海龄还是不顾一切地动员旗兵和绿营,甚至号召周边乡勇,誓言与镇江共存亡。这个决心看似悲壮,在英军眼里,却显得有些“荒唐”。

英军总以为清军不堪一击,进城只需一阵火力压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镇江守军并非那些坐等投降的军队。他们采取了一种出其不意的战术——近距离冲锋肉搏。这种策略在英军步步逼近城墙时,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战场局面。

在英军眼中,清军的白刃战能力让人又惊又诧。据英国军官描述,镇江的清军冲锋不但坚定不移,还充满了誓死的决心。

一个英军士兵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些中国士兵冲上来的时候,眼中透出的勇气让我至今难忘,他们的气势犹如暴风雨来袭。”这种在街巷中的近身战,让英军感到窒息。他们之前在其他战场面对的清军大多是被炮火逼得节节败退,而镇江的清军却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死战到底”的意志。

这一幕让英军有些措手不及。镇江的巷战尤其惨烈,当英军士兵想穿过镇江城的几条主街时,突然窜出一队挥舞刀矛的清军士兵。

他们不讲什么战术,更不怕伤亡,直面英军的刺刀,双方刹那间陷入了混战,刀枪交击,惨叫声、呐喊声响彻整条街巷。英军士兵被逼得不得不拼尽全力,而清军无惧牺牲,甚至有士兵从城墙上跳下,抡起刀就往敌人身上砍。

英军的记载

英军在战后回忆录中曾记录了这场镇江之战。宾汉所著的《英军在华作战记》中,描述了清军“异乎寻常的勇敢与不屈”,镇江城下的清军似乎对英军的火枪无动于衷,他们用尽各种方式与装备精良的英军搏杀。

这份记录甚至有些敬意地评价道:“他们并非毫无勇气的人,镇江一役的清军士兵不乏壮烈之举。”

这种肉搏战在英军眼中是不合常规的,甚至是蛮勇。但从清军士兵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只能豁出性命去保卫家园。镇江巷战中,清军的“近身战”策略在英军看来虽有些“落后”,却让镇江的乡勇们给英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据当时清军的亲历者回忆,镇江城头还放置了不少铁炮,用以在英军接近时发射。这种传统火炮虽然射程不长,但火力在近战中却不容小觑。每当英军从一处城墙靠近,清军便会点燃火绳,猛轰一炮,随即从掩体中突击杀出,用刀矛与英军短兵相接。

英军士兵甚至在回忆中提到,他们一度认为清军的“刺刀”就是用来送命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怕流血,冲得义无反顾。

0 阅读:0
此刻尽是空虚

此刻尽是空虚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