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之红色银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壹圓*川陕省造币厂

红色潮看历史 2025-02-19 04:44:23

​​​​​​​

原创:DeepSeeK

藏品:北京张先磊

收藏家:张先磊

收藏家:北京张先磊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壹圆银币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货币,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历史价值。

一、历史背景

1. 时代背景

该银币铸造于1933年至1935年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四川、陕西交界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期。川陕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重要行政区,造币厂的设立旨在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稳定苏区金融体系。

2. 造币厂概况

川陕省造币厂成立于1933年,厂址位于通江县得汉城(今四川通江县境内),主要铸造银币、铜币和布币。壹圆银币是其中面值最大的流通货币,用于军费开支、商品贸易和巩固根据地经济。

二、银币特征

1. 材质与规格

- 材质:含银量约88%(成色低于民国“袁大头”),掺有少量铜以提高硬度。

- 重量:约26.6克,直径约39毫米,厚度约2.5毫米。

- 边齿:多为直齿或橄榄齿,部分版本边齿不规则(因手工打制)。

2. 设计元素

- 正面:

- 中央为地球图案,上置镰刀锤子(象征工农联盟)。

- 外圈环绕“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下方分列“一九三四年”或“一九三三年”年份。

- 背面:

- 中央竖写“壹圆”面值,两侧环绕麦穗图案,上方为五角星,下方标注“川陕省造币厂造”。

- 文字:采用繁体汉字,部分版本存在简写或排版差异。

3. 版别差异

- 根据年份、字体细节和图案差异,可分为“1933年版”“1934年版”等,其中1934年铸造量较大。另有极少数试铸版或错版存世。

三、历史意义

1. 经济作用

- 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保障苏区物资流通。

- 稳定根据地物价,增强民众对红色政权的信任。

2. 政治象征

- 币面设计突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如镰刀锤子、无产阶级口号),是红色政权的宣传载体。

- 见证了川陕苏区在土地革命中的历史贡献。

四、收藏价值

1. 存世量与品相

- 因战争环境恶劣,留存较少,流通品相多见磨损,原光未流通品极为罕见。

- 1933年版因铸造时间短,存世量更少,价值高于1934年版。

2. 市场行情

- 普通品相:约人民币3万-8万元(视年份、版别而定)。

- 极美品或特殊版别:可达10万元以上。

- 2010年后红色文物热度上升,价格持续走高。

3. 鉴定要点

- 包浆:真币包浆自然,多为灰黑色氧化层,仿品常现刺目银光或化学做旧。

- 图案细节:真币地球经纬线、镰刀锤子线条清晰,仿品常模糊或比例失调。

- 重量与声音:真币重量达标,敲击声清脆绵长;低仿品含银不足,声音沉闷。

五、相关延伸

配套货币:川陕苏区还发行了200文、500文铜币及布币,可与壹圆银币配套收藏。

-文献参考

-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丛书·川陕篇》

- 《中国银币图录》(权威版别对照)

总结

川陕省造币厂壹圆银币不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经济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实践的实物载体。其独特的设计、稀缺的存世量及红色历史背景,使其成为钱币收藏与革命文物研究的重要对象。收藏时需注重版本考证与真伪鉴别,避免市场仿品。

收藏家:张先磊

收藏家:张先磊

0 阅读:29
红色潮看历史

红色潮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