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浮躁年代,功利者如果想出头或者维持热度,这可能是最佳做法?“扯虎皮自造声势”,在冗余信息太多的当下,民众很难短时间分辨真伪,那么人造权威就变得可能?“含沙射影放暗箭”,更是报暗箭之仇,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巧招?
伴生于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三大奇葩怪象,在我国汽车行业确已是屡屡可见。但是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记忆的,借用《小兵张嘎》中的经典台词,那就是“别看你现在蹦的欢,真的要小心秋后拉清单”?
一、语出惊人为了啥?
在前不久汽车行业的一次所谓“高端论坛”上,也就是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一位贾可博士的发言引发争议,本来他就是主办人,但是却以“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身份发言。为何如此奥秘?后面有揭秘。
贾可博士提出了“中国汽车行业陷入六大内卷怪现象”,好似客观评价,为我国汽车行业大声疾呼,甚至被某些人捧为“汽车行业的吹哨人”。但明眼人看到的却是,抡大棒子就是为了博流量寻热度,而且还能做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具体看言论,贾可提出“有车企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而且还指责有车企将最好产品卖到国外,把差的留给国内用户”。现在汽车技术全球充分竞争,产业上下游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去哄骗伙伴如何能成功?汽车销售更是卖方市场,巴结客户都来不及,谁还敢哄骗客户?
现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客观上越来越卷,但是我国本土汽车品牌就是靠卷自己才实现了弯道超车,才能超越合资品牌,给客户带来质优低价的完美体验。尤其是带头的比亚迪,早已不满足于其他品牌做对比,以超越现在的自己来卷自己,闯入全球蓝海市场中,贾可的结论是不是有些“哗众取宠”呢?
二、自造声势设人设?
这位贾可博士,据称是位文学博士,但是他的成功,却是以“汽车行业专家”获得的,张口闭口都是工科的数据和专业分析,这确实让大家意想不到,不过民众能认可吗?的确油可提纯出水,但是水能变油吗?其实他的真名叫余勇,取自“余勇可贾”,亦为还有一点点勇气来拼搏,不过现在他抛头露面都用笔名,是不是更想表达“待贾可沽”呢?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已经办了16届,不过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营销产物,它是由《汽车商业评论》主办的,看上去是一个中立的媒体,真的如此吗?
再查“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就会发现无网站无正式介绍,全网只能发现一个 “2024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展”的招商页面上,他填在“主办单位”的名录下。而协办单位则是 “轩辕之学”的机构,承办单位则是“上海贾可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其实,从2023年8月,国家10部委已联合发文,明确提出论坛活动“不得随意冠以‘中国’‘中华’等字样,”并“重点打击未经合法登记的主体面向社会公开举办的论坛活动、“山寨”论坛活动、以论坛活动名义进行诈骗敛财等违法违规行为”。
又查汽车圈的“轩辕之学”机构,其实就是之前的被宣传的轩辕大学,也是《汽车商业评论》孵化的,也没有统招办学资质,过去在国家8部委出台文件清理整顿大学、学院名称使用乱象之后,也被举报涉嫌违规。现在改名为“轩辕之学”,不过仍然保留着学院、定制课的介绍,仍然在公开招生。
这一切背后,所有的实际指挥者都是贾可博士,可以从爱企查上看到,担任了6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11家企业股东,其中控股5家企业,相关财产线索都高达172条! 论坛和展会,从主办、协办到承办,都是贾可商业王国的闭环孵化,人造权威真的是他吗?
三、含沙射影指向谁?
记得在2014年一篇报道中,贾可博士作为被采访人,提出自己做媒体或做人,“尽量说真话,绝不说假话”。那么为何在贾可博士主办的论坛上,既然指出了内卷的怪现象,为何不能指名道姓呢?说真话有何可怕的?
其实从贾可控制的《汽车商业评论》中能发现,在其举办的十多届“轩辕奖”评选中,但凡汽车领域有点名声的车企和品牌都上奖过,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车企比亚迪,是从未得到过奖项。即使在这几年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代表本土车企在全球大放异彩,也同样榜上无名,这是为什么呢?
回首尘封往事,原来在2016年,太原某出租司机因病猝死,贾可在朋友圈谣传死因为被电死,之后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比亚迪法务向《汽车商业评论》进行追究法律责任。贾可博士被迫全网公开道歉。这算结梁子吗?这么多年都放不下,媒体的公正性何在?汽车行业专家的客观性何存?
原来贾可背后这么多料?写在最后:回看一篇报道唏嘘不已,那是2020年3月1日,登在贾可博士控制的《汽车商业评论》中“贾可:为什么要创办轩辕大学?”,其中他回顾办刊物的初衷是“ 真正开辟出了一条为新汽车鼓与呼的道路”。别再迷失了,需要再反思自己,勿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