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枪:56式冲锋枪!

猴大爷聊历史 2024-07-28 21:22:43

56式冲锋枪(NORINCO Type 56,北方工业56式),全称“1956年式7.62毫米冲锋枪”,简称56冲。该枪是AK-47的中国版,于1956年定型生产。

建国之初,为了争取更多的苏联援助,特别是国防方面的援助,1951年6月,时任总参谋长的徐向前元帅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访问,期间经过徐帅等人的艰苦谈判,最终苏联人同意为我方提供包括SKS在内的8种轻武器技术资料,并在当年9月发往中国。

从量产型的产品图纸、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到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成枪、部件等硬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可以说,我国对AK-47的仿制是建立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之上的。

56式冲锋枪,口径7.62毫米,全长874毫米(枪刺折叠,不折叠状态1100毫米),重4.03公斤(空枪带弹夹状态),枪管长415毫米,所用弹药为1956年式7.62毫米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

枪口初速为710~730 米/每秒,有效射程400米,弹容量30发,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毫米厚的钢板、150毫米厚的砖墙、300毫米厚的土层或400毫米厚的木板。

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机匣部件和弹匣部件多采用冲、铆、焊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工艺较好等特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早期56式冲锋采用铣削机匣,但是这种成本高。

后来,负责研制56式冲锋枪的工程师赵瑞之,在1964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曾接触过AKM突击步枪。这种突击步枪采用新型冲压铆接机匣,降低了枪身重量和制造成本,于是赵瑞之在回国后便进行将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后来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全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

冲压机匣,就成为识别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个明显特征,中国的冲压机匣的铆接方式与RPK轻机枪类似,而与AKM突击步枪不同。

56冲的保险/快慢机位于机匣右后方,按压快慢机至上方位置时为保险状态,将锁定拉机柄和枪机,阻止其运动;向下一档至“连”或“L”处为连发模式,至“单”或“D”处为单发射击模式。后改成“0”,“1”,“2”;0表示保险状态,1表示单发,2表示连发;后来我军就通用0,1,2来表示枪的3种状态。

56式冲锋枪列装部队后,和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机枪一起成为当时我军班组级战斗单位的主要武器,由于这三种枪械都使用56式步枪弹,因此极大地方便了后勤的补给和战场作战,实现了我军武器弹药的通用,受到部队广大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当时我军步兵班的配置是:2支56式自动步枪、2支56式班用机枪、7支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的战术定位就是班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于提供近距离压制火力,由班长和副班长配备该武器。

除了装备我军外,抗美援越期间,56式冲锋枪就曾经大量援助过越南,甚至出现了从部队现役装备中优先支援越南的情况,以至于参与越战的美军发现,56式比起苏联制的AK在越军中还要普遍,这些枪后来也曾被美军士兵及特种部队成员缴获使用。

除了越南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两伊战争、1979年阿富汗战争、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南斯拉夫战争等武装冲突中都有56式冲锋枪的身影。

但是,56式冲锋枪用的多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款枪的优缺点,还是相当明显的。

优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上手之易,令人赞叹。即便是新手,也能在数小时的训练后,与这些武器亲如手足。

2、坚固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

3、这种枪械使用的是7.62mm子弹,确保了其强大的杀伤力

4、紧凑灵活、火力凶猛,单发射击精度较高

5、动作可靠、故障率低、勤务性好、坚固耐用,尤其在风沙、泥水等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射击。

缺点不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射击精度差。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铣削机匣改为冲压后,使用的钢材也便宜,成本是下来的,但是耐用性不如原版AK,也容易生锈,枪管耐热性能也不好长,时间射击精度下降很快;第二,就是56冲的后座力大,连续射击时,枪口跳动较大,导致射击精度难以令人满意。

除此之外,56冲还没有“空仓挂机”,在它的后继者81式自动步枪上边,就设置了空仓挂机功能,有了这个功能,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提醒士兵及时更换弹匣,这在战场上对保存生命至关重要。

56冲装备部队之后,对该枪的改进升级工作也随之展开,先后改进出了56-1、56-2式、56C、56S等众多型号,其中:

自上而下:56式、56-1式、56-2式

56-1型冲锋枪,于1963年设计定型,该枪主要装备空降兵和特种部队,最大特点是将原有的木制枪托改为可向下折叠的钢制框架枪托,使结构更加紧凑。

56-2式冲锋枪,于1980年设计定型。该枪将节套、尾座等零部件铆接于机匣上,抛壳挺点焊于机匣左侧内壁,取消了刺刀(但仍有少量依旧保留折叠刺刀),枪托改为右向折叠,加宽了保险扳把的宽度,在机匣盖的下檐设计了一个突出的“屋檐”,保险扳把在保险状态下可伸入“屋檐”下,防尘效果更好。

材质上,56-2式以玻璃钢零件代替木制件,护木、握把、枪托护板均采用玻璃钢制件,握把的曲线形设计较原来的木制握把更为舒适。上、下护木分别以栓销固定于枪身上。由于玻璃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远优于木制件,而且耐潮湿,因此使用寿命长于木制件。

美中不足的是,玻璃钢零件不具备木制件所特有的弹性,因此在沿用56式冲锋枪枪身结构的情况下,上、下护木很容易松动。

56C型短自动步枪,简称为56式短步枪,或56式短冲,最早也被称为56--3式步枪。该枪于1988年改进研制,1991年批准设计定型,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全枪的外形尺寸较小、质量轻、便于携带、操作使用方便,别适合于近距离(300米内)战斗使用。

06式5.56毫米口径自动步枪,是在56-1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外贸型号,56式枪族的成员。

根据56-1改进而成的外贸型56S-1半自动步枪内包装情况。注意折叠式三棱刺刀是单独放置在包装盒内的

56S系列,主要分为三大类,即56S、56S-1和56S-2。该系列源自56冲,取消了连发射击功能,并且在快慢机上增加了限位突起,使得快慢机只有发射、保险两个位置。三大类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枪托形式不同,56S采用固定木托,56S-1则是向下折叠的全金属枪托,56S-2使用的是与81-1步枪相同的侧向折叠复合枪托。

到了80年代,特别是两山轮战开始后不久,56式就逐步被81式自动步枪取代,渐渐地退出了一线部队的战斗序列。但是,在部分武警及民兵部队中56式还在服役。在兵营的角落,新兵和二三线部队的士兵们亲切地抚摸着保养得当的56式,准备投身到火热的军营中去。

而那些年久失修、质量堪忧的枪支,则迎来了它们的最后归宿——退役报废销毁。

至于那些出口到国外的56冲,则成为国外枪械爱好者追抢的目标,一支保持良好的70年代产的56式冲锋枪,在美国市场上的价值可达5万美元,其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价值远超枪械本身。

1 阅读:269

猴大爷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