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河流之王,大家马上就会想起亚马孙河,的确,亚马孙河大的惊人,只水量和流域面积这两项指标就能把人给吓死。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西伯利亚的河流之王。有人会说,西伯利亚还有什么大河,全是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即使是河流之王又如何?和我国的长江和黄河相比不都是些小喽啰吗?
叶尼塞河
此言差矣!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上,从西向东流淌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长度长、流量大、流域面积广。它们的长度都和黄河相仿,但其它两项指标都碾压黄河,甚至在流域面积上连长江也望尘莫及。而叶尼塞河更是其中的老大,在主要指标上,不仅在西伯利亚,就是在所有注入北冰洋的水系中也是排名第一,不愧为高纬度“河流之王”的美誉。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历史上它和中国还有不少的渊源。
叶尼塞河流域
01地理概况叶尼塞河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发源于蒙古,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喀拉海,正好被鄂毕河和勒拿河夹在中间。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年均径流量达6255亿立方米,超过了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长度如果以安加拉河的支流色楞格河为源也居俄罗斯首位,长度为5539千米,超过了黄河的5464千米,是世界第5长河。而流域面积为260.5万平方千米,在俄罗斯仅次于鄂毕河。从硬指标上看,叶尼塞河完全是俄罗斯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综合排名前几名的大河。
叶尼塞河的名气和贝加尔湖有一定关系。贝加尔湖号称“西伯利亚的明眸”,总面积约3.15万平方千米,最深处达1637米,蓄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占全世界的20%。如此丰富的淡水资源令其他国家羡慕不已,以后我们也许有可能喝上甘甜爽口的贝加尔湖瓶装水呢!
贝加尔湖
西伯利亚湿冷的气候适宜森林的生长,叶尼塞河流域一半的面积广布着茂密的森林。除此以外,稠密的水系里各种鱼类资源也极其丰富。依托本地储量惊人的各种矿藏,俄罗斯一些重要的城市也建在了这里。在下游北极圈附近,诺里尔斯克附近有煤炭和有色金属矿藏(铜、镍)的开采业。南部的工业已有相当的发展,主要中心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次克和布拉茨克。叶尼塞河的水能资源也居俄罗斯首位,一系列超级水电站已经建成,实现了梯级开发。可以说,这里是俄罗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地区。
伊尔库茨克
我们已经了解了叶尼塞河的大致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叶尼塞河流域、尤其是它的上游与中国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因为它的中下游广布着森林和沼泽,以渔猎民族为主,人烟极其稀少,大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很有限。而它的上游,无论是大、小叶尼塞河和色楞格河,它们都处于森林草原带,因为水草丰美,能放牧大量的畜群,人口便于集中和增殖,所以这里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快马弯刀经常以雷霆万钧之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游牧民族骑兵
02 丁零和坚昆丁零和坚昆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史籍中。丁零,又叫作高车、铁勒,分布于贝加尔湖周围,而坚昆在其西边,又叫黠嘎斯、吉利吉斯等,大致在今天的大、小叶尼塞河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图瓦共和国一带。秦末汉初之际,蒙古高原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匈奴,在一代天骄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骑兵所向披靡,北方草原上几乎所有的游牧民族都被征服了。当然,处于匈奴正北方的丁零和坚昆也不例外。
一开始,拥有强弓劲弩的匈奴骑兵令南边的大汉王朝难以应付,只得以和亲政策暂避其锋芒。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与匈奴以攻对攻,拉开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在汉帝国一连串的打击下,匈奴开始衰落,“漠南无王庭”,匈奴只得龟缩在漠北。此后,汉朝和匈奴又谈又打,长期处于拉锯战之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苏武牧羊的那个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当时属于丁零的地盘。而李陵战败投降后,被封为右校王,管理坚昆地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周边的部族看到匈奴衰落了,“趁你病要你命”,就开始筹划着袭击它。丁零在北、乌桓在东、乌孙在西、汉帝国在南联合向匈奴展开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
蒙古高原从而就不缺少主角,匈奴远遁以后的权力真空很快被鲜卑、柔然、突厥等强势民族所霸占,而近在咫尺的丁零从来就是一个配角。一部分融合到其它民族之中,另一部后来成为回鹘,成为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俄罗斯联邦萨哈共和国境内的雅库特人也是丁零人的后裔。此外,位于分布于北冰洋沿岸的涅涅茨人也是丁零人的后裔。中国汉代时丁零人游牧于萨彦岭地区。因战乱一批丁零人沿叶尼塞河向北迁移,最终到达了北冰洋沿岸。
丁零后裔,现代的维吾尔族
而坚昆在唐代名为黠嘎斯。贞观22年内服唐朝,唐朝设坚昆都督府。它在历史上也有高光时刻,公元840年,黠嘎斯灭亡回鹘汗国,导致回鹘大量西迁西域。当时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乱。黠嘎斯欲鼎定天山南北,极力剿灭西迁回鹘人,但未得到唐朝允许,于是就在蒙古高原作了80年左右的主人。直到924年辽太祖阿保机率部挺进蒙古高原,将黠嘎斯人驱逐到叶尼塞河上游的老家。
后来由于战乱,黠嘎斯人东奔西走,最后大部分西迁到了中亚和新疆地区,成为了现代的柯尔克孜人,而叶尼塞河上游一小部分没有走的形成了如今的哈卡斯人。
坚昆后裔,现在的柯尔克孜族
03元朝的岭北行省成吉思汗陵建立蒙古帝国后,曾经派长子术赤去征服“林木中的百姓”,大致范围在以贝加尔湖为核心的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为了了解北方是否还有未降服的部族,窝阔台大汗(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还曾派遣“和端等入北海, 往复数年, 得日不落之山。”而这里的日不落之山,应该就是北极圈附近有极昼现象的某座山丘,这大抵是当时元朝人探索到最北的地方的记录。
元朝建立以后,设置了岭北行省。岭北行省的范围非常广大,统辖整个漠北地区,东至大兴安岭,接辽阳行省,西至额尔齐斯河,南隔大漠与内地相接,北至北海。
元朝疆域
这里所指的北海肯定不是贝加尔湖,因为贝加尔湖以北安加拉河流域的一些部落早就已经归顺。在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应该已经知道从贝加尔湖一直往北走到尽头是海洋了。这也很好理解,西伯利亚所有的河流都是一路狂奔向北流去,百川归大海,靠近北极的地方肯定是大海了。
元朝设立的五部断事官管理从叶尼塞河中游到贝加尔湖一带、大致相当于现在西伯利亚地区中南部的广袤土地。
极昼现象
《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的位置最北部的部族:“昂可剌者,因水为名,附庸于吉利吉思,去大都二两五千里......昼长夜短,日没时炙羊肋熟,东方已曙矣,即唐史所载骨利干国也。”
《元史》中特别描述了昂可剌昼长夜短的现象,说太阳下山时煮羊肉,羊肉煮好天就亮了,可以推测昂可剌距离北极圈不远,但并没有到达北冰洋。
极夜现象
另外,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编制《授时历》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日影观测点,其中的北海观测点设在了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
《元史·天文志》记载: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
而北半球任意地区的北极星角度与当地的纬度相同,参考中国古代一个圆周365度标准,可以推测北海侧影所的纬度在北纬64°左右,应该位于叶尼塞河流域的中游一带。
综上所述,元代的北部疆域,即使到不了北冰洋,但能到达叶尼塞河的中游是毫无疑问的。
西伯利亚北部土著民族
04布里亚特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布里亚特人是术赤降服的一个林木中百姓部落,名为“不里牙惕”。据史料记载,1207年,成吉思汗命儿子术赤率军西征,布里亚特部遂成部属。到蒙古帝国时代,完全被蒙古化,说蒙古语,属于泛蒙古共同文化圈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17世纪初,俄罗斯已经扩张到了西伯利亚中部,1606年,哥萨克侵入巴拉宾草原,此后数十年间,从塔拉地区到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流域,沙俄人一次次的蚕食鲸吞,在各处要害建立城堡,并不断派出使团到蒙古各部游说,企图劝说他们归顺俄国,同时还四处收集蒙古各部及明朝的情报。1619年,俄国人建立了叶尼塞斯克,此后又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此后从两个入侵方向侵入蒙古地区。
俄罗斯美女
1661年,哥萨克又在贝加尔湖之西建了伊尔库茨克,在湖的四面强占牧场,建立堡寨,并与驻牧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蒙古各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约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才被完全压服,臣服于俄国,部分布里亚特人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
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色楞格河下游大片地区划归俄罗斯,中国彻底失去了贝加尔湖。
红场阅兵的哥萨克士兵
唐努乌梁海地区位于外蒙古的西北角,属于叶尼塞河的上游地区。早在汉代便有中国人的活动痕迹。唐代为都播地,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金时属西辽政权,称谦谦州。元代属岭北行省,称益兰州。明代属蒙古瓦剌部,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中俄在此以萨彦岭为界,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它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总面积约38-40万平方公里。
随着清朝后期的衰落,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罗斯趁机大肆侵吞我国北方领土。俄罗斯看中了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富庶,采用逐步蚕食的策略,逐渐把它占为己有。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北洋政府看准时机,派遣徐树铮收复唐努乌梁海。但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军阀混战和苏俄红军的重新进入,唐努乌梁海再次落入苏联手里。1944年,被苏联彻底吞并,现在成了“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
唐努乌梁海在地图中的位置
05后记唐努乌梁海的丢失使中国失去了叶尼塞河的上游地区。1945年,苏联在二战即将胜利的前夜,策划外蒙古脱离了中国母亲的怀抱,从此,15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中国冰裂而去,创下了中国历次失地的最高纪录。外蒙古的独立,使得水草丰美的色楞格河流域不再为中国所有,而色楞格河作为叶尼塞河最长的支流,也将彻底消失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叶尼塞河和中国的渊源也到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图/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