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吴德峰的革命生涯(史进平)

近代形而上学 2024-12-25 01:39:54

吴德峰,湖北保康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情报秘密等特殊工作,被国民党刊物称为中共特务之“老奸巨猾吴德峰”而颇具神秘色彩。吴德峰曾任国民党时期的武汉市公安局局长。1946年7月至1948年11月,任晋察冀中央局敌工部部长、阜平县委书记等职务,后到西柏坡接受中央领导指示筹备南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武汉市首任市长。

秘密交通战线的创始人

父亲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官僚、大房产主家庭。当时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种矛盾激化。当父亲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时,坚定了他的信念,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4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父亲服从党的安排,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利用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威望,担任了武汉市公安局局长,从此走上了地下秘密战线。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进入低潮,父亲革命意志丝毫不动摇,毅然抛弃了荣华富贵、国民党的高官厚禄,跟着共产党,继续踏上艰苦的革命征途。

1930年10月,父亲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开始为保卫党中央和中央机关的安全,为沟通中央与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为开创党的秘密交通做工作。做秘密工作必须对党的事业有坚定信念,为了革命事业能够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生命。而作为一名交通人员,首先要政治坚定,不怕牺牲;其次要熟谙业务,英勇机智。父亲说,只有政治上立场坚定,忠于党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不暴露身份,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叛党,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秘密交通人员。

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指导下,父亲提出交通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和执行任务中,“即使很小的违反秘密工作纪律的行动,都要给予严肃的处理”,并制订了《秘密工作条例》:1.不允许发生任何横向关系;2.机关所在地,只允许上级了解下级,下级不允许了解上级、隔级和兄弟机关;3.党内不该了解的人和事不问,不该看的文件不看,未经允许不得传播自己所了解的事;4.坚守岗位,不允许搞群众斗争,不许照相;5.写过的复写纸、印过的蜡纸和有机密文字的纸屑要及时烧掉。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考虑到父亲吴德峰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要求其随去西安,负责直属中央领导的秘密情报机构。西安作为中央驻地延安的门户,情报工作有利于我们党了解各方面的动向,拓宽党的视野,从而有效地掌握全局,科学进行决策。为此,父亲一方面加强情报组织建设;一方面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报工作网络。他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对西安各阶层进行系统、详细的调查研究,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到国民党军、政、党、特、校官以上的头面人物,都要去掌握他们的政治观点、思想状况、生活习惯以及社会交往情况,并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写成文字材料,报告中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

1946年8月,父亲从军事调处执行部调任晋察冀中央局国军工作部任部长。在河北阜平城南庄,父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敌军情报工作,特别是要防止敌人打进来。他发现联系网中有一个姓赵的保定商人经常提供一些情报,但此人提供的情报不是过时的,就是假情报。于是,对职业有着敏感性的父亲觉得这个人很可疑,怀疑是国民党打入进来的特务。但是,这个姓赵的住在国民党控制区,一下也不容易审查清楚。父亲为了不打草惊蛇,派国军工作部的张光秘密去保定找他,并要他夜行晓宿回解放区商议重大行动。此人到了国军工作部所在地阜平县海沿村,父亲接见了他,告诉他有重大行动暂时留在的黑山村,与张光同吃同住,不许与外界接触。一周后,父亲告诉他重大行动暂缓,先回保定待命。此人一走,国军工作部就中断了与他的联系。10天后,在保定孙连仲部队的内线同志报告,赵某果真是国民党特务,此次阜平之行后,被怀疑是共产党的反间谍被处死。父亲对国军工作部的同志们说,“这是以疑治疑之计。因为赵某是行商的,外出跑十天半月购货是不会被人怀疑的,如果是特务走了十天半月与特务组织断绝一切联系,回来后报告不出任何情况,敌人就会怀疑他被我们策反后又放回去作反间谍。”

父亲在做情报工作时,非常注重政治工作。他认为政治工作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掌握思想教育,思想的进步必将导致行动的进步。这是他从大革命时期参加党以来,特别是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后,最最重要的认识。他举了红军走上井冈山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例子,说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全党能够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依靠什么呢?就是依靠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家理想统一,信念一致,深信共产党经过千难万苦,最后终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有了思想的一致,还要有组织纪律的约束。“没有组织保证和纪律约束,那不是一盘散沙吗?”“我们各级组织的领导层里,有小核心,中核心,大核心,像敌工部里,我和几位处长就是小核心。”纪律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俯下身子搞土改的县委书记

1947年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一路对各地的土地改革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考察,看到各解放区的土改“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指出“没有一个有系统的彻底的群众运动,是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在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城南庄,刘少奇在晋察冀中央局干部会上讲话,分析了全国大势和土改问题,并对晋察冀的土改工作进行了批评,认为手软,对地主打击不力。这一思想对晋察冀产生了影响,搞起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处“搬石头”、挖浮财的“左”的倾向,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晋察冀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中央工委发现问题并很快制止。初夏,组织上通知父亲兼任阜平县委书记,其主要工作就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纠正土改中“左”的倾向。他的基本做法是:一是通过清算地主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通过征购的方式转移地主一部分土地给农民,三是通过献田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等等。通过紧张的工作,既初步地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又避免了“左”的倾向。

1947年7月至9月,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总结了土改工作经验教训,制定了新的土改政策。父亲参加了这次会议,对土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日记中写道:“全国土地会议从7月17日开始,到现在已经50多天了。这样集合全国各解放区代表来讨论土地问题的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后,他到农民家里调查情况,到田间地头向群众讲解党的土地政策,组织全县认真土改,使阜平县土地改革工作进一步顺利开展。

随后,阜平县召开了土地会议,身为县委书记的父亲总结了三条:一是按照中央所公布的《土地法大纲》做出明年春耕前完成这一任务的决定;二是进行了“三查”运动,解决了很多思想问题,暴露了好多隐瞒成分问题和地、富思想;三是使很多同志立场明确了,对党的政策也有了明确了解,打下了今后土改工作的组织保障。

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央来到阜平,召开了当地县区村干部土改座谈会,了解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父亲汇报了本县的具体情况,以及各阶层对土改的态度、党员的表现、群众的意见要求等。中央根据汇报和调研,制定出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明确了土地改革需要逐步完成的各项工作,为解放区土地改革进行了政策指导。

阜平县的土改在父亲的带领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方面开创了贫雇农参加会议,由贫雇农对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的工作方法;一方面采取尊重中农自愿原则和自报公议方法,团结了中农。这样,通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生产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拥军参军形成热潮。自1947年到1949年,阜平有1300余人参军参战,有组织的较大规模支前活动5次,派出民工3350人。阜平担架队多次受到表扬和嘉奖,“仅凉城战役中就荣获部队奖旗两面,地方奖旗三面,有17人被评为功臣,一连和四连被评为模范集体”。而且,农民在参与土改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活动、历练,思想觉悟逐步提高、成熟起来,一些贫雇农骨干成为村内基层政权的中坚力量。

在土改过程中,父亲一直强调对党员要加强教育,结合土改进行整党。县委对支部教育工作做出部署:建立传授站31个,规定每月初一、二、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为上课日。二十四到三十日由领导干部到传授站做报告,给党员传授课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文化知识。1946年9月至10月,县委举办县、区、村干部330人参加的土地改革训练班两期,每期学习以土改政策为主。1947年至1948年底,县委组织干部党员学习《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保证土地法实施的八条“党员守则”,以及《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中央文件,使党员文化知识、思想觉悟、党政方针政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为党领导土地改革获得成功和党的队伍越来越强大积淀了力量。

南下搞建设的首任武汉市市长

随着淮海战役取得胜利,解放区的范围向湖北、湖南发展。中央决定调集大批干部南下,接收和管理新解放区。父亲由于有丰富的城市工作经验,被党中央选中,决定让他带队南下开展工作。

1948年10月,父亲奉命到中央机关的所在地平山县西柏坡村,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的亲切会见。中央指示,要他准备南下,到武汉参加接管工作,并担任解放后的武汉市的首任市长。

在与中央领导的谈话中,父亲根据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性质,提出在党内搞些力所能及的党务工作。毛主席、周恩来强调说,全国解放了,我们取得政权后,政权工作尤为重要,并特别指出父亲20年代就在武汉市工作过,任公安局局长,对武汉情况最熟悉,最有发言权。而武汉是战略重镇,是交通枢纽,也是历史名城,武汉解放后,成立特别市,就要他担任首任市长,全面负责武汉市的工作。

父亲在西柏坡驻留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相对其他时期比较轻松,他一边休息、学习,一边准备南下。这时,父亲很多时间住在西柏坡附近的南庄中央招待所,有时住在中组部的小米峪招待所,有时到西柏坡来找中央首长谈工作。

在西柏坡,父亲见到一位曾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认识的同志,名叫张志玲,当时正在中央秘书处工作。父亲一向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进步。这次在西柏坡相见,便使张志玲萌生了随老首长南下的念头,多次找到父亲,交流思想,汇报工作。父亲知道张志玲爱读书,多次写信鼓励,还专门整理出15本书托人捎给张志玲。在谈到学习读书时,父亲教导他说:“重要的书要多看几遍,看到好的、重要的句子可以用红笔画线,不好的用蓝笔,不懂的用绿笔,似懂非懂的用一种记号。第二遍可以细读,哪里不懂的仔细看或问人,同时可以批注,用几个字将某段的中心意思批注在书上面。他以毛泽东读书方法为例说,最近毛主席在开会时讲的话,最后归纳成几句好记的表达:‘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五年全胜利’(后句正式发表时改为‘革命无不胜’)。”我们也要学会归纳。第三遍读时将这些内容连贯起来读。当然这是说读重要的书,像马列主义、毛泽东选集等理论书,要这样读,一般的书,可以用读第二遍的方法读。

因为张志玲过去曾和父亲谈到要做新闻工作,父亲和他交谈的时候又特别指出,做文字工作,尤其向文学方面发展,要多看小说,多读多看才能有多方面的知识。要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里面有军事、政治、经济、策略各种知识,但它里面没有统一战线;《红楼梦》的结构、人物刻画很成功;《水浒传》的文字还可以,不过每一个故事都是“逼上梁山”那一套,并指出工作中最好要学一门外语,英文学一年就可以看东西。也要注意身体,多运动,看一两点钟书,要休息一下。更重要的是要动手写,对书要敢于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指出错误。读书要有一个重要原则,不要乱、杂,一个时期只读一类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父亲一行于12月7日从西柏坡出发,踏上了南下之路。临行前,父亲召集所率领的南下干部开会,进行了任务分工,并在会上强调,南下是艰苦的,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在途中,要多听少讲,不懂的要多问;要有保密意识,如果有人问从哪里来的,就说是华北局来的,不要说中央长、中央短。同时强调,在接收和管理大城市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习,因为那将是中国共产党人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0 阅读:4

近代形而上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