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将取代工人?发改委回应:这类项目尽量用人工!

吉工家 2023-02-10 14:4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造房子”不再是纸上谈兵,建筑机器人的类型越来越多,进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测量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混凝土内墙打磨机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等等。

很多项目上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都开始使用智能建造机器人。

工友们也开始担心,将来的某一天工地上会不会全是机器人在干活,而不再需要他们了,被取代的他们该何去何从?

但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并将于今年3月1日施行,其中提到了:以工代赈项目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务工群众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这项办法的出台为咱们农民工就业增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什么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以工代赈政策自1984年启动实施以来,中国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含实物折资)1850余亿元人民币,在带动民众就业增收、激发内生动力、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以工代赈取得的成绩

现行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已出台8年时间,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22年,各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和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已带动超过500万名群众实现就地务工,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

但随着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对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实施、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等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由此对《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于今年1月10日正式对外发布,将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以工代赈的目的

在《办法》的第二十八条内容中提到: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应指导以工代赈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组织项目所在县域内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加工程建设,并优先吸纳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救助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等群体。

而之所以会提出上述要求,目的是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就业增收的作用,动员引导更多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发放劳务报酬。

以上就是以工代赈的部分内容啦,对此,工友们怎么看呢?大家觉得未来在智能建造机器人的冲击下是否会影响到你从事的工种呢?

0 阅读:226

吉工家

简介: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工友找活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