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如龙出玉门”——河西名将谱之“不败吕光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4-01 20:56:57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轰轰烈烈的远征,无数中华儿郎为了抵御外辱,远赴异域血洒疆场,扬我国威,令人击节赞叹。

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有西汉霍去病封狼居胥,即今蒙古国肯特山;李广利远征大宛,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汉窦宪饮马瀚海、勒石燕然,打到了今天的蒙古国杭爱山;

还有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远征斡难河上游,一度到达今天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大将军蓝玉更远征捕鱼儿海,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等,行军路程都在三千公里以上。

而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有一次远征,行程同样达到三千公里以上,不过这场远征以及他的主帅知名度却远不能和上面提到的那些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默默无闻。

今天就来讲讲这场远征,以及它的统帅,也是五胡十六国中后凉政权的开创者——吕光。

不败吕光

一、前秦名将

吕光,字世明,氐人。

关于氐人的由来,我在《》里已经讲过,这个民族以杨、李、齐、吕为部族大姓,主要分布于关中和陇右,即今天的陕西西部、甘肃东南、四川西北一带。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掀起“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此后前赵刘曜与后赵石勒争霸,后赵胜出,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为了加强对关陇地区的掌控,后赵朝廷命令氐人豪强大族全部迁往枋头(今河南鹤壁浚县)居住,吕光的父亲吕婆楼就是数十万东迁氐人中的一员。

公元337年,吕婆楼在枋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由于当夜产房中神光缭绕、辉煌耀目,吕婆楼便给这个婴儿取名为吕光。

光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以光为名。——《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儿童时期的吕光是个小“军迷”,每次与伙伴们玩打仗游戏,吕光总被推举为主帅。他“排兵布阵”,指挥进退,一切井井有条,颇合兵法要义,小伙伴们都对他极为钦佩。

可惜就是不喜欢读书,说到飞鹰纵马就眉飞色舞,说到儒家经义就昏昏欲睡,妥妥地“学渣”一枚。

少年时期的吕光身高八尺四寸,约合现在202公分,是个大高个。

除了个子高,史书还记载了他的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目有重瞳,也就是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瞳孔;二是左手肘部有个像印章一样隆起的肉块。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有不少目有重瞳的人物,比如大舜、重耳、项羽、王莽、沈约、鱼俱罗、李煜、顾炎武等。

不过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这往往是瞳孔发生粘连畸变,是早期白内障的表现。而肉印,其实就是皮下脂肪瘤,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不乐读书,唯好鹰马。及长,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但吕光的性格却很深沉大度,凡事都不放在心上,史书说他“沈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很有刘皇叔的风范。

吕光十五岁那年,后赵爆发冉闵之乱,数十万氐人失去约束,在首领苻健的带领下一路向西狂奔,打回关陇老家,建立了前秦。

吕光的父亲吕婆楼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侍中、左大将军,成为前秦当朝的实权派,并与时任东海王的苻坚交往密切。

就是这一时期,吕婆楼将自己的门客王猛推荐给了苻坚。

吕光二十岁那年,苻坚在吕婆楼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弑杀堂兄苻生,登上了帝位。

而此时的吕光还没有什么名气,一直处于待机状态,直到被王猛遇见。

史书记载,王猛对吕光非常器重,惊叹道:“此非常人也!”于是向苻坚举荐,吕光就当上了美阳县(今陕西宝鸡扶风县)的县令。

其实世上哪有那么多慧眼识英才?王猛本就是吕婆楼的门客,经吕婆楼推荐才与苻坚风云际会,一飞冲天。如今老领导的公子找不到工作,王猛岂能不投桃报李、略尽绵薄?

当然,吕光的实际能力也是不错的,他走马上任后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当地汉人和少数民族百姓都对他有口皆碑,倒也没有辜负王猛的知遇之恩。

时人莫之识也,惟王猛异之,曰:“此非常人。”言之苻坚,除美阳令,夷夏爱服。——《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而真正使吕光一鸣惊人、出人头地的,是他二十一岁时的铜壁(今山西忻州西南)之战。

当时前秦的并州牧张平举兵作乱,苻坚派名将邓羌征讨,却碰上了个硬钉子——张平的义子、以“万人敌”之称享誉天下的猛将张蚝。

邓羌与张蚝激战数日,相持不下,苻坚便御驾亲征,来到铜壁前线。当看到张蚝一骑当千、呼啸如雷,在前秦阵中往来冲突之时,苻坚也十分惊骇。

正在前秦军束手无策之际,二十一岁的吕光纵马疾驰,突入万军之中,一槊刺中张蚝,将其生擒,吕光由此名扬天下。

从坚征张平,战于铜壁,刺平养子蚝,中之,自是威名大著。——《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此后,由于王猛在前秦推行强力改革,触动氐人权贵利益,前秦内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当时,晋公苻柳据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县)、赵公苻双据上邽(今甘肃天水清水县)、魏公苻廋据陕城(今河南三门峡陕县),燕公苻武据安定(今甘肃平凉泾川县),四面合击京师长安。

苻坚与王猛商议,为避免刺激东面强大的慕容前燕,确定了“先西后东”的平叛策略。

苻坚把王猛、邓羌、杨安、张蚝全部派往东线,却对东边的苻柳、苻廋只守不攻,生怕他们叛逃前燕。

而“五虎上将”中仅剩的吕光则被派往西线,迎击苻双和苻武的联军。

这一战是前秦帝国的生死战,如果时间拖延太久,前燕极有可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所以,吕光肩负的使命之重,可想而知。

当时苻坚还派了一员大将王鉴协助吕光,王鉴知道军情紧急,力主主动出击,强攻苻双、苻武联军。

而吕光却异常沉稳,说:“反贼刚刚起事,气焰正在最嚣张的时候,我们应该慎重与其相持,耐心等待他们露出破绽。贼人远道而来,粮草不会太多,一旦粮尽必然退兵,我们追而击之,可操必胜!”

其实吕光也知道苻坚极为期待西线的胜利,但越是如此,越不能盲目冒进。他能顶住高层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作战策略,足以体现他的名将素质。

果然,二十天后,苻双、苻武大军突然拔营起寨,去向不明。

将士们正在茫然之时,吕光胸有成竹地说:“我分析敌人的奸计,极有可能是去攻打榆眉(今陕西宝鸡千阳县),因为榆眉有粮,一旦被他们攻破,必然军心重新振作,所以我们应立即救援!如果他们打不下榆眉再撤退,就说明他们的军粮已完全告罄,我们大胜的时机就来临了!”

光曰:“揆其奸计,必攻榆眉。若得榆眉,资储复赡,非国之利也,宜速进师!如其奔也,彼粮既尽,可以灭之。”——《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于是吕光火速增援榆眉,苻双、苻武果然仓皇退走,吕光奋兵直进,大破叛军,阵斩一万五千级。

双、武狼狈逃回上邽,吕光衔尾追击,全力攻城,一举而克,将二苻擒斩,干净利索地平定了西线。

苻坚收到捷报,这才命王猛扫荡东线,将苻柳、苻廋平定,前秦安然渡过了立国以来第二次大危机(第一次是桓温北伐关中)。

这一战也充分体现了吕光审时度势、料敌机先的军事能力,以及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作战风格。

公元370年,吕光跟随王猛攻灭前燕,因功晋封破虏将军、洛州长史、都亭侯。

公元378年,前秦洛州刺史、北海公苻重在洛阳起兵反叛,群臣纷纷上奏请朝廷尽快派兵征剿,苻坚却镇定自若,说:“慌什么?有吕光在洛阳,苻重旦夕可擒!”

果然,数日之内,吕光就轻松将叛乱平定,用囚车将苻重押送到长安。

公元380年,前秦征西大将军、幽州刺史、大司马、行唐公苻洛起兵叛乱,前秦举国震动。

苻洛是苻坚的堂弟,史书称其“勇而多力,能坐制奔牛,射洞犁耳”,曾率前秦大军远征塞北,攻灭拓跋鲜卑的代国。后来长期坐镇蓟城,掌握幽州、辽东之地,手下十万精兵,实力强劲。

苻坚召群臣商议,吕光主动请缨:“行唐公的反叛不得人心,请给臣步骑五万,平定叛乱不在话下!”

苻坚说:“阿光,苻洛占据东北重镇,兵精粮足,不可轻视呀。”

吕光回答:“在臣看来,苻洛不过是插标卖首的乌合之众,难挡臣雷霆一击,陛下不必忧虑。”苻坚大喜,遂命吕光率军平叛。

吕光与苻洛连番激战,最后在中山(今河北保定定州)以四万军大破十万叛军,生擒苻洛,将其送往长安,大乱得以平息。

此后,吕光又深入蜀中,平定蜀人李焉叛乱,为前秦帝国走向辉煌立下赫赫战功。

二、威震西域

前秦统一北方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国势如日中天,前秦天王苻坚就有了南下灭亡东晋之心。

就在淝水之战的前一年,公元382年9月,西域有两个小国车师、鄯善遣使来到长安,请求前秦出兵征讨西域诸国,他们愿为向导。

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史书没有记载,估计是国家之间斗争失利,想找前秦帮他们出头。

而此时的苻坚日益骄傲,好大喜功之心已然蒙蔽了理智,就答应了这两国的请求。

这时“五虎上将”中的王猛、邓羌、杨安都已去世,张蚝虽然冲锋陷阵勇不可当,但统筹大局、独当一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苻坚就选中了最器重的吕光。

苻坚任命时年四十五岁的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率杜进、彭晃、康宁、杨轨四将领步兵七万、铁骑五千,远征西域。

这次出征,苻坚没有亲自相送,而是让太子苻宏代替自己送行。

也许在苻坚看来,吕光凯旋之日,就是他一统天下之时,君臣相会,为期不远。

但他没想到是,两人今日一别,却后会无期,竟成永别。

公元383年正月,也即是淝水之战十个月前,吕光率大军沿陇山北上,自灵州(今宁夏吴忠)渡过黄河,然后折而向西,翻越乌鞘岭,出姑臧(今甘肃武威),过焉支山,经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瓜州(今甘肃酒泉瓜州县)、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出玉门,由伊吾道(今新疆哈密)跋涉数千里,终于抵达前秦帝国的最西端——高昌郡(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区)。

此时,后方传来苻坚挥师百万进攻东晋的消息,吕光心有所思,就打算暂停进军,看看朝廷会不会有新的旨意传来。

大将杜进进言道:“节下(对使持节的尊称)受命征讨,理应兵贵神速,早早进军。您就算有什么顾虑,也不能滞留于此呀。”

行至高昌,闻坚寇晋,光欲更须后命。部将杜进曰:“节下受任金方,赴机宜速,有何不了,而更留乎!”——《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这里我们可以猜测,吕光应该是预感到苻坚攻晋的前景不容乐观,有心观望形势,另做打算。

但不管吕光此时有什么小心思,既然杜进这样说,他也只能继续西进。

此后一路上大漠孤烟、黄沙漫漫,大军一连行进了三百多里都没有找到水源,眼看水囊见底,顿时全军惊恐,将士失色。

吕光在军前慷慨陈词:“当年李广利征大宛也曾断水,但他精诚所至,地下有飞泉涌出。我们难道就不能感动上苍吗?大家不必忧虑!”果然,第二日天降大雨,平地三尺积水,解了断水危机。

大军横渡大漠,挺进至焉耆(yān q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州焉耆县),焉耆国王畏惧吕光军威,立即开城请降。

但更西面的龟兹(qiū cí,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国王却不信邪,派兵来与吕光对垒。

吕光打仗向来信奉虚虚实实,他将大军分散,每隔五里设一营垒,深沟高壁,盛陈旗帜,同时将披甲的木人竖立在营垒上,作为疑兵。

龟兹军对吕光的兵力产生误判,急忙撤入城中,龟缩不出,吕光趁势包围龟兹城,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就在吕光攻打龟兹城的日子里,有两件怪事悄悄在前秦军中不胫而走,广为传播。

第一,吕大帅手肘上的那个肉瘤竟然浮现出“巨霸”二字;

第二,某夜,前秦军大营外突然出现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南北长五里,东西宽三十步,仿佛一道大堤,而且摇头摆尾,头上长角,目光如电!黎明时分,云雾大起,等云雾散去,这玩意才消失不见。

天色大亮后,吕光带着诸将前往查看,众人惊讶地发现地上有硕大的鳞片状痕迹,于是吕光笑道:“此黑龙也。”话音未落,西北方涌起乌云,然后暴雨如注,将痕迹完全冲去。

杜进于是高声道:“《易经》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只有人君才能见到这样的神兽。节下德行上合神灵,下符幽显,希望您继续努力,成就大事!”

于是吕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杜进曰:“龙者神兽,人君利见。《易》曰:‘见龙在田’,斯诚将军道合灵和,德符幽显。愿勉之,以成大庆。”光有喜色。——《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其实,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两件事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本质就和大泽乡的“大楚兴、陈胜王”、东汉末年的“苍天当死、黄天当立”,以及元朝末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一样,不过是有心之人利用迷信心理暗中进行的舆论铺垫,而具体实施者,十有八九就是杜进。

当然,这只是两段小小插曲,吕光的头等要务仍是战争。

前秦军士气高涨,四面围攻龟兹城,攻势一浪高过一浪。龟兹国王眼见城破在即,只得命人四面突围,向周边狯胡、温宿、尉头等国求援。

西域诸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不能见死不救,于是各自发兵,多则三五万,少则一两万,累计集结了七十余万人马,来攻吕光。

由于沙漠化的原因,如今这些国家已经湮没在大漠黄沙中,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它们跟北方游牧民族一样,生产落后,文明程度不高。

事实上,这些国家由于更接近中亚和两河流域,文明起源甚至早于中国的黄河流域。

比如西域诸国的骑兵不仅弓马娴熟,善使矛槊,而且普遍装备精良,身披连锁甲。这种铠甲兼顾灵活与防御的双重特点,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而且他们还有一门绝技,能够在奔驰之时飞掷套索,一套即中,然后借助马势将敌人拖曳而回,屡试不爽,令人惊呼:“套马杆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奔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

胡便弓马,善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前秦军都没见识过这种远距离攻击的战术,一时十分惊惧,都主张各自固守营垒,避而不战。

吕光经过慎重思考,对众人说:“敌众我寡,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分散兵力。而我军远涉万里,又不能旷日持久,必须速战速决,决一死战!”

于是吕光将全部兵力集结起来,组成步兵大阵,又命军士练习“勾锁之法”,以应对胡人的套索。

至于这个勾锁之法到底怎么操作,史书没有描述,我也不得而知。

他同时派五千精骑在大阵中急速游走,随机应变,弥补漏洞,及时策应。

于是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当日,七万五千前秦军与西域联军在龟兹城西决战,前秦军大获全胜,史书称:“大败之,斩万余级。”

虽然具体交战过程没有记载,但我们完全能想象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

遥想一千六百多年前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边界上,吕光面对铺天盖地的西域联军,镇定自若、稳如泰山,一个个军令流水般发出,七万步兵和五千骑兵精密配合,浴血奋战,箭矢漫天,黄沙尽染,最终将十倍于己的西域联军彻底击溃,何其壮哉!

经此一战,西域诸国胆气全消,尽皆归降,吕光大名,威震西域。

各国纷纷将当年张骞通西域时西汉颁赐的节杖上交吕光,吕光为他们一一更换为前秦的新节杖,象征西域再次纳入到中原王朝版图。

昔所未宾者,不远万里皆来归附,上汉所赐节,光皆表而易之。——《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三、割据凉州

吕光平定西域的捷报传到苻坚处,苻坚大喜,加封吕光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

但此时前秦国内因为南征东晋的战事已经十分混乱,苻坚的圣旨居然因为道路断绝无法送达,吕光就在西域逗留了下来。

时间一久,前秦将士都起了思乡之情,纷纷要求返回关中。

而吕光内心其实是很想留在西域的,毕竟西域极少发生大规模战乱,民间富庶,百姓殷实,又是天高皇帝远,吕光的小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滋润。

但毕竟众志难违,再加上高僧鸠摩罗什的劝谏,吕光只得依依不舍地启程东行,满载而归。

这个“满载而归”绝非虚言,史书记载吕光足足用了骆驼两万多头来运送各国贡献的金银财宝,随军返回的还有各种珍奇异兽千余种,西域名马上万匹。

可惜吕光不知,他的主人苻坚此时已在淝水一败涂地,百万大军分崩离析,前秦帝国人心涣散,已经是危机四伏。

行至玉门关,前秦凉州刺史梁熙闭关自守,不让吕光入关。

吕光也隐约风闻长安出了大乱子,便又想停军不前,还是杜进进言:“梁熙不过是一介文人,不足为虑,我们应该速速入关,如果不能打败梁熙,我愿以死相谢!”吕光这才继续进军。

吕光与梁熙在玉门关前相遇,两人大打口水仗,梁熙谴责吕光没有旨意就擅自回师,吕光骂梁熙眼看国中大乱却不去勤王救驾,两人各说各话,夹缠不清,最后索性兵戎相见。

论打仗,吕光一生没怕过谁,区区一个梁熙哪里够看,轻而易举就被吕光击败,狼狈逃回凉州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区)。

吕光率军继续东进,河西走廊上的各族百姓望风归降,声势与日俱增。

梁熙手下的武威太守彭济和主簿尉祐一商量,继续跟着梁熙这个糟老头与战无不胜的吕光为敌,必然是死路一条,索性发动兵变,将梁熙拿下,打开姑臧城门,迎接吕光入城。

姑臧是当时与长安、洛阳、邺城、建康并驾齐驱的超一线大城市,吕光入主姑臧,立即自领凉州刺史,同时封头号功臣杜进为辅国将军、武威太守,其他有功将士也各有封赏。

原本吕光是没有权力分封百官的,但他既然做了,却也没有谁跳出来质疑,大家都心知肚明吕光要干什么,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但从这个时候起,吕光长于军事,短于政治的缺点开始渐渐暴露。

之前说到那个献出姑臧的尉祐其实是个奸邪小人,却因为善于阿谀奉承,深受吕光宠信。

他为了防止别人与他争宠,在吕光面前屡进谗言,连续害死了河西一带的著名文士姚皓、尹景等十余人,河西的汉人世家大族开始对吕光离心离德。

后来吕光也有所察觉,将尉祐调离身边,派往金城(今甘肃兰州)任太守。但尉祐小人心性无可救药,居然在金城造起反来。吕光大怒,派大将姜飞前往讨伐。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年被前秦灭亡的前凉国主张天锡的太子张大豫又不知从哪里跳了出来,在前凉旧臣王穆的支持下,于魏安(今甘肃武威古浪县)起兵,来攻姑臧。

前凉张氏当年在河西颇得人心,尤其是与河西汉人士族关系密切,一时无数人马赶来归附,张大豫军容大盛。

但对吕光来说,打仗好比吃豆子,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他亲自出马,在姑臧城南将来犯之敌尽数击溃,阵斩二万余级,擒杀张大豫,王穆率残兵向西逃往酒泉。

这时,也即是公元386年,苻坚被姚苌缢杀的消息传来,吕光如丧考妣,悲愤痛哭,泪飞如雨,又命三军将士和官员百姓全部披麻戴孝,为苻坚发丧。

但明眼人都知道,吕节帅不过是做做样子,如果真的这么忠君,为什么此前不火速东归去长安救驾呢?

果然,发丧完毕,吕光也没有挥师东进去找姚苌报仇,而是自封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建元大安。

由此开始,十六国中的“后凉”政权应运而生,此时的吕光四十九岁。

四、凉州岁月

我们常说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很混乱,其实就整体而言并不混乱,此前的三分归晋和此后的南北朝对峙都脉络清晰、简单明了,真正混乱的是中间的两晋十六国。

而仔细想想,两晋十六国的前半段也不是很乱,先是前赵灭亡西晋,然后后赵灭亡前赵,再是前燕与前秦东西对峙,同时前凉占据河西,成汉占据蜀中,最后前秦统一北方,仅此而已。

真正最混乱、最复杂、最眼花缭乱、最令人头痛的,是两晋十六国的后半段,具体而言,就是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崩溃后,到公元439年北魏攻灭北凉再度统一北方的这段历史。

在这短短五十多年时间里,算上苟延残喘的苻氏前秦,北方中国先后有姚氏后秦、慕容后燕、乞伏西秦、吕氏后凉、秃发南凉、李氏西凉、沮渠北凉、慕容南燕、冯氏北燕、赫连胡夏、慕容吐谷浑、拓跋北魏等十三个政权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比如仅仅吕光建立后凉的公元386年这一年之中,就有后燕慕容垂、西燕慕容永、前秦苻登、后秦姚苌四位大佬登基称帝,还有塞北小王子拓跋珪建立北魏,整个北中国那真是风起云涌,比赶庙会还热闹。

而最热闹的地区,既不是中原,也不是关陇,而是黄河上游的凉州。

凉州的范围,大略是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全境、兰州及周边地区,以及青海、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民族众多,人口迁徙不定,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是乱世棋局中最复杂的一角。

吕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他此后的余生。

(一)杜进之死

吕光能够裂土分疆,定鼎河西,最大的功臣当属杜进。

后凉建立后,杜进身为辅国将军、武威太守,直接管辖都城姑臧,手握实权,出入仪仗与吕光一模一样。

此时吕光有个外甥从关中来到凉州,吕光颇为得意地向他问起:“关中之人觉得我的大凉怎么样?”

谁知吕光外甥竟回答:“关中只知有杜进,实在不曾听闻舅舅的大名。”

史称吕光默然,随后便将杜进诛杀。

这里除了有吕光日益敏感、猜忌心渐重的原因外,恐怕也和杜进知道吕光的太多秘密有关。

但杜进作为功臣之首,无缘无故被杀,让其他人怎么想?

(二)彭晃谋叛

吕光手下有四大辅将:杜进、彭晃、康宁、杨轨,杜进一死,张掖太守彭晃、西平(今青海西宁)太守康宁就起兵反叛,联合前文说到的王穆与吕光对抗。

吕光召集群臣商议,众人都说:“康宁在南,您如果亲自西征,康宁可能会从乌鞘岭以东进攻姑臧,形势就危险了。”

吕光思考良久,说:“你们的顾虑确有道理,但我如果不尽快平定彭晃、王穆,任由他们东西夹攻,我们形势就会更加危险。如今他们刚刚起事,互相联络还不畅通,我们只要行动够快,打败他们不是难事,大家不必多说了!”

于是吕光亲自率军三万,倍道兼行,翻越焉支山口,突袭张掖,仅用二十天便破城而入,斩杀彭晃。

而酒泉的王穆这时却跟自己的手下敦煌太守索嘏发生矛盾,正在互相攻伐,吕光听说后大喜,决定一鼓作气再攻酒泉。

将士都认为士兵疲惫,不宜连续作战,吕光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岂能因为疲劳而白白浪费这足以一劳永逸的机会?”于是率军两万继续向西,一战攻克酒泉,将王穆斩杀。

康宁听闻彭晃、王穆败得这么痛快、这么彻底,也想起了吕大帅的手段,惊得魂飞天外,不等吕光前来讨伐就弃城而走,单骑投奔了吐谷浑。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吕光出马、一个顶两”,诚不虚也!

(三)段业之谏

强力平叛使吕光的威信再度上升,公元389年,吕光进位三河王,立夫人石氏为王妃,嫡子吕绍为世子,并追尊西周吕望为始祖,大赦天下,改元麟嘉。

但吕光由于手下将领频繁反叛,越来越倾向于严刑峻法、动辄杀人,河西百姓怨声载道。

吕光的贴身大秘段业进言说:“大王过于依赖刑法,不是明主应有的作为。”

吕光反问:“商鞅推行法家而秦国兼并天下;吴起法度森严而楚国称霸荆蛮,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段业不屈不挠地说:“大王受命于天,君临四海,就是全力效仿尧、舜的仁政还犹恐不及,怎么能以商鞅、申不害的小道来治理神州?这又岂是百姓期待的明君圣主呢?”

吕光于是幡然悔悟,改容谢罪,并公开下发自我检讨的诏书,减轻刑罚,开始推行宽仁政策。

可见这时的吕光还是一心求治,有心作为的。

但其实要解决当时北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并不在法律的严苛或宽仁,而在于解决民族融合问题,意识不到这一点,不管是宽仁还是严苛,都无济于事。

(四)两战西秦

在后凉的南面,有两支鲜卑人部落极为强盛,一支是以河州(今甘肃临夏)为中心的乞伏鲜卑,一支是以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为中心的秃发鲜卑。

相对而言,秃发鲜卑比较注重务农和文教,属于和平主义者;而乞伏鲜卑则更有军国主义传统,喜欢战争和掠夺。

多年以前,乞伏鲜卑的大首领乞伏国仁就在河州建立西秦,只是前秦崛起后,西秦被前秦吞并,乞伏国仁也成为了苻坚麾下大将。

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乞伏国仁重建西秦,一年前去世,弟弟乞伏乾归继位。

乞伏乾归素有大志,或者说野心勃勃,有意向河西开疆拓土,但偏偏碰上吕光强势崛起,就令乞伏乾归有了危机感。

公元392年,乞伏乾归率军北渡湟水,进攻后凉的南部重镇白土城(今青海海东民和县),向吕光发起挑衅。

吕光派弟弟吕方、吕宝和大将杨范、窦苟迎击,但乞伏乾归极善用兵,在湟水北岸大破后凉军,吕宝战死,吕方率残兵狼狈撤回。

没办法,吕光只得亲自出马。

乞伏乾归听说大名鼎鼎的吕光前来,也十分紧张。

毕竟人的名、树的影,虽然当年都是前秦的将领,但吕光高居“五虎上将”之一,地位之尊贵,可不是乞伏乾归能望其项背的,就急忙撤过黄河,据河固守。

吕光也知道西秦军骁勇善战、人不畏死,正面强攻不是不行,但损失肯定小不了,就命大将王宝从湟水上游趁夜渡河,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自己则率轻骑从下游洑水渡河,奇袭枹罕(今甘肃临夏自治州临夏县)。

乞伏乾归憋足了力气却等了个空,忽听侧后方告急,急命大将彭奚念率军阻击。

吕光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对彭奚念雷霆一击,西秦军全军覆没,彭奚念单骑逃回,吕光顺势攻克枹罕。

乞伏乾归大惊失色,仓皇撤出河州,举国东迁,一口气逃到黄河以南的苑川(今甘肃兰州榆中县)才摆脱后凉骑兵的追击。

吕光在黄河北岸整军列阵,检阅三军,宣扬国威后才班师凯旋。

回来后的吕光自我感觉更加良好,索性向苻坚看齐,继天王位,成为大凉天王,登上了个人成就的巅峰。

这一年,吕光五十五岁。

三年后,吕光又亲率十万大军征伐西秦,后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临洮、武始、河关、金城(今甘肃兰州),西秦绝大多数疆土沦陷,乞伏乾归被逼到了墙角。

危急存亡之际,乞伏乾归也大感震动,与手下抱头痛哭,但他没有放弃,含泪对众人说:“死中求生,正在今日!”于是放出谣言,说自己已经彻底绝望,准备去投奔后秦。

后凉的前锋大将、吕光的弟弟吕延听说后,没有禀告吕光就擅自轻骑追击,结果中了乞伏乾归的埋伏,损失惨重,吕延当场战死,副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两兄弟带领残兵撤回了金城。

吕光知道后并没有继续东进,而是分兵驻守新占领的西秦疆土,自己返回了武威。

这一战虽然最后结果不够理想,但毕竟全取了西秦水草最丰美的甘南草原和河湟谷地,基本达到了吕光的战略意图。

至于不继续东进,则是因为再向东就要面对刚刚攻灭苻登、吞并陇右、士气正盛的后秦姚兴,两个大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开战,并不明智。

(五)逼反蒙逊

前文说到吕延战死,吕光虽然没有为他报仇,却对吕延的两名副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十分不满,把吕延的死怪到了他们头上。

再加上人一旦上了年纪难免执拗糊涂,不久之后,吕光就随便找了个罪名将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两人斩首。

在吕光看来,杀两个人算什么,大可不必往心里去。

但沮渠兄弟还有两个侄子,一个叫沮渠蒙逊、一个叫沮渠男成,都在后凉军中担任将领。

按说既然要杀,好歹也要对这两个年轻人有所考虑,但吕光年纪已老,忽视了这个问题。

沮渠蒙逊和沮渠男成听闻伯父无罪被杀,都切齿痛恨,沮渠蒙逊在临松(今甘肃张掖民乐县)起兵,沮渠男成在晋昌(今甘肃酒泉瓜州)起兵,反抗吕光。

但他二人年轻位低,没有声望,难以号令各方,就东西合围建康(这个建康不是东晋的都城,是今天甘肃张掖的高台县,后来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地方),逼迫建康太守段业跟他们共同讨伐吕光。

段业早年就跟随吕光,两人也算是情深义重,但吕光晚年宠信奸佞小人王详、郭黁(nún),听不进段业忠言,还将他打发到外地任职,省得在耳边啰嗦,段业也是心灰意冷。

再加上吕光援军迟迟不到,建康危在旦夕,段业无奈,只好答应了沮渠蒙逊兄弟的请求,被推举为河西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也建国号为“凉”,这就是十六国中的“北凉”。

当然,段业虽然名为北凉开国君主,但实际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沮渠蒙逊、沮渠男成兄弟手中,这跟北燕的开国之君慕容云与实际掌权者冯跋的关系一模一样。

(六)郭黁之乱

北凉的建立,使后凉的疆域被拦腰斩断,国势大幅削弱。

吕光命自己的庶长子吕篡征讨北凉,但吕篡远不是沮渠蒙逊的对手,连战连败,损兵折将。

而吕光此时身染重病,下不了床,对当前局势已是有心无力,只能听之任之了。

谁知人在床上卧,祸从天上来,吕光晚年最宠信的两个奸臣郭黁和王详却起了异心。

这二人觉得吕光已经英雄迟暮,去日无多,就联合镇守外城的大将王乞基作起乱来。

吕光虽病不乱,坚持指挥内城守军抵御叛军,又火速征召吕篡回军平叛。

吕篡打不过沮渠蒙逊,对付郭黁还是绰绰有余,在姑臧城外将叛军击败,成功入城。

但郭黁实在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在叛乱时劫持到吕光的八个孙子,此时狂性大发,竟命军士将这些幼童挑在刀矛锋刃之上,然后寸寸分割,将他们的鲜血分给士兵喝。

当时连叛军都不忍看这一惨状,人人以手掩面,只有这个郭黁悠然自得,毫不在意。

黁之叛也,得光孙八人。及败,恚甚,悉投锋刃之上,枝分节解,饮血盟众。众皆掩目,不忍视之,黁悠然自若。——《晋书·载记·第二十二章》

郭黁眼看这姑臧是拿不下来了,就转头投奔了后凉大将杨轨,推举他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杨轨原本也是跟随吕光远征西域的四辅将之一,如今竟也背叛了吕光,吕光听闻后极为惊骇,亲自写信给杨轨说:“经霜不凋者松柏也,临难不移者君子也,我和你名为君臣,心如父子,希望你迷途知返,不要贻笑将来。”也算是言辞恳切,痛心疾首。

可惜杨轨根本就不屑一顾,仍然与郭黁合兵一处,来攻姑臧。

幸亏吕光的次子吕弘率军来援,将叛军击败,杨轨、郭黁分别投奔了乞伏乾归和秃发乌孤。

(七)梦断凉州

为祸惨烈的郭黁之乱使吕光受到极大打击,身体每况愈下,便下旨由太子吕绍继位天王,自己号称太上皇,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活着成为太上皇的君王。

公元399年十二月,吕光病入膏肓,自知大限将至,将天王吕绍、太尉吕纂、司徒吕弘三个儿子叫到床边,气息奄奄地对吕绍说:“你的性格太过软弱,我死之后,你要让吕篡管军事,吕弘管朝政,放手放权给你两个哥哥,对他们尊重信任,团结一心,千万不可互相猜忌。”

又对吕篡、吕弘说:“吕绍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他毕竟是正出嫡子,按照礼法就应该由他继位。如今外有强敌,国内又人心不稳,你们兄弟一定要同心协力呀!”

言罢死去,时年六十三岁。

吕光这个人单论军事能力,绝对是顶级名将的水准。他二十一岁投身战场,东征西讨,所向无敌,不管多么强大的对手,都被他举重若轻地击败。

以至于像乞伏乾归、秃发乌孤、沮渠蒙逊这些纵横沙场的狠人,即使与吕光为敌,但私底下也不敢直呼他的名字,而是恭恭敬敬地称一声“吕王”。

但从君王的角度来说,吕光是相当不及格的。

他心胸狭窄、猜忌成性,极度缺乏整合政治资源和驾驭各方势力的能力,不但对河西地区的汉人世族、胡人部族无法有效整合,甚至他所有的老部下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背叛了他。

他在位期间也没有什么治理民生、发展教育的举措,河西地区多次发生灾荒,几度出现“人相食”的悲剧。

甚至在身后事的安排上吕光也是失败的,他一死,吕篡便发动政变,杀害了吕绍,然后和吕弘兵戎相见,将吕弘杀死,登基称帝。

然而在位仅两年,吕纂又被堂弟吕隆、吕超弑杀。

吕隆在位两年,南凉和北凉就联手来攻,吕隆被迫向后秦皇帝姚兴投降,后凉就此灭亡。

而此时离吕光驾崩仅仅过去了五年。

吕光当皇帝如此糟糕,但我在读他的传记时还是对他颇有好感。

他是一个靠天分赢得成功的人,他有与生俱来、无师自通的军事才华,他的战绩不逊色于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名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他手下赢得一场胜利,称他一声“不败战神”并不为过。

而他的失败则在于政治能力的欠缺,他不是不想当好一个君王,而是的确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这与他“不好读书”的个性也是密不可分的。

归结到底一句话——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的军事不可能成功。这句话放到刘裕的身上也同样合适。

最后,用《晋书》的作者房玄龄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世明位居上将,受脤远征。铁骑如云,出玉门而长骛;雕戈耀影,捐金丘而一息。蕞尔夷陬,承风雾卷,宏图壮节,亦足称焉!”

4 阅读:135
评论列表
  • 2024-04-03 12:51

    更新太慢了。不够看[笑着哭]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