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声,筷子头轻松戳破焦糖色的鸭皮酥壳,瞬间,滚烫的油花在盘子上溅开,就像绽放了一朵金色的水花。这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一下子就把满桌人的馋虫都勾了出来。鸭皮,就是有这样让人难以抵挡的魅力。
要说鸭皮界的老大,肯定是北京烤鸭那身琥珀色的外皮。老师傅把填鸭挂进果木炉,熊熊的火舌舔着鸭身,鸭皮下的脂肪在高温作用下慢慢融化,形成一个个均匀分布的蜂窝状气孔。烤鸭出炉后,用刀背轻轻一敲,就能听到像薄冰裂开一样的清脆声。夹一片鸭皮裹进荷叶饼里,鸭皮的酥脆、葱丝的辛辣、甜面酱的浓郁,在嘴里完美融合,吃上三卷都停不下来。
南方的卤鸭皮又是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在老卤汁里炖煮的鸭皮,充分吸收了八角、桂皮的香味,表面还形成了一层亮晶晶的胶质。在广州街边的烧腊店里,油光锃亮的卤鸭皮被切成麻将大小的块,蘸上酸梅酱吃,口感软糯又有嚼劲。到了凌晨两点,大排档里常能看到有人就着冰啤酒,蘸着白糖吃鸭皮。这种咸甜搭配的吃法,让不少北方食客直呼新奇。
要说做起来最考验手艺的,还得是广东脆皮鸭。处理鸭皮就跟在宣纸上画画一样讲究,先用开水给鸭皮“烫画布”,再用麦芽糖水“上底色”,晾干后放进油锅里“泼墨”。炸好的鸭皮像蝉翼一样薄,对着光都能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网格纹路。经验丰富的师傅还会把鸭皮卷上虾滑,炸成“金缕衣”。咬一口,先是酥脆的口感,接着是虾肉的鲜甜,最后鸭油的香味慢慢散发出来,三种味道依次在嘴里绽放。
现在连奶茶店都开始用鸭皮搞创意了,把鸭皮碎撒在奶盖上,咸香和甜腻搭配在一起,味道居然还挺和谐。不过,最让人怀念的,还是藏在深巷里热气腾腾的老砂锅。揭开盖子,炖得半融化的鸭皮漂浮在浓汤表面,用勺子轻轻一搅,整锅汤都泛起油花,这才是最有烟火气的市井美味。
看着案板上油亮酥脆的鸭皮,我想起《随园食单》里说“鸭之美在皮”,看来两百多年前的吃货们,就已经把鸭皮的美味琢磨透了。从北京的紫禁城到南方的小巷子,鸭皮始终在中华美食里散发着诱人的光芒,用那独特的香气,诉说着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