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撞击事件,雷军这一次吃一波流量的亏!

沈之维阳 2025-04-04 17:34:48

文/七西

雷军这一次怕是要吃一波流量的亏了。

安徽池州高速上,一辆小米SU7汽车撞上高速施工路障,导致三名年轻人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而这起事件,当事人的家属将所有矛头都指向了汽车厂商——小米汽车。

随着事件的发酵,很多细节都被深挖出来。如在事故发生前,车辆一直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并以时速97公里的速度撞上施工路上,驾驶员在撞击前几秒钟接管,不幸发生悲剧。

我们先聊一聊NOA吧。

这个东西从概念上来称之为自动驾驶技术。在20世纪末到2010年代初,主要集中在实验环境和一些特定的测试项目中。随后2015年,百度对外宣称其无人驾驶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展示了车辆在复杂驾驶动作以及不同道路场景切换方面的能力,直接证明路测实验的成功。

在当时,NOA的技术相对而言还是不成熟,只有少数高端车型配备类似的功能。直到2024年,NOA被才应用到众多主流车企中。而装配有NOA技术的车企,在高速公路等相对简单的路况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这一点被大量测试数据证实。

但此时,在SU7事件后,NOA技术的成熟度再次被质疑。与此同时,事件发生后网络上透着一股不同寻常,所有人都在讨论谁该为这起悲剧负责,而矛盾就指向了小米,甚至直指雷军。

小米官方为此次事件发布公告:系统在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接管后仍未能避免碰撞。

雷军也为此次事件做出了回应:无论发生什么, 小米都不会回避!

可是事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我们先抛开SU7高速撞击事件,简单的谈论一下高速发生车祸原本应该的处理流程。

这里面有一项数据,已知的202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7万人。其中没有具体的高速公路死亡人数,但占比一定不会少。而这些死亡的人数当中,没有一起事件的责任方是汽车厂商。

按照逻辑,高速发生车祸后,第一是责任划分,有了认定后才是保险,并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如果购买了乘车人保险,那么人死了保险也会有所赔偿。但从来没有汽车厂商为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的先例。

而SU7还存在一个特殊情况,车不是这三名女孩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车辆外借发生事故,车主可能存在责任,也可能无需担责,但主要取决于车主是否有过错。

此时,有人将三名女孩死亡的因归咎于车门“锁死”!但小米汽车的机械锁就在门的手扣里侧,机械锁作为重要的安全组成部分,4S店在销售汽车时有义务告知车主,如果没告知,小米可能存在责任。如果告知了车主,但遗憾的是,发生车祸时车主却不在车上。

按照死者家属的说法,车是驾驶者的,只不过名字写在男朋友的名下。那么4S店告知的就是这位驾驶者,此时,是否告知现在也无法验证。

另外,死者家属指控是"智能驾驶导致事故"。

可按照现行法规,L2级辅助驾驶事故责任是由驾驶员承担。法律层面只能判定驾驶员未尽监管义务。并无法将事故的结果完全归咎于自动驾驶。

而这起事件将所有矛头指向了小米。没有人纠结车主是否存在未告知的责任,也没有人验证保险公司是否会赔偿,但此时,作为小米的掌权人雷军,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起事件让我想起了去年8月份发生的事,一位汽车博主曾发布名为《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的视频,当时他选择小米SU7与极氪007两款热门车型,按照时速60公里、90%左右的重叠率进行碰撞测试。并得出结论:

事后,小米发布公告,拿出具体数据,以及国家监控平台的权威数据,证明车辆在碰撞前电瓶被断电。这一数据直接让网络的舆论风口逆转。同时,小米汽车备用电源在这场碰撞实验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两起完全独立的事件,都和车门锁死联系在一起。

目前小米已经成立专项调查组,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我们相信会有一个定论。但此时的雷军,不仅要面对市值蒸发的困境,还要应对那些藏在暗处的竞争者,毕竟,作为车企,最希望看到的是SU7被弃之如敝履。

您觉得呢?

0 阅读:0
沈之维阳

沈之维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