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守不住徐州?

二狗说历史 2020-10-06 20:22:45
一、汉末的徐州

徐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东海、琅琊、彭城、广陵、下邳五个郡,东汉末年治所在下邳。李巡注《尔雅》解“徐州”州名云:“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徐州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是北方骑兵发挥威力的绝佳战场,其境内有淮河、泗水两大河流,也便于南方水军的快速推进。徐州作为势力交界地带是很容易遭受攻击的,更不用说作为独立的割据势力,其防守难度可想而知。

徐州地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多种作物耕种,而且毗邻黄海,享有鱼盐之利,是当时难得的安定繁荣的地区。在东汉十三州中,徐州虽然面积不大,却拥有稠密的人口。京师遭受董卓之乱以后,关中一带的人口大量迁徙,纷纷前往徐州避难,徐州的人口优势愈发明显。虽然此后徐州经历了曹操的大规模屠城,城中人口遭受重创,但是人口仍近百万,可以纠集“步骑十万”。

徐州东临黄海,西靠豫州,北连青兖,南接扬州,是南北交通的要冲。自古以来,徐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了徐州,就意味着获得了大量的兵役人口,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而且可以增加战略纵深,在与周边势力的对抗中获得主动权。东汉末年,盘踞在徐州周围的各方势力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安徐之州”,并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二、徐州的时局

东汉末年,徐州的治理者是徐州刺史陶谦。陶谦是扬州丹阳人,在赴任徐州的时候,带去的还有一支著名的精锐部队,就是丹阳兵。陶谦之所以能够维持对徐州的稳定治理,所依靠的正是这支武装力量。实际上,徐州本地的豪强对陶谦的态度并不友好,陶谦也是有意打压排斥徐州豪强势力,诸如徐州籍的名士陈登、张昭等都没有被委以重任,得到重用的是许耽、曹豹等丹阳系将领。

陶谦面临四周的虎狼之师,依靠自身的力量无疑是飞蛾扑火,必须从更高视角来处理好对外关系。起初,陶谦选择与袁术、公孙瓒一方联合,与袁绍、曹操一方相抗衡,还要时刻提防吕布、孙策这样的饿狼与猛虎。随着时局的风云变幻,公孙瓒在北方战场上败于袁绍,袁术在兖州争夺中不敌曹操,千钧的压力开始向徐州聚集。终于,曹操以父亲被杀为名,挥师东进,两次攻打徐州,徐州危在旦夕。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平原相的刘备受青州刺史田楷派遣,南下救援陶谦。当时,刘备的实力仅仅“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到了徐州之后,陶谦“以丹阳兵四千益先主”。这到底是谁支援谁?其实,陶谦看重刘备从北方带来的熊虎之将,刘备看重陶谦的深厚家底,两人是相互合作的关系。

三、“三让徐州”的真相

陶谦临终前将徐州的治理权托付给刘备,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被书写为“三让徐州”的情节。在正史中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仔细来看《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一说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

从史料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刘备当时作为客军驻在小沛,陶谦没有直接召见刘备并让渡徐州治理权,而是先托付于糜竺等人,再由糜竺等人迎接刘备,陶谦和糜竺说了什么样的话,是以糜竺的转述为准的,陶谦的真实意图也就不得而知。

第二,“三让”必然对应“三请”,那有没有“三请”?有,但不是陶谦,而是糜竺、陈登和孔融。“三请”的关键在于糜竺的态度,其他两人只是虚与委蛇和顺水推舟。

第三,刘备的“让”是为了更好地“领”。刘备让徐州顾忌的是袁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从与陶谦的关系上,还是自身的资历身份上,都应该是袁术来接替陶谦领徐州,刘备把话说在前头,既然你们执意让我来干,以后就不要反悔。

四、糜竺的角色

刘备与糜竺的关系非同一般,刘备到徐州时,糜竺不仅用“金银货币以助军资”,还“进妹于先主为夫人”,两人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其后,糜竺以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左右,并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刘备取得西川后,“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在那个讲究功绩的年代,糜竺获得高于诸葛亮的地位,恐怕不仅仅是凭借刘备妻舅的身份,一定是有不凡的功劳。这个功劳很可能就是在刘备最困难的创业初期,糜竺假托陶谦遗命,给了刘备一个跻身诸侯之列的安身之地。

刘备领徐州之后,很快被吕布所夺,陈登并没有“为使君合步骑十万”,而是留在吕布身边,陈登父亲陈珪也继续担任沛相,后来又暗中与曹操交涉,并作为内应,最终将徐州交与曹操。从陈登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将徐州让与刘备,还是让与吕布,都只是徐州豪强虚与委蛇的权宜之计,并非真心相让,他们等待的是一位真正让能徐州长治久安,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的人。

与陈登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糜竺之举并非是理性的,但在刘备看来是难能可贵的。糜竺既是徐州本地豪强,也是陶谦信任的别驾,糜竺的态度对于安抚徐州本地势力,和陶谦丹阳旧部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是从逻辑上我们有理由去思考刘备与糜竺建立友好关系的动机。细思恐极的是,刘备入川的时候也是再三推让,直到一个叫张松的别驾把图送到他的面前。

五、刘备失徐州的教训

在解决内部矛盾的问题上,刘备捉襟见肘。徐州本地豪强借助刘备,取得了徐州的治理权,陶谦的丹阳旧部自然对于徐州易主心有不满。刘备既要安抚拥戴有功的徐州豪强,又迫于压力,仍然任用丹阳将领许耽、曹豹等人驻守要地。刘备让曹豹与张飞共守州治下邳,最终导致张飞杀曹豹的内讧发生。

在对待吕布来投的处理上,刘备可谓是兵行险着。收容吕布作为制衡丹阳精锐的一种手段,客观上起到了脆弱的平衡作用。但是,即使刘备小心提防吕布,终究无法达到有效控制,而落得养虎为患、主客异位的结局。

在对外关系上,刘备改变了先前陶谦与袁术、公孙瓒联合的策略,转而利用袁曹的矛盾,联合袁绍对抗曹操。袁术原本得知刘备被推举为徐州牧时,便大为不满,说过“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的话。刘备对外关系策略的调整更是彻底激怒了袁术,从而大大增加了袁术对徐州的威胁。

刘备据有徐州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失掉了,根本上来讲,是缺乏足够的实力。作为一个无处安身的英雄,面对拱手而取的徐州,美好的幻想掩盖了理性的顾虑,这是他应当吸取的惨痛教训。俗话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里的德不仅仅代表德行,而是说行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0 阅读:16

二狗说历史

简介: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