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陈永贵病逝,大寨搭了灵棚,昔阳县领导:不拆,就不去祭奠

兴衰的五千年 2024-09-08 19:32:39

晚年,陈永贵虽然不再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活的却很坦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他说:

“我这一辈子能够和毛主席连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了一场了。人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我作为一个农民,成为党中央的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今后,再也不会有毛主席那样伟大的领袖,会把一个农民捧到那样高的地位的人了。”

1981年,退休后的陈永贵,多次向组织上提出搬离国家给他安排的北京交道口的院子。然而,考虑到陈永贵曾经是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便没有同意。

后来,在陈永贵的坚持下,组织上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他找了木樨地22号楼一套12层楼的三居室,让他搬了进去。

搬到新家后,陈永贵的夫人宋玉林才带着他们最小的儿子陈明亮,也来到北京,和陈永贵住到了一起。对此,陈永贵十分高兴。他觉得,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陈永贵虽然搬出了北京交道口的院子,但依然享受着国家给他的正部级待遇,每个月可以领到50元保姆费,加上其他的一些收入,大约有200元左右。陈永贵一家的生活过得十分简朴,因此这些钱也足够他一家人在北京的日常开支了。

关于陈永贵在生活中的节俭,他的儿子回忆说:

“父亲不当副总理后,一个月150块钱的工资,家里当时养活4口人,我小时候能感觉到家里经济不宽裕。因为从他每个月给零花钱上就知道。夏天热的时候,爸爸有时候说给小孙子买冰棍,不买雪糕。五分钱的冰棍可以,一毛钱的雪糕不给买。”

那时候,陈永贵经常提着篮子出去买菜。很快,大家就将这位曾经的农民副总理,认了出来,围着他说:“永贵大叔来了?您第一个,您不用排队!”

闲下来的日子,陈永贵过得并不自在。他还是更喜欢劳动,便在从外面晨练回来后,主动拿起笤帚,一直从住的12层扫下去,将楼道里的灰尘打扫干净。对此,楼里的邻居们都十分感激。

此外,陈永贵还在凉台上种了许多花,甚至还在花盆里种了一棵玉米。看着凉台上摆满了一盆盆的花草,陈永贵就像关怀大寨的庄稼一样,伺候着它们,爱惜着它们。

一次,陈永贵从睡梦中醒来,对夫人宋玉林说:“我梦着回大寨春耕下种去了,阳坡地怎么种,背阴地怎么种,忙活了一夜。”

听了陈永贵的话,宋玉林知道老伴一定是想参加农业劳动了。也是,只要看到庄稼,陈永贵就高兴。

1983年春,已经69岁的陈永贵再三向组织上请求,希望参加农业劳动,为国家的农业发挥一点余热。

经过认真考虑后,组织上同意了陈永贵的请求。由于担心陈永贵累着,组织上建议他每周只上一天班。

陈永贵来到农场后,农场领导对他十分尊敬,不愿意让他承担太多的体力劳动,便请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着农场办一些他们办不成的事,买一些他们买不到的东西。

然而,陈永贵在农场只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很快便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受到了东郊农场职工们的欢迎和尊敬。

1985年8月12日,陈永贵生病住进了北京医院。

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时候,陈永贵便不愿意再浪费国家去钱财,主动放弃了吃药。虽然医生多次劝说,但陈永贵的态度却十分坚决。

后来,陈永贵觉得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了,便想着死后要回大寨的事情。在见到大寨来看他的乡亲们时,陈永贵流着泪说:“我死了,你给我选个坟,40块钱够不够?”

听陈永贵这样说,儿子打断了他的话,说:“爹,你说话也没个分寸,儿子在呢,你叫人家大队书记给你选坟?”

这时,陈永贵说:“唉,我又错了,别谈了,我错了,都是我错了。”

陈永贵的话说完后,在场的人都感觉到鼻子酸溜溜的。他们都没想到,一辈子倔强如铁人的陈永贵,却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地认错。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不久后,按照陈永贵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大寨的虎头山上,并在山上撒了一些骨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郭凤莲说:

“后来,跟着骨灰上山以后,撒了一些。大家说不要再撒了,咱们把陈永贵骨灰还是留下来吧……但是也没有给陈永贵开个追悼会,这个我们感到是一辈子的委屈。”

原本,大寨是准备在村里给陈永贵开一个追悼会的。毕竟,没有陈永贵,就没有大寨今天的地位。也许,大寨也会发展,但最多会成为附近富裕一点儿的乡村,也不会有那样的名气。

在陈永贵担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之前,大寨的党支部书记叫做贾进财。贾进财是在1946年大寨解放后,担任了村里的政治部主任的。

然而,在带领大寨村发展的过程中,贾进财发现了陈永贵这个人才,便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多次向上级领到反映情况后,将村支部书记的职位让给了陈永贵,自己则成为了陈永贵的副手。

陈永贵没有辜负贾进财和村民们的期望,带着乡亲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硬是通过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将村里的“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好,把“三跑田”都变成“三保田”,后来又变成“海绵田”,让大寨村迅速成为模范村。

1958年,大寨的粮食产量首次亩产超过了500斤,比过去提高了三倍多,实现了大丰收。

当年,大寨被山西省委树立为全省的典型。此外,《山西日报》发表了社论《陈永贵——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宣传陈永贵的英雄事迹。

1959年10月1日,陈永贵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这一年,陈永贵走过了人生的44个春秋。

1963年,面对特大洪涝灾害,陈永贵重拾了村民的信心,带领大家实干苦干,又一次获得了奇迹般的丰收。

这一年,大寨不仅没要上级为他们调拨的救济粮和其他物资,反而实现了粮食亩产704斤,总产量达到56万斤,向国家交了24万斤商品粮。此外,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还将过去的老旧房屋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房屋,比原来的更加结实好用了。

1964年,毛主席接见了陈永贵,夸他是农业专家。

这一年,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总理对大寨精神进行了概括,说“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并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

至此,大寨从山西昔阳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走向了全国。

大寨的村民深深地知道,要是没有陈永贵,大寨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如今这个地步的。因此,在大寨村,无论大人小孩,在提到陈永贵的时候,都十分尊重。

1968年,郭凤莲担任了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成为了陈永贵的重要助手。1975年,陈永贵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此后,郭凤莲接任了大寨党支部书记。

那时候,陈永贵虽然离开了大寨,但他的心却一刻也没有与大寨分开过,依然深深地热爱着大寨,热爱着大寨的那片凝结了他大量心血的热土。只要有机会,陈永贵总会回到大寨看看乡亲们,并亲自扛起锄头参加劳动。

1978年春天开始,“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呼声,逐渐盖过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对此,大寨的人民群众感到很难理解。

1979年5月7日,陈永贵回到昔阳。

开会的时候,陈永贵当着36位县委委员和公社书记的面,神情严肃地说:“问题发现不少。在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所反映的问题不少。而且替毛主席说话的人是多的,分量也是重的。薄一波讲话讲得好,他说的就是毛主席不能批,批这要出大问题的。”

随后,陈永贵又说:“这是大的问题(指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小的问题就是学大寨问题。王任重说要搞水土保持,还要植树造林。李副主席(李先念)说没有必要把大寨搞掉嘛。邓副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告诉胡耀邦,告诉新华社、人民日报,报纸不要再骂大寨了嘛。你再骂,没人搞农田基本建设了。”

后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学大寨被中止了。此时,陈永贵也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1986年,陈永贵病逝后,大寨村的乡亲们为他搭了一个灵棚,要求昔阳县领导来祭奠。

然而,大寨村却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如果不拆掉这个灵棚,县里的领导就不来参加。对此,原大寨党支部副书记宋立英在后来回忆说:

“(领导)要黑夜就给拆了这个灵棚,郭凤莲那时候也不在咱这儿了,后来把她叫回来,郭凤莲说:‘咱们今天晚上不拆!陈永贵那时候领导咱们是黑夜加班干的,难道这灵棚咱也加了班、也要黑夜拆?咱不拆!明天早上他来这里咱们再拆。拆了结果呢?县里的五大班子也没有来!’

0 阅读:5

兴衰的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