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朱旦华家里起火,损失不大,有人感慨:连我们科长家都不如

兴衰的五千年 2024-11-12 22:00:42

每当提起这次火灾,朱旦华都心有余悸。因为,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朱旦华已经97岁高龄了。

要不是那天他刚好在医院接受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1993年7月31日,朱旦华的第二任丈夫方志纯病逝,享年88岁。这一天,朱旦华的心情十分沉重。

临终前,方志纯紧紧地握着夫人朱旦华的手,看着她熟悉的面孔,难过地说:“旦华,我们夫妻44年了,从新疆监狱算起来,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所以,我就一个要求,要托付给你。”

紧接着,方志纯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希望在他死后,朱旦华将他的骨灰,埋在湖塘村的松树下面。

听了丈夫方志纯的话,朱旦华虽然十分伤感,但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方志纯是朱丹华的第二任丈夫。她的第一任丈夫叫做毛泽民,是毛主席的弟弟。

1911年12月26日,朱旦华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原名姚秀霞。后来,父亲将全家人迁到做生意的上海。

不久后,由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洋货,朱旦华父亲开的土布店被挤垮。此后,朱旦华家的生活变得十分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仍然坚持让朱丹华上了学。

1925年,朱旦华考上了上海名校——务本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后,为了给家里省钱,朱旦华进入了免缴学杂费的本校师范科。

在这所学校里,朱旦华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很优秀。毕业时,朱旦华以学校优等生的身份,留在了本校教务处供职。

对此,朱旦华十分满意。在她看来,这样的工作实在是符合她的家庭条件的。那时候,除了生活自立外,朱旦华还帮着家里还债。

1937年,日寇将他们的铁蹄踏入了上海。从此,朱旦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由于上海务本女中停办,朱旦华不得不走上了新的道路。后来,朱旦华找到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提出了奔赴延安的要求。

不久,朱旦华的请求获得批准。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朱旦华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关于这件事情,朱旦华在后来回忆说:

“我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非常向往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当时,有些父母阻拦自己的孩子去延安。我的父母也这样。我离家时,也是说服了泪眼模糊的双亲,才奔赴延安的。”

临走前,朱旦华还把一位好友从延安寄来的信,交给了秘密党组织办的《解放周刊》。

这封信的刊出,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吸引了许多上海进步青年与文化人士。为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到延安后,朱旦华接受党的安排,进入了陕北公学,参加了学习。

1938年3月,从陕北公学毕业后,朱旦华被分配到新疆工作。朱丹华这个名字,就是她在前往新疆的途中为自己改的。

对此,朱旦华解释说,她取的这个名字,来自于《诗经》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一句。

在新疆,朱旦华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担任了教导主任。后来,朱旦华还担任过新疆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秘书长,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委员。

工作期间,朱旦华在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邓发的介绍下,认识了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

那时候,邓发对朱旦华说:“你的年纪不小了,也该成家了吧?”听了邓发的话,朱旦华感到十分奇怪,便没有说话。见朱旦华没有说话,邓发又说:“女同志找对象,主要是要政治上可靠。”

随后,邓发把毛泽民的情况,向朱旦华作了介绍。此时,由于工作需要,毛泽民使用的名字叫做周彬,是新疆财政厅厅长。

邓发说:“周厅长身体不好,还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从斗争形势和党的工作考虑,周厅长身边很需要一位可靠的助手。”

1940年5月,在新疆省政府的大礼堂,毛泽民与朱旦华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1941年2月14日,朱旦华生下了一个儿子。对此,毛泽民十分高兴,按毛氏族谱中“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的“远”字辈牒序,再加上儿子出生在新疆,便给儿子取名为毛远新。

1942年,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后,将朱丹华和毛泽民一家分开关进了监狱,并将毛泽民秘密杀害。

1945年2月,朱旦华才得知了丈夫毛泽民牺牲的消息。次年,在党中央的营救下,朱旦华才走出监狱,带着儿子毛远新回到了延安。

1949年6月,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朱旦华与方志纯结了婚。

婚后,朱旦华跟随丈夫方志纯来到江西工作。在这里,方志纯历任了中共华东局委员、江西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长、省委书记等职,朱旦华则先后担任了历任江西省妇委会委员、省妇联主任兼宣传部部长、党组书记,政协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等领导职务。

方志纯虽然担任过江西省委书记,但在去世时,他们家里只有不过4万元人民币。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积蓄。

丈夫去世后,朱旦华依然住在他们原来的房子里。后来,江西省委为了照顾老干部,修建了一片副省级以上老干部别墅群。

那时候,按照朱旦华的条件,她只要拿出10多万元钱,就可买下一套价值不菲且不断升值的别墅,但朱丹华却没有要。

后来,为了劝说朱旦华将别墅买下来,相关人员特意找到朱旦华,劝她“还是买下来好”,可以在将来作为遗产,留给子女。

然而,朱旦华却坚持不要。她说:“我参加革命时,连自己的命都交给党和人民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还要什么财产。至于说给子女留下遗产,毛泽民烈士为革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方志纯同志一心为人民利益奋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就是留给子女最好的遗产。”

2005年10月,朱旦华专门为此给江西省政协并转省委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在这封信里,朱旦华写道:

“趁我现在头脑还清楚,正式向领导表明:我不要买新房子,请组织上把这个指标留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老同志吧……我1937年只身从上海去延安参加革命,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坐过敌人的监牢,也被下放劳改过。但我从不后悔,只觉得自己为党为人民所做的贡献太少。我已90多岁了,我想在现在住的房子继续住下去。我死后,房子交公……这是我认真思考后作的决定。也算是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遗嘱吧。”

2008年,朱旦华家里突然发生了火灾。幸运的是,那天由于朱旦华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在家。

于是,人们不得不破开朱旦华家的窗户,进入屋内灭火。很快,大火被扑灭了,仅仅烧毁了朱丹华家朝北的一间书房,其他的房间则被熏成了黑色,地板也翘了起来,家具和被褥都被烟尘及污水浸染。

由于家里被烧的无法居住,家属和工作人员只好将朱旦华的东西搬了出来。

在搬家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朱旦华家里除了一台新的平板电视机外,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她家的沙发、桌椅、橱柜都已破旧不堪,就算扔到马路上都不会有人捡。

在客厅的墙上,有两张被熏黑了的照相:一幅是毛泽民烈士和朱旦华抱着两岁儿子的合影,一幅是江西省原省长方志纯同志的遗像。

后来,经过调查,这次火灾是省政府房管处负责的楼上装修时,严重违章作业,将电焊火花掉到一楼引起的,他们应该负完全的责任。

2010年5月29日,朱旦华在南昌病逝,享年99岁。

6月4日,在南昌殡仪馆,组织为朱丹华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那天,整个大厅挤满了人,有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同志、老厅局长,也有不少中青年同志。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向他们尊敬的朱丹华,表达自己心中最深切的怀念之情。

0 阅读:1

兴衰的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