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禾禾妈~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你家孩子自上学到现在,收获了多少张奖状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记不太清了,就像我一样,只记得女儿自打第一周上幼儿园拿回来一张“乖宝宝”的奖状后,就像开了挂,隔段时间就会拿回家一张奖状,截止到现在,至少也有几十张了。
甚至给她在校外报的兴趣班,时不时的还会发上几张类似“全勤宝宝”“书写达人”“智慧小达人”的奖状。
本以为这种情况到了小学就会有所改变,毕竟小学是正规教育阶段,而且孩子也大了,学校会注重奖状的含金量。
没想到女儿现在都小学四年级了,奖状还是源源不断的往家拿,比如,上周四刚开学,期末成绩还没公布,就拿回了两张奖状。
当然,众多奖状中,名目除了“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传统奖项,更多的还是“阅读小达人”“运动小健将”“朗读之星”等标新立异的奖项。
起初的时候,女儿每拿回一张奖状,我和老公还郑重其事的将其贴在家里的墙上。
但后来随着各类名目的奖状越来越多,尤其是意识到了现在的奖状已经满天飞,人手一份,含金量下降的时候,我们便渐渐失去了当时那份激动和新鲜感,只是对女儿进行简单的语言上的鼓励,便将其收起来了。
01 你还记得过去得奖状的感觉吗?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奖状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一个学期一个班上最多也就四五个学生能拿到,而且名目也只有“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并且想要获得这些奖状,成绩就必须特别优秀。
此外,学校给获奖学生颁发奖状的仪式也超级正式,在开学典礼上,校长或者校主任当着全体师生的面,用大喇叭宣读获奖名单。
获奖学生们迈着自豪的步伐登上领奖台,在热烈的掌声与羡慕的目光中,双手接过奖状,别提有多神气了。
记得有一次,当我得知自己考的特别好,就抑制不住的期待开学典礼,好不容易盼到开学典礼那天,当校长念到我的名字,我就感觉全校师生好像都在注视我、羡慕我。
尤其是我走向领奖台,双手郑重地接过校长手中的奖状,台下老师和同学的掌声涌起的时候,我更是自豪感爆棚,并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再次登上这个领奖台。
把奖状拿回家后,更是会被父母张贴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左邻右舍来串门的时候,看到这奖状也会夸赞好一阵子。
很显然,那个年代的奖状是一种来自老师和学校的肯定和奖励,带给获奖者的自豪感、成就感,以及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起到的榜样作用,是现在的奖状无法比拟的。
02 你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以往传统的奖状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有少数表现优异的孩子才能获得,它的本质是一种外部激励,旨在通过荣誉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学生们的奖状已变得越来越易得,越来越名目繁多……
这种转变是教育的进步?还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
关于这个问题,我询问了身边一些家长,结果发现大家的观点各异:
支持的家长认为这是教育进步、因材施教的表现,毕竟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并不是成绩好的孩子才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点,他们也值得被鼓励和认可。
反对的家长认为,这种“满天飞”的奖状毫无含金量,不仅削弱了奖状的激励作用,而且也会导致孩子们不再珍惜奖状,失去了追求卓越的动力,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
03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满天飞”的奖状?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位伤心的母亲因孩子中考落榜,含泪撕掉了贴满墙的奖状。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不明白,为何从小到大一直都很优秀的儿子,为何却连高中都考不上?
现在奖状五花八门,有些学校甚至实行“全班都有奖状”的政策,每个孩子都有奖状,确实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不再唯分数论。
然而,若仅凭奖状数量多少来判断孩子行不行、有没有前途?一旦孩子遭遇重大挫折,家长就很可能像上面那位母亲一样陷入困惑与迷茫,难以正确引导孩子,甚至冲动之下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
因此,作为家长,在这个奖状“满天飞”的时代,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慎重看待孩子的奖状。
我们要理性看待奖状的多少和质量,切忌将奖状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奖状。
要透过奖状,看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孩子若常得绘画类的奖状,可能在绘画方面有潜力,可针对性的培养;若学业上的奖状上,可能文化课学的不太好,需要改进提升。
第二,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某些学校之所以制定每个孩子都有奖状的政策,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孩子因为受挫而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然而,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生活并非总是充满鲜花与掌声,孩子终会面临激烈竞争与挫折。
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让他们逐渐成长为即使没有奖状,也能依靠强大的内心快乐前进的孩子。
同时,还要警惕孩子过度依赖奖状来获取自信,应引导孩子明白,努力本身就有价值,即便未获奖,成长与进步也值得肯定。鼓励他们享受过程,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从挑战中获得成长。
第三,关注孩子的长期发展奖状往往是短期的、阶段性的评价,而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设定长期目标,并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或奖状数量。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兴趣爱好、职业理想,并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发展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样,孩子不仅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奖状,还能在长期发展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上几年级?至今得了多少张奖状了?你觉得这些奖状“含金量”怎么样?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供其他有类似困扰的家长参考学习~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