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李宗仁回国,刚下飞机两次向何基沣道歉:宗仁对不住你啊

红色风云录 2023-03-10 17:36:42

1965年7月,阔别祖国16年的李宗仁,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首都机场的停机坪上,周总理陪同李宗仁与各界欢迎人士握手问候,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宗仁浑身充满了感动和欣喜之情。

“请这边来,见见一位老熟人。”在周总理的带领下,李宗仁见到了欢迎人群中最冷峻的一张面孔,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可名状的愧疚和畏惧。二人相视而立,久久沉默不语,周总理很快意识到了什么,立刻出声打破了沉默:

“都老多啰,快认不出来啦!”

听到周总理风趣的话语,李宗仁像触电般猛然惊醒,慢慢向对方伸出手去,艰难地说:“何基沣将军,宗仁对不住你啊!”

“我们又见面了,天下真小,李司令官!”两鬓斑白的何基沣也伸出手,礼貌地和李宗仁握了一下。“李司令官”简简单单四个字,李宗仁听到之后心中却猛地收缩了一下:

在何基沣眼中,我李宗仁还是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他怎么也不会原谅我了。

李宗仁送何基沣重庆受审

自从1939年被吸收为中共地下党员之后,何基沣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能为党和新四军做些什么。恰好当时十九军团长冯治安找何基沣诉苦,说自己在保定的小生意亏得一塌糊涂,不知道拿什么去堵这个大窟窿。

何基沣很早就听说冯治安在北平入股了钱庄,还和人合办了面粉厂,可惜他们都是草莽将军,对经商不大在行,如今手上又没有了权势,岂有不亏的道理?冯治安边说边摇头,何基沣也跟着叹气:

“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弄钱难呐!”

其实当时何基沣手里有一笔活钱,但那是准备给新四军和游击队的,不能拆借给冯治安。冯治安垂头丧气沉默了好一阵,突然抬起头问何基沣,他是不是刚缴获了500多条枪,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冯治安顿时来了精神。

图丨冯治安军装照

兵荒马乱的年头,枪是个好东西,不少国民党将领缴获之后,往往都是交一大半上去,留下一小半换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何基沣听完冯治安的建议,不禁也动起了心思,当时游击队也要搞枪,这边冯治安要钱,如果自己能在中间周旋一番,两边的事情都办了。

可是考虑到要给游击队卖军火,何基沣决定先试探试探冯治安。没想到冯治安听罢又沉默了半晌,最后决断地说:

“管他的,给钱就行,新四军、游击队怎么啦?国共合作嘛。”

就这样,一个计谋在何基沣心中悄悄诞生。他一面让人带着枪到村里,半夜假装遭到游击队袭击,丢下枪跑回来即可;一面将自己手中的钱分出一万块,派人给冯治安送去,告诉他这是新四军买枪的钱。

这样一来一回,双方皆大欢喜,何基沣的目的也达到了。

送走了前来取钱的交通员,何基沣浑身轻快,年前打了个小胜仗,给游击队送了枪,给新四军送了钱,眼看就要过春节了,何基沣吩咐副官处主任,通知各处打扫卫生,准备热热闹闹过了年。

图丨何基沣旧照

然而“福祸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何基沣为办成了几件大事而喜悦时,前几天刚刚送走来取钱的交通员,在返回的途中被李宗仁的宪兵抓住,交通员经不住拷打,将何基沣给新四军送钱的事一股脑儿地供了出来。

李宗仁听说之后大为恼火,决定狠狠整治一下这个自命清高的何基沣,顺便将此事上报给蒋介石,以笼络感情,博取蒋介石更大的信任。因此,李宗仁马上召见冯治安,询问了此事的详情。

冯治安在这件事中间得到了好处,自然不能出卖朋友,便火速将此事告诉了何基沣,让何基沣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队伍里的共产党员转移。

李宗仁在何基沣身上一无所获,便决定何基沣送到重庆,让蒋介石亲自处理。当时何基沣权衡再三,一狠心决定亲赴重庆。毕竟李宗仁手上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重庆还有自己的老上司冯玉祥在。

如果这一次“受训”能活着回来,李宗仁也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了。抱着必死的决心,何基沣踏上了西行之路。

图丨李宗仁与蒋介石

接管何基沣一案的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陈诚,尽管当年何基沣曾帮助陈诚在军校补考中过关,但如今官运亨通的陈诚,巴不得再立大功,让蒋介石给自己升升官。

陈诚拿着李宗仁派人送来的密件,盘算着如何才能让何基沣招供。

趁着何基沣闹胃病的机会,陈诚先派人以“探病”为名,故意夸大何基沣的案件,并表示陈诚想帮忙却不知如何下手,让何基沣主动说出自己和新四军的关系。

何基沣立刻识破了来人的伎俩,几句话就把他轰了出去。但陈诚仍不甘心,过了几天又以同学叙茶为名,请何基沣来赴宴,并找来何应钦等人“作陪”。叙茶会变成了“三堂会审”,但他们的问话同样被何基沣顶了回去。

几番较量之后,何基沣基本猜测出他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面对审讯更加镇定自若。

蒋介石迫于压力亲赐“尚方宝剑”

随着张自忠将军在战场上牺牲,日军频繁轰炸重庆,各地不断向中央政府要人要钱,弄得蒋介石心烦意乱。于右任受何基沣胞兄何基鸿的委托,趁机在蒋介石耳边“吹风”,称何基沣长期滞留重庆,恐怕舆论对中央政府不利。

而何基沣的老上级冯玉祥,在给蒋介石的信中说的更加难听,直截了当地说出“如果何基沣不调离前线,张自忠或许不致阵亡”之类的话。

图丨于右任旧照

各方压力之下的蒋介石立刻将何应钦找来,大骂何应钦“饭桶”,半年时间连个敌人都搞不清楚。被逼无奈的何应钦也只好推脱,说李宗仁在这件事上似乎神经过敏,亦或者是在借题发挥。

听何应钦这么一说,本就多疑的蒋介石想得更多了,猜测李宗仁是想挑拨自己和冯玉祥斗,然后李宗仁在其中“坐收渔翁之利”。于是,蒋介石在何基沣的材料上,写下了八个字:“任劳有余,任怨不足”,算是对何基沣一案盖棺定论。

几天之后,蒋介石设宴为何基沣饯行,话里话外将责任推到了李宗仁身上。何基沣也听出其中含义,言辞间将怨恨引向了李宗仁。宴会结束后,蒋介石亲自授予何基沣一把“中正剑”,给何基沣增添了一件“护身法宝”。

就这样,何基沣重庆之行毫发未损,还多了一把“尚方宝剑”。李宗仁听说之后很是诧异,为了修补二人的关系,几次派人去请何基沣叙旧,结果都被何基沣婉言谢绝。

后来李宗仁趁着督察军务的机会,屈驾拜访何基沣,结果何基沣根本不给他面子,几句话就将李宗仁顶了回去。就这样二人的关系一直僵持着,后来何基沣率军起义,李宗仁败逃美国,从此二人分道扬镳。

图丨武汉市革命博物馆藏中正剑

但李宗仁没想到,自己16年之后重回祖国怀抱,还是没能得到何基沣的谅解。在周总理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李宗仁与在座的客人们不停举杯对饮,但每每看到何基沣所坐的桌子,心头总是会涌起一丝哀愁。

喝了数杯之后,李宗仁端着酒杯来到何基沣面前,郑重地说以杯中酒来向何基沣表示多年的歉意。透过高举的酒杯,何基沣能够感受到李宗仁悔恨的心情,他的心也软了下来。他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风趣地说道:

“蒋介石补救了你的错误,他把我放了回来,还送给我一件护身符。”

“这我知道,是一把上打王公、下打大臣的‘中正剑’。”李宗仁苦笑了一下,接着说道:“为了这个疏忽,蒋介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为宗仁留下了一个赎罪的机会。何将军,你能原谅我吗?”

何基沣内心深处的坚冰,在李宗仁真诚的话语中不断融化。人民已经原谅了李宗仁,自己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何基沣起身端起酒杯,露出了真诚的微笑。

两只酒杯碰在一起,发出重重地声响,两人多年的隔阂,自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丨周总理亲自迎接李宗仁回国

宴会结束之后,何基沣带着畅快的心情回到了家。躺在床上,何基沣毫无睡意,脑子里一直在回味宴会上李宗仁的话语。当他想到那件“护身符”时,立刻从床上一跃而起,从保险柜中抽出了一个红布包。

在台灯下,红绸布被一层层揭开,一把明晃晃的短剑立刻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李宗仁所说的那把“中正剑”。在国民党军队中,这把“中正剑”代表了一位将领的身份和前程,可它到了何基沣的手中,却赋予了新的性质和意义。

借助着这把剑的“魔力”,何基沣一路披荆斩棘,让它在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发挥出锐不可当的威力,创建了难以磨灭的奇勋。

“这是第一个真正的胜利,也是最后的胜利”

回到179师师部后,何基沣就将“中正剑”高悬在办公室的正墙上,很快整个集团军都知道何基沣“水火不入”,甚至集团军参谋和党部书记,见了何基沣这个师长都要主动点头问候。

此后,何基沣利用“中正剑”作为掩护,更加大胆开展革命工作,与新四军来往更加频繁,还多次为江汉军区提供军事情报。同时,何基沣不断激励官兵抗战意志,抵制对日妥协退让,奋勇杀敌立功。

图丨何基沣(后排右一)

1943年,冯治安升任第六战区副司令官,他将自己兼任了5年的77军军长一职,主动让给了何基沣。当时集团军中很多人早已盯上了这个位子,但碍于何基沣手握“尚方宝剑”,他们也只好甘拜下风。

1945年末,国民党军向鲁南解放军发动进攻。冯治安一心想要打赢这一仗,在蒋介石面前表现一番,为国民党在和谈中增加些筹码。而何基沣则一心想让冯治安栽个跟头,便指挥77军虚张声势地进攻了两天,等到解放军一反攻便全军撤退。

冯治安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一仗败在了何基沣的手中,但他不想在蒋介石面前告何基沣谋反之罪,便以“作战不力”为由,要求追究何基沣的责任,好好“敲打”一下何基沣。

后来何基沣奉命驻防徐州,就在他趁机联系西北军旧故,揭露蒋介石打内战的阴谋的时候。不满何基沣进攻解放军不力的蒋介石,明升暗降免去了何基沣军长职位,任命他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图丨冯治安与蒋介石等人合影

何基沣知道这是冯治安从中作梗,看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冷笑了一声:“好得很,我总算得到休息养病的机会啦。”

阴谋得逞的冯治安也颇为得意,顺着何基沣的话说道:“是喽!这些时日你操劳过度,是该养养病了。”

恰好当时何基沣父亲病逝,何基沣利用奔丧的机会,秘密会见了叶剑英,提出回到解放区的想法。叶剑英郑重地告诉他,目前时机尚不成熟,他善于指挥部队,又熟悉国民党的打法,还是回原部队好:

“你回去后不要暴露,但到关键时刻要毅然领导起义。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意见。”

为了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何基沣匆匆回到徐州,在广大官兵中秘密进行反对内战的宣传,争取起义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图丨叶剑英旧照

1948年秋天,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何基沣感到时机日趋成熟,必须抓紧时机进行起义策划。他一边通过地下党与华东野战军联系,一边与反动派进行周旋。

10月下旬,华东野战军派人向何基沣传达起义的指示,命他在11月8日发动进攻之际,就地举行起义。眼看距离起义只剩下20天的时间,何基沣废寝忘食组织动员工作,争取尽可能多的官兵起义。

在布置好77军的起义准备工作后,他又驱车前往59军,与张克侠一道对心中存疑的官兵进行动员,坚定他们起义的信心。

就这样,国民党77军和59军共计23000余人,在何基沣和张克侠的带领下,就地宣告起义,全体将领联名通电全国。何、张两位将军的起义壮举,撕开了国民党军的防线,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毛主席接到起义电报后,对何基沣和张克侠的起义壮举大加称赞,邓小平也赞扬这一次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胜利。何基沣归队之后高兴地说:

“我戎马一生,打了不知多少糊涂仗,这才是第一个真正的胜利,也是最后的胜利。”

图丨何基沣与张克侠

自从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上举行起义已有数起,但像何基沣、张克侠这样大规模的起义,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他们开创了大兵团起义的先河,为之后的国民党军起义树立了榜样。

起义之后,何基沣担任三野第34军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率领部队直捣南京,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新功。新中国成立之后,何基沣离开了部队,先后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门任职,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一次,周总理对何基沣说:“基沣同志,过去的事,就让它作为党的一个秘密吧。”从此,何基沣严格执行周总理的指示,从不炫耀自己过去的经历,甚至连他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他是1939年入党的老党员。

1980年何基沣去世之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一半撒在了卢沟桥畔,一半撒在了当年战斗过的淮海战场。

0 阅读:185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