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布良斯克州遭乌克兰“渗透小组”越境袭击的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私人武装“瓦格纳”雇佣军的老板普里戈津被记者问及了“俄罗斯的‘红线’到底在哪里”的问题,而他的回答,却令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军方颇为“尴尬”。
普里戈津在回答提问时说:“攻击俄罗斯的城镇是否可被视作越过红线?我们似乎用完了红色颜料,已改用棕色代替红色。如果所有颜料都用尽,我们也肯定能够找出什么来代替。”
之所以有这一问一答,是因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方面曾多次发出警告 ,意思是如果俄罗斯的境内目标遭到袭击,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侵略和宣战,俄罗斯将会升级特别军事行动,让乌克兰承受毁灭性的代价。因此,这被视作俄罗斯为这场冲突划出的红线之一。然而,这道“红线”却屡屡被突破。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不仅靠近乌克兰边境的俄罗斯城镇屡次遭到袭击,就连位于俄罗斯境内纵深处的重要军事目标也曾被乌克兰长途奔袭。比如,在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初的短短时间里,俄罗斯的恩格斯空军基地就连续被袭击3次。
主要停放着图-160和图-95这两款战略轰炸机的俄罗斯恩格斯空军基地距离乌克兰700公里,且沿途有三个部署着S-300、S-400和“铠甲”S1等先进防御系统的防空、防御区域防线。然而,即便如此,却仍然被乌克兰自己制造的无人机连续突破3次。
据报道,乌军袭击俄罗斯恩格斯空军基地所使用的武器,是乌克兰人自己制造的图-141喷气式无人机,北约只是略微对其进行了升级和提供了信息支持而已。因此,一些俄罗斯军事博主认为,这是在对俄罗斯进行“羞辱式袭击。”
即便如此,俄罗斯的报复也不过是利用远程武器上的优势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番轰炸而已。因此,一些俄罗斯军事博主和体制外军事精英对克宫和军方高层的“软弱”和“食言”颇多微词。
其实,俄罗斯划出的“红线”还有很多,而且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比如,梅德韦杰夫曾在去年9月22日表示,卢甘斯克等四地“公投入俄”后,那就是俄罗斯联邦的“合法”领土了,俄罗斯将会使用包括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在内的所有手段保卫这些领土。然而,俄乌双方现在仍然在这四地的领土上激战。
对于早在2014年就“公投入俄”的克里米亚,梅德韦杰夫曾明确警告,如若乌克兰胆敢破坏克里米亚大桥,基辅政权将会即刻迎来“末日审判”。
然而,梅德韦杰夫的话音未落,克里米亚大桥就发生了爆炸事件。此后不久,俄罗斯黑海舰队母港塞瓦斯托波尔港内还发生了无人艇和无人机联合袭击事件。而俄罗斯的报复手段就是,自此开启了轰炸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却又促使西方加快了援助乌克兰重型武器的进程。
今年1月份,经过酝酿和讨论,西方阵营准备向乌克兰提供西方国家制造的主战坦克,于是,俄罗斯方面又给西方国家划出了红线:若援助乌克兰西式坦克,这些武器以及这些国家在乌克兰的后勤人员都将成为俄罗斯的合法打击目标。
然而,这样的“红线”同样没能唬住西方。乌克兰不仅得到了“豹”式坦克,而且还意外得到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之所以说“意外”,是因为美国原本没有在此时提供坦克的计划,属于提前了。提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给有些犹豫的德国“做表率”,二是展示对乌克兰支持的决心。
2月20日,拜登突访基辅,不仅带去了一项额外援助,而且还誓言支持乌克兰战胜俄罗斯。此外,西方阵营也已经开始讨论援助乌克兰的战斗机事宜。于是,梅德韦杰夫警告说,没有哪个核大国会失败。言外之意是俄罗斯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这等于又一次划下了红线。
尽管俄罗斯态度强硬,“红线”颇出,但却没能阻止美国和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渐进式军援。眼看着西方的重型武器在逐渐列装乌克兰军队,加之在战场上鏖战八个月也未能完全拿下面积仅有24.1平方公里的巴赫姆特镇。因此,俄罗斯国内的一些军事精英产生了忧虑和焦躁情绪。
作为巴赫姆特战役主攻部队首领的“瓦格纳”雇佣军老板普里戈津显然也是急眼了,加之他一直都对克里姆林宫内喜欢说大话、动辄划红线者以及绍伊古、格拉西莫夫等俄军高层不满,于是,借助“红线”这个话题,将“大话者”和俄军高层嘲讽了一番。
普里戈津的嘲讽显然不是针对普京的。因为,他有着“普京的厨师”别号,“瓦格纳”雇佣军更有着普京的“编制外亲兵”之说。所以,普里戈津显然意在嘲讽俄罗斯内部那些手握资源却又“无能”和“干打雷不下雨”者。
而且,普里戈津一直都在指责俄军高层对“瓦格纳”雇佣军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在巴赫姆特战役中担任主攻的“瓦格纳”雇佣军损失惨重。尽管俄军一直在战报中称乌军的损失惨重 ,但以常识来说,既然守方损失惨重,那攻方的损失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也就是说,普里戈津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克里姆林宫之所以经常发出警告、经常划出“红线”以及红线又经常被“自我移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常规战实力“露馅”后,也就只有核武器这个“杀手锏”了。所以,克里姆林宫要将这个“杀手锏”的威慑力用到极致。
也许在克里姆林宫看来,以战争升级和核武器为依托而划出“红线”,对外可以“吓唬”西方那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以及害怕“同归于尽”的美国,使西方的“援乌反俄”阵营出现瓦解。对内则可以鼓舞俄罗斯人的士气。
然而,俄罗斯的“红线策略”也难免会带来负面效应。比如,一旦红线被“践踏”,特别是被自己多次“重划”,对外,会被西方“无视”。对内,会被普里戈津、吉尔金这类军事精英嘲讽,更会挫伤俄罗斯民众的信心。那样的话,反而是适得其反。
说千说万,总而言之一句话:目前的俄罗斯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战略困境。进,不仅没有必胜的实力,而且可能会陷入战争泥潭。退,则意味着“战败”。而战败,不仅“面子”没了,而且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假如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潭,其境况可能会类似于苏联发动的那场阿富汗战争,被削弱将不可避免;如果俄罗斯战败,结局亦不会比1853年的那场克里米亚战争更好。至于“核战争”这最后一道“红线”,尽管谁也不敢过早下结论,但“自我移动”仍将会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