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全链条支持医药创新的政策持续加码,创新药IND、NDA、上市数量及出海都迎来新高潮,但中国创新药整体仍处于fast-follow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并且Biotech普遍面临现金危机。
中国医药企业要正视差距
据药渡数据库,过去10年(2014-2024年),全球FIC创新药共计获批180个,美国115个,占63.9%,中国仅有8个。从前沿的基因编辑疗法、小核酸药物看,我们与跨国药企还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当诺华siRNA长效降脂针在中国上市大卖一年之际,国产siRNA降脂针还集体处于临床I期阶段。
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难点,以小分子药物为例,研发周期平均需要约 10 年,包括发现苗头化合物并经过层层结构优化得到先导化合物的药物发现阶段(2-4年)、针对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前研究阶段(1-3 年)和临床阶段(3-7 年),其中药物发现是最重要的基础环节。AI已介入新药开发全流程,在靶点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化合物虚拟筛选、ADMET 预测有广泛应用,并可辅助临床试验设计患者招聘等,对临床期试验结果预测可有效节省研发费用支出。
在油车时代,国产厂家一直无法真正实现对外企的超车,但在新能源时代换道超车成为可能,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开始领先。
AI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契机。不做时代落伍者,必须搭上AI这班车。
8月10日,华为云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在华为云医药健康AI高峰论坛上表示,国家政策对生物医药持续加码,医药健康企业也纷纷增加科研创新投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创新药研发上。然而,国内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医药健康提供了可以赶超的新契机。
事实上,AI早已不是一个花哨的概念,基于目前的业界的一些动作, AI在助力药物创新缩短研发周期,加速药企的智能化转型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在开启普惠医疗未来上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海外有谷歌AlphaFold3开始探索应用,我们也早有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应用在医药行业先行一步。
AI对于医药行业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是必选题,尤其是在医疗反腐及控费压力,使整个医药产业链都急需进行降本增效,引入AI工具变得十分必要。
01
上市药企拥抱AI
AI大模型在2023年爆发,国内AI+医药也早有布局试水,在2021年时,华为云曾发布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华为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总裁尤鹏介绍说,华为云在AI赋能千行万业智能升级的时代,华为云打造了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以“算力、数智、安全、应用”四层创新加速医疗健康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正在推进盘古大模型面向药物研发、智慧医疗、基因测序、临床研究、中医药五大场景的应用创新落地。
国内上市医药企业也不乏勇敢的先行者。
大型器械厂商是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迈瑞医疗持续升级“三瑞”系统,以一站式产品和数智化解决方案满足临床需求,联影医疗推进全产品线人工智能超级平台的优化升级,从硬件、软件、应用、工作流多个层面全面革新。大型药企云南白药在AI时代也不敢稍有懈怠,加速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口腔智护、精准医美及智云健康新业务单元,与华为云携手打造雷公大模型,针对中医药领域特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以病症结合的中医问答、自诊辅诊能力。
AI制药当前主要在临床前CRO阶段发挥效用,据礼来研究院论文,一款新药临床前研发成本占整体药物研发成本的30%左右。国内CXO头部企业AI技术应用正逐步深化,涵盖药物发现的各个环节。
AI技术具备向多应用场景迅速发散的可能性。医药行业传统的中医药,也向AI敞开大门。
中医药面临着传承难题,AI大模型可助其实现种植、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升级,加速中医药研发。
因为央企华润入主,天士力是这个夏天最耀眼的中药企业。天士力有9款创新中药进入临床III期,III期品种数量居全行业第一,堪称中药研发龙头。
数智中药正是华润三九与天士力合作的关键切入点之一,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合资公司为载体,携手推动首个中医药研发多模态大模型“数智本草”的迭代升级。而“数智本草”中医药大模型于今年5月发布,正是由天士力与华为云共同开发。
医药产业的竞争,本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AI将是长期的创新主线之一,所以,上市药企纷纷跳入AI浪潮。在潮头始终出现一个陪跑者的身影,那就是华为云。目前,润达医疗、天士力集团、微芯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已与华为云合作。
02
医药行业陪跑者
创新药企及整个医药产业链面临的挑战,单纯依靠自身努力难以完全化解,在AI时代有着全新的解题思路,需要引入一个合作伙伴(科技厂商)共同应对。
华为云推出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以盘古大模型为驱动,以分布式云基础设施和昇腾云服务为算力基座,提供包括盘古医学大模型、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和基因测序在内的盘古for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医药行业需要这样一个陪跑者,共同成长,共同奋斗,AI提供的换道超车机会,有助于成就中国自己的国际化药企。
一问:创新药落后瓶颈何破?
传统新药研究有着双十定律(10年时间、10亿美元成本),而且研发成功率仅在 10%左右。西安交大一附院刘冰教授基于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成功发现广谱抗菌药肉桂酰菌素,将先导药物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70%。国内创新药的主要诉求,包括原创能力、研发成功率、国际化,都有望借助AI工具得到改善。
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17亿分子预训练,1亿新分子库,覆盖靶点发现、药物筛选、分子优化药物发现全流程,化合物结构新颖性达99.68%,成药性预测准确率比传统方式高20%。药物发现周期数年→数月,成本下降70%。
微芯生物作为科创板第一家创新药企,率先试水AI技术,在肿瘤药物设计领域基于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及医疗AI研发平台,将药物设计效率提升1/3,分子优化后结合能提升40%,极大加速肿瘤领域的药物研发创新研究。
东阳光药近20年研发积累大量数据,成为重要数据资产,在药物发现阶段融入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共创AI药物研发流水线,小分子药物虚拟筛选提升20倍,设计效率提升30%,大幅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已成功通过AI辅助快速获得的候选分子HEC169584,预计今年下半年申请临床,在NASH创新药领域实现突破。
二问:药店药企降本增效何为?
相比创新药,药店遭遇的寒冬还要更冷一些。
门店数量接近饱和,线上比价,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监管,北上广深外卖买药可刷医保,多重暴击齐至,药店还扛得住吗?
此前医疗反腐促使药企原有的铁饭碗通路断裂,规模与利润承压,面向终端的医药零售成为重点,但电商平台抽成手续费进一步挤压药企、药店生存空间,传统医药数字化不足,逐渐失去话语权,日渐沦为平台打工者。
环境倒逼药店、药企降本提质增效,全面数智化转型。华为将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技术、方法、流程等经验都沉淀在华为云上,AI可助力企业构建自身的研、产、供、销、服全链路的数字化能力,让药店、药企全面进化。
国内知名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一心堂依托华为云数字人、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盘古大模型等技术优势和资源,不仅提升了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数字化转型能力,双方共同探索智慧门店的建设,提升顾客购物体验,实现门店运营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为一心堂大健康产业的探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问:医疗普惠问题何解?
现有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亟待解决医疗普惠问题。AI+诊疗,可赋能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建全栈自主的智慧医疗场景能力,打造诊前、诊中、诊后的AI应用,更好地缓解看病难。
盘古医学大模型辅助诊断准确率已接近临床医生平均水平,未来将走进4000家医院,辅助医生进行报告解读和诊断,为基层医疗提质增效。以老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为例,在初次诊断中非常容易疏漏,但该病危险性极高,盘古医学大模型可结合患者病史,以及血钠、血钾检验等指标,给出临床诊断建议,帮助医生及时救治病人。
在智慧诊疗上,润达医疗的探索有典型性。2023年6月,当大部分IVD企业为即将到来的集采风暴忧心忡忡时,润达医疗在上海与华为云达成合作,投入AI怀抱,重塑业务架构。润达医疗推出基于盘古大模型研发的医疗推理模型“良医小慧”,通过OCR技术和精准模型分析,经过高达10亿次数据训练,能解释超过5000+个检验项目和3000+种疾病,提供超越传统医疗诊断的服务,且综合准确性约88%。
目前,润达医疗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已经在上海长海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药集团、美年健康等6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应用落地。
国内AI医疗在辅助侧及数据侧应用广泛,技术相对成熟,在药物研发、中医药现代化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跋涉。
AI是时代的技术红利,可应援医药行业面临的阶段性困难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本身作为追赶者,我们同时也要相信国外的药企也看到了AI带来的更多新想象与新可能。在本身研发能力以及业务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下,宁愿提早上车,也不能做一个迟到者或缺席者。
目前,我们看到了AI方面,美国也处于第一梯队,在医药走向AI的路上,不论基础还是应用也处于领先。因此国内的的医药企业要想奋起直追,单打独斗或者重新从“平地起高楼”已经费力不讨好。
选择好的伙伴,发挥各自所长就极为重要。在药物研发领域,针对药企在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基因分析等环节面临的难题,华为云AI助力药企研发创新实现突破,致力于解“创新药”难题;针对药械企业,华为云则帮助他们构建研、产、供、销、服全链路的数字化能力;在医疗健康领域,华为云助力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全栈自主的智慧医疗场景能力,打造诊前、诊中、诊后的AI应用,提升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服务水平。
华为云集合AI能力,长期加码助力医药健康企业智能化发展,把自己定位于做陪跑者不做竞争者。
在各方努力下,相信医药产业一定可以穿越迷雾,由弱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