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与下辖各县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珠海市(古称珠海、香山县)
一、珠海市古称由来
珠海,这座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其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地理内涵。珠海得名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因此被命名为“珠海”。这一地名的由来,不仅描绘了珠海的自然景观,更寓意着珠海作为珠江口畔重要城市的历史地位。
据《唐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已有“珠海”之名,指的是唐家与伶仃洋之间的海域。在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歌词中也出现了“前环珠海,后枕鹅峰”的描述,这表明“珠海”这一称谓在古代就已经被当地居民所使用。因此,在1953年珠海建县时,由于该地区位于珠江入海口,故正式被命名为珠海县,后来发展为珠海市。
珠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珠海逐渐成为珠江口地区的重要渔港和商贸中心。战国时期,珠海地区为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设南海郡,珠海地区属南海郡辖地。汉初为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番禺县辖地,直至东汉。三国时期,属吴国辖地。东晋、南北朝时期,珠海地区的行政区划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以后,珠海地区开始设置香山镇(今珠海市山场),因境内五桂山奇花异草繁茂、神仙茶丛生、色香俱绝而得名。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至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将原属东莞县的香山寨划出,并把南海、新会、番禺、东莞4县的部分海滨之地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此后,珠海地区长期隶属于香山县(后改名为中山县)。
二、珠海市的历史沿革
1913年,珠海地区隶属于粤海道。1921年,该地区归中区绥靖公署管辖。1925年,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归广州行政区管辖。建国后,中山县隶属珠江专区,后隶属粤中行政区。
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1953年4月7日,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将中山县属的中山港乡、东莞县属的万顷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淇澳、龙穴、内伶仃、外伶仃、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100多个海岛划归珠海县,县政府设于唐家,隶属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9年3月22日,珠海县撤并入中山县。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市人民政府)设在香洲。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1980年8月,珠海成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此后,珠海市的行政区划和经济特区范围不断调整扩大,成为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下辖县区古称及历史信息
1、香洲区(部分古称香洲、香山场等)
香洲区的名称与香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香山人王诜和新宁人伍于政等人士集股在香山场与九洲环之间地带开辟商埠,于是取香山场的“香”字与九洲环的“洲”字定名香洲。由此可知,香洲这个名字是从“香山”延伸而来。
香山作为地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开始设置香山镇,因境内五桂山奇花异草繁茂而得名。宋代以后,香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渔业中心。明清时期,香山地区隶属于广州府香山县管辖。民国时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香山地区也随之隶属于中山县。
香洲区作为珠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也与珠海市紧密相连。在珠海建县设市的过程中,香洲区逐渐成为珠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香洲区下辖多个街道和镇,是珠海市最为繁华和发达的区域之一。
2、斗门区(古称斗门、黄粱都等)
斗门区的名称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斗门地处海湾,海湾内山峰耸立,居中的黄杨山脉巍峨绵延,像条巨大的苍龙。西江水到此五门分流,淤积形成二十多个河网纵横的绿洲平原。这里沃土广袤、物产丰富,既像是满载金银珠宝的“斗”,又像是连接海洋与内陆的希望之“门”,因而得名“斗门”。
南宋以前,斗门一带称黄字围,隶属新会潮居都。南宋时期,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县(今中山市)管辖,称潮居乡。明朝时期,香山县改乡坊都,潮居乡改为黄粱都。一直到民国时期,黄粱与新会县第八区则是斗门区的前身。
1955年8月,中山县第八区改为乾务区,后又被划出设立斗门县,隶属佛山地区。1983年,斗门县从佛山地区划出,隶属珠海市。2001年,斗门区正式挂牌成立。斗门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珠海市重要的农业和旅游区域。
3、金湾区(历史上为珠海县、中山县部分地区)
金湾区作为珠海市的一个新兴行政区划,其历史相对较短。然而,其所在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珠海建县设市之前,金湾区所在地区长期隶属于珠海县(后改名为珠海市)或中山县管辖。
随着珠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金湾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和经济区域。如今,金湾区下辖多个镇和产业园区,是珠海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工业基地。
虽然金湾区没有像香洲区和斗门区那样具有鲜明的历史地名和文化遗产,但其在珠海市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金湾区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提升了珠海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4、横琴新区(古横琴岛)
汉代属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文顺乡。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属香山县横琴岛。明代设横琴巡检司,现存遗址。清代设横琴汛,驻兵防海盗。长隆海洋王国所在区域古称"长隆湾",清《香山县志》载其"渔产丰富"。
5.、高新区(古唐家湾)
汉代属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文顺乡。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属香山县唐家湾。明代设唐家巡检司,现存遗址。清代设唐家汛,驻兵防海盗。唐家湾存清代"唐家三庙",保留传统祭典习俗。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所在区域古称"鸡山村",存清代"鸡山古庙"。
6、万山区(古万山群岛)
汉代属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文顺乡。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属香山县万山群岛。明代设万山巡检司,现存遗址。清代设万山汛,驻兵防海盗。桂山岛存清代"桂山古庙",保留传统祭典习俗。东澳岛存清代"东澳古庙",见证渔民文化。
7、保税区(古洪湾)
汉代属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文顺乡。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属香山县洪湾。明代设洪湾巡检司,现存遗址。清代设洪湾汛,驻兵防海盗。洪湾港存清代"洪湾古庙",保留传统祭典习俗。
8、高栏港经济区(古高栏岛)
汉代属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文顺乡。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属香山县高栏岛。明代设高栏巡检司,现存遗址。清代设高栏汛,驻兵防海盗。高栏港存清代"高栏古庙",保留传统祭典习俗。
其他历史地名及文化景观
在珠海市的历史发展中,还涌现出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和景观。如唐家、拱北、前山等地名,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唐家作为珠海市的一个古老村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唐家地区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是珠海市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胜地。如今,唐家湾镇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珠海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拱北地区则因位于关闸“拱门”以北而得名。拱北地区是珠海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连的重要口岸和交通枢纽,也是珠海市最为繁华和热闹的区域之一。拱北口岸作为中国与澳门之间最重要的陆路口岸之一,每天吸引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往来于两地之间。
前山地区则因地处山前而得名。前山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珠海市重要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之一。前山寨作为明代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工事之一,至今仍保存着部分城墙和古建筑群,成为珠海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综上所述,珠海市及下辖县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这些历史地名和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珠海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珠海市将继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珠海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