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晁错和袁盎都是忠于景帝的社稷之臣,为何两人却无法相融?

黄忠谈历史 2023-06-25 07:39:00

内耗,这个事情会极大的削弱一个组织内部的力量,但很多时候却无法避免,尽管利益并没有根本对立,甚至还可以说利益一致,却还是无法相融呢?按照《亮剑》里李云龙的说法,我们两个尿不到一个壶里,我就是能和赵刚这个秀才处到一起,你们说咋办吧!

汉景帝时的晁错和袁盎,就是一对冤家对头,两个人的关系到了什么程度呢?袁盎如果在场的时候,晁错就会立刻离开,而晁错如果就座,袁盎也不会与他并列,两个人从骨子里都十分厌恶对方,说他们两个是冤家对头并不过分,严格讲他们两个是政治上的对手!

晁错作为汉景帝的老师,被汉景帝称为智囊。他和贾谊的不同在于:贾谊只指出诸侯割据的危害,却不能给汉文帝具体的解决方案,这叫只拿出问题不拿出方法,这样的人,领导怎么能信用呢?因此贾谊的郁郁而终,和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倒不是说汉文帝刘恒不重用他的问题!晁错和贾谊不同,他在贾谊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对诸侯的策略和具体方案,就是削藩策,通过搜集诸侯们的劣迹,把他们的封地逐渐缩小,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个办法本身没什么问题,可以说有理有据,你犯了错,我依法办理,削夺你的封地和爵位,有什么问题吗?主父偃的推恩令,不过是站在了晁错的肩膀上,对削藩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罢了。

而在对付北方匈奴人的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见地,他主张把内地的一些平贫民迁徙到边塞居住,分土地、分房子,甚至分老婆给他们,把边塞的土地变成他们的财产,这样的匈奴人入侵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时鼓励的边疆养马,以做好和匈奴的准备,和匈奴人作战,没有强大的骑兵是不可能的!这是汉高祖刘邦当初受困被围时的觉悟,因此晁错建议汉景帝在边塞养马,只有足够的马匹,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晁错的策略是:先对付诸侯,因为他们是腹心之患,皇帝就像被干柴包围了,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在前面打匈奴,后院着火的情况就会真的要了你的命!

晁错的策略没问题,完全是站在汉景帝刘启的角度,唯一的目的就是加强皇权。但是具体措施有点激进,削藩这个事儿,汉文帝也干过,不过是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来做的,因为那个时候诸侯更加强大,汉文帝没有本钱搞,因此,汉文帝临终前告诫汉景帝刘启,对于宗室诸侯的问题,不能继续久拖不决了。同时晁错还建议汉景帝刘启和弟弟梁王刘武结下血肉之盟,梁国地理位置险要,是拱卫京城的门户,而梁军又是天下强军,梁王刘武又以善战而闻名于世。把梁王刘武拉住,汉景帝的削藩策就有了更大的保障,一旦发生了激变,也有了应变的力量。当然除了梁王刘武外,周亚夫和窦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晁错和这些人的关系,都处的不怎么好!

窦婴担任过吴王刘濞的国相,且在任期间和吴王刘濞一直相安无事,要知道吴王刘濞可是一直在为谋反做准备,他不仅自己制钱,还训练部队,这些事不可能瞒过窦婴的耳目,但窦婴偏偏就是视而不见,对谁都没有说起过?这让晁错认为窦婴对皇帝不忠,实际上这些事,窦婴是看在眼里,但在吴王刘濞没进一步行动前,这些只不过是佐证,做不了明证!他还不想和吴王刘濞撕破脸,因为那就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爆发。当初汉景帝刘启为太子时,曾经用棋盘打死了耍赖的吴国太子,事后汉文帝为了安抚吴王刘濞,赐予他节杖,说他年事已高,以后就不用进京面圣了。对于宗室诸侯,窦婴的建议也是用温水煮蛤蟆的办法慢慢熬,因为吴王刘濞年龄已经很大了,也没有几年奔头,用不着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候,把他给彻底逼急了。一旦吴王刘濞去世,吴国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袁盎的观点和窦婴类似,他也认为吴王刘濞实力雄厚,最好还是不要触怒他,用时间熬过去是最佳的选择。因此袁盎在担任吴国国相期间,和吴王刘濞之间打的火热,还接受了大量的贿赂,而这也成为晁错弹劾袁盎的重要的证据。但袁盎并不是一个叛逆之人,反而是一个有着“国士”之称的人。

袁盎第一次展露头角,就是给汉文帝刘恒提建议,让他不要对周勃这样的老臣过于恭敬,“陛下,您认为周勃是什么样的大臣呢?”“周勃平定了诸吕之乱,拥立我继位登基,当然是社稷之臣了!”袁盎反驳说:“陛下,周勃这个人,充其量不过是个功臣而非社稷之臣!”汉文帝刘恒疑惑的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吕后把持朝政,周勃装聋作哑,这叫顺势而为,见风使舵之辈!吕后去世后,吕禄、吕产皆无能之辈,他们又借势而起,平定了所谓的‘诸吕之乱’而居功!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社稷之臣呢?因此陛下不必对他们过于恭敬,这样做会导致君臣失位,君不君臣不臣则朝纲不振!”汉文帝认为袁盎说的有道理,从此对周勃越来越严肃起来,周勃也越来越敬畏皇帝,最后选择了退隐交出权力!

但后来周勃被污造反的时候,袁盎却站了出来,他对比皇帝说:“陛下,周勃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造反,他当初手握天下兵权时没有反,如今没有兵权,又一把年纪了,怎么会造反呢?”周勃出狱之后,对袁盎赞赏有加,他对袁盎说:“当初你给陛下提建议,要对我严厉一点的时候,我心里对你十分怨恨,认为你这样的人,不尊重老臣!可如今看来,你是个公正无私之人,没有你的立谏直言,恐怕老夫也出不了这大牢,免除不了这牢狱之灾了!”

周勃去世后,申屠嘉任丞相,袁盎去登门拜访,申屠嘉却很傲慢,根本不搭理袁盎!袁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对申屠嘉说:“您不过是个弓箭手出身,论能力和陈平、周勃这些人根本无法相比,不过是因为功臣的身份,才能够居于相位,当今天子礼贤下士,最愿意听取天下人的建议,而您反其道而行之,丝毫不注意下属的建议,闭塞了耳目,这样的话,不是取祸之道吗?”申屠嘉赶紧上前,拉住袁盎的手,“袁大人你说的对,是我做的不好,请您教我!”并把袁盎引入内室,当做上宾对待!

申屠嘉想弹劾晁错,便去问袁盎有什么好的建议,袁盎对申屠嘉说:“丞相,晁错这个人太狂妄,是要教训一下他,我探知他侵占了太庙,您明天去参奏他一本,就可以问他个大不敬之罪!”结果这件事被晁错提前知道了,主动到汉景帝哪里说明了一切,获得了汉景帝的原谅,当申屠嘉出手时,汉景帝淡定的说:“这件事是个误会,晁错和我说过了,你不要听信小人之言,做丞相的,是百官之首,一定要有度量和胸襟,怎么能不能容物呢?”说的白话一点,你心眼不要太小,别想着算计别人,还是先做好你的丞相。

申屠家是武夫出身,确实气量没有那么大,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越想越想不开,不久后就吐血而死!袁盎很难过,对于晁错更加怨恨,而晁错也手握袁盎受贿的实据,准备出手奏他一本!但窦婴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他对袁盎说:“袁大人莫慌,你贪污的证据,我已经处理了,如今天下大乱,都是晁错一个人导致的,这个人不能不除,不久后陛下就会再次启用你,到时候,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不久之后,汉景帝要启用窦婴,晁错则坚决反对,“陛下,窦婴这个人坚决反对削藩策,而且他还在吴国做过多年国相,和吴王刘濞的关系莫逆,您不可不防!”

“您说的都对,可他毕竟是我的表弟,总不至于和吴王刘濞联合起来反对我吧!老师,我知道你和他之间有一些矛盾,但在此国难之际,还是要一致对外,不要再搞内耗了!”汉景帝作为帝国的掌舵人,当然看得清晁错和窦婴都是忠臣,只不过两个人政见不同、私怨太深,这种矛盾不是通过三言两语就能够调和的!当窦婴向汉景帝推进袁盎的时候,汉景帝是有些犹豫的,因为如果说窦婴和晁错,还只是政见不同的话,那么晁错和袁盎就是死敌!

果然,袁盎见到汉景帝之后,立刻建议说:“根本不用动用一兵一卒,只需要舍弃一人,便可以安天下!”“你说的人是谁?”“晁错,他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天下之人无不言其可杀!如今吴楚叛军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如果不杀晁错,天下间的怨恨,就只能都集中到陛下一人身上了!就算他是忠臣,但他犯了众怒,也不得不杀!”汉景帝刘启让袁盎作为自己的使者,前去劝降吴王刘濞,筹码就是晁错的人头!

袁盎见到吴王刘濞后却失算了,因为吴王刘濞已经称帝了,想让他回头是不可能了,通过自己担任吴国国相时积累的人脉,晁错才逃到了梁国的地盘,当他灰头土脸的出现在梁王刘武面前时,梁王手下的智囊韩安国说:“我看杀晁错这个主意,就是你袁盎大人出的吧?”袁盎义正词严的说:“我一个下臣,怎么能左右天子决策呢?是他自己不知进退,犯了众怒,又怨得了谁呢?”确实晁错得罪的并不是袁盎一人,除了汉景帝外,所有对皇权构成威胁和有污点的人,都在晁错的打击之列!

当你和天下为敌的时候,你的学生也会舍弃你,因为他不能因为保护一个好人,而得罪天下所有的恶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0 阅读:1
黄忠谈历史

黄忠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