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朝鲜战争证明一件事,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将是一场噩梦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4-13 04:24:47

70多年前,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结果被一群穿布鞋、扛步枪的中国志愿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退回三八线。

现在,这一幕突然被美国学者重新翻出来,不是怀旧,是担心历史重演。

哥伦比亚大学的萨克斯教授摇头叹气:这套“围堵中国”的路数,怎么看都像朝鲜战争的复刻版——只是这回,代价恐怕要高十倍。

嘴上说和平,脚下屯兵南海;一边喊不想冲突,一边制裁封锁卡脖子,这场“边讲理边拧刀”的操作,是谁的噩梦,其实早写在历史里了。

那年在朝鲜,美国挨了全场最狠的一巴掌

1950年11月,朝鲜半岛战局突变。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出麦克阿瑟率“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意图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彼时的美国,刚刚赢了二战,意气风发,带着“胜者通吃”的心理,把朝鲜战场当作东西冷战的热启动器。

但问题来了,中国不能接受“敌军压境”。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以“保家卫国”之名参战。装备简陋、后勤薄弱,却在极寒、缺粮的高原上,对美军发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战术”。

最具转折意义的一役发生在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

美军陆战一师在高寒地带推进,志愿军第9兵团利用地形展开包围战。夜间气温低至零下40度,志愿军战士靠冻土掩体匍匐前行,许多人在战斗未开始前已冻伤甚至冻死。

但正是这支队伍,打乱了美军全线部署,将其“胜利感”彻底打碎。

战场数据不容轻视。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伤亡超15万人,阵亡3.6万,是二战后最大单一冲突损失;而中国志愿军牺牲达20余万,伤亡超过70万。

战争持续三年,最终以停战线维持三八线原状告终,双方都未“赢”,但美国军事威慑神话第一次在亚洲被打破。

对美国而言,这是一场战略与心理上的双重失败:不仅低估中国军队战斗意志,更误判地缘政治反应速度。麦克阿瑟公开提议使用核武器被白宫否决,华盛顿从兴奋跃进到策略收缩,仅用了一冬天。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进入了长期“慎用地面部队”的战略收缩期,直到越战重蹈覆辙。

这场战争留下一个深刻脚印:中国不能威胁,美国不能低估。

换了外套,还是那条路——美国的老病复发了

时间来到2024–2025年,朝鲜战场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美国战略界突然重新回看这段历史,原因不难理解——中美之间那根“战争的神经”又被拨动了。

2024年,美国接连在台海、南海、印太地区部署战略压力:通过台湾地区加码军援、启动新一轮AUKUS军演计划、升级对中国大陆的芯片出口禁令,甚至连原本作为贸易平台的CPTPP也变成了遏华工具。

这一整套动作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精准总结为:“美国的遏华战略是失败的、危险的、几乎是被利益驱动的。”

他列出五大矛盾政策:

第一,武装台湾,挑战中美关系红线;第二,围堵“一带一路”,阻碍全球基础设施互联;第三,在芯片技术上全面封锁,意图断供“科技血脉”;第四,通过AUKUS强化地区军事合作,刺激局势恶化;第五,违背《八一七公报》,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模糊地带。

萨克斯并非边缘学者,而是IMF与联合国系统常年顾问。他指出,美国国内决策正逐步被“深层政府”主导——即军工复合体、情报机构与媒体联盟共同塑造战争语境。他们控制预算、左右选举、炒作热点,推动国家“战略化惯性”。

这与当年的麦克阿瑟计划如出一辙。只不过,那时麦克阿瑟带兵,如今换成数据、关税、军演。

更关键的是,美国已不再像冷战初期那样拥有“工业压制力”。如今中国拥有全球40%以上制造业产值,科技投入持续攀升,航天、高铁、新能源领域频频领跑。这就意味着,美国的任何围堵都必须“长期维持”,而不是“短打制胜”。

但问题是,美国能维持多久?国内债务高企、政治极化、民众疲软,谁还真有时间打一场“意志与耐力之战”?

于是朝鲜战争就又成了美国战略界的“对照组”——当年误判点燃战火,今天再玩一遍,代价可比当年高多了。

嘴上说和平,脚下却在加油门

2025年2月,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访问欧洲时再次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开战,我们重视印太地区和平。”

话音刚落,美国在南海调集“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于吕宋海峡展开封锁式演训,紧接着,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修建新雷达站,试图掌控西太平洋信息链路。

嘴上说和平,脚下加油门。这种“讲和平靠嘴,靠实力搞扩张”的套路,在亚洲国家眼中,早就不新鲜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五角大楼内部最新《全球兵力态势报告》显示,美军计划在2025年前于全球新增12处前沿部署点,主要集中于亚太和非洲东海岸,同时维持海外军事基地750个,“不裁不撤”。这与海格塞斯“我们不主动挑衅”的说法形成强烈反差。

美国媒体内部也开始分裂。《华盛顿邮报》批评政府“延续冷战思维”,《外交事务》则刊出文章警告:“美国若重演朝鲜战争战略误判,损失将是难以承受的。”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战略节奏:中国不扩军、不主导冲突、不触碰红线。

近三年国防预算年增幅控制在7%左右,维持合理防御态势;对外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且始终主张和平统一、开放合作。这一张“稳牌”反倒让美国自己感到焦虑。

战争不怕对手强,怕对手不配合“节奏”。当中国战略稳定,美国战略滑坡,最怕的就是一场“自己预设自己跳”的战争。

所以专家们才说:朝鲜战争留下的不是胜负,而是提醒。一旦中美爆发直接冲突,不仅伤筋动骨,更可能颠覆整个全球经济结构。

说白了,这不是“谁赢谁输”的游戏,而是“谁敢谁赔”的赌局。

参考资料

“美国没能遏制中国,却把我们拖向战争”.环球时报.2024-07-08

美国专家:朝鲜战争证明了与中国发生冲突将会成为噩梦.环球时报.2020-02-14

美国防长:中国“野心”是大,但我们不想开打.观察者网.2025-02-12

0 阅读:0
德闲说历史故事

德闲说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