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中国的头号大将,拜登要换个狠角色?中国已不怕美国变风向!

趣闻楼阁 2023-10-24 02:12:02

“有意思”一直都是贴在美国政客身上的标签。

时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的舍曼在2021年7月来到天津,或许是一阵阵的快板敲走了她的愚昧,开始高举“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的大旗。

话是舍曼说的,不过却也只是说说而已。

当美霸权已然对中国犯下“五宗罪”,证据凿凿之下,舍曼依旧捂住耳眼当圣人,在国际舞台上大喊是中国“鱼和熊掌想要兼得”。

说了假话的舍曼很快迎来“报应”,2023年7月,她离开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一职,巨大的空缺会由谁填上,成了一件让拜登发愁的事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缓和中美关系的牺牲品

美国的国务卿,相当于中国的外交官,是在国际上说话和打交道的人。

第一位以女性之身份坐上这样一把交椅,成为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的舍曼是自豪的。

当然,她的战绩也很斐然。

“飞艇事件”之后,舍曼首当其冲的发表消极言论,开口闭口就是“中国威胁”,将“美式标准”展现了个淋漓尽致。

涉华言论是不讲道理的,人也是没有一秒闲着的。

在担任副国务卿期间,舍曼访问的国家高达39个,美国人说她是“在困难的地方进行困难的对话”,只是对话起到的效果不大罢了。

就说2022年1月,美国是将与俄罗斯谈判的重要任务交付给了她,要是舍曼真能巧舌如簧,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就会胎死腹中,就不会出现巴以冲突发生之后,泽连斯基与以色列“争宠”的名场面。

谈判失败,深受布林肯偏爱的舍曼也觉得自己的国家不会怪罪于自己,事实上,她在拜登的眼中,只是一个可以拉出来帮自己承担失败的“背锅侠”罢了。

次次针对中国,次次失败的拜登面子可谓是掉在地上,他意识到对华强硬这条道路不再能走通,于是舍曼退休了,在一个很微妙的时间。

发表声明的说法是“恰好是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满30周年”,但现实的情况是,在舍曼宣布退休的前一天,她选择推迟了一些对中国的制裁措施。

两者一前一后,很难不让人多想。

旧人哭着走,新人笑着来,暂时接替舍曼位置之人,名叫纽兰,不过,上位的她,口碑很一般,国务院内部甚至涌动出了“近乎恐慌”的情绪。

这些反对的声音,是纽兰应得的。

冷战随着苏联之解体轰然倒塌,本不应出现在政客身上的冷战思维却被纽兰始终践行,她对战争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偏爱。

乌克兰2014年颜色革命的时候,纽兰坚定站队乌克兰反政府抗议者,一度还被传出与驻乌克兰大使讨论如何安排乌克兰未来政府。

作为一个美国政客,纽兰的手伸的着实有点长,插手乌克兰的同时,目光也在中俄身上打量,一度妄想用拜访蒙古国,就将其拉上美国之贼船。

对于这个人,中国也是有所防备,谢锋上任后的第一时间就与之会面,“希望美国要中国相向而行落实中美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轨”的三点要求就再次跟她说了一遍。

拜登之新青睐

但,纽兰好像是“不中用”的。

她鼓吹的战争在美国没钱没朋友的情况下不太适用,所以拜登的目光开始投向新的正经副国务卿,想赶紧把这个代理给换掉。

被拜登新看上之人,名叫坎贝尔,在内部竞争的提名环节,可以说是没有遇到一点麻烦,有种巧克力一样的丝滑感,而他所依靠的,就是自己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的光辉履历。

2011年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南海问题就成了关注热点,因为美国在南海的表现,一向是以“不齿”示人。

就说发生在1964年的北部湾事件,激烈冲突导致北约鱼雷艇遭受重创的事实就摆在台面上,诡辩的美国却只坚持“只是执行水文地理研究任务”。

自己不占理说不过别人,美国就强行介入越南战争,扔下的大量橙剂坑害人数保底300万。

对于重返亚太最大绊脚石的中国,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却又想试试中国的态度,于是一架战斗机在1965年的4月9日进入海南岛附近领空。

伟大的毛主席一眼识破美国的这些小伎俩,“他们来捣乱就打”七个字的回应,让美国的野心暂时不敢盯上中国。

但亚太地区这块大有可为的香饽饽,美国始终不愿放弃,而这一战略,很大程度都是出自坎贝尔的手笔。

这位被称作“亚洲沙皇”的人物若是只做了这一件事情,显然也对不上他的身份,此前美英澳三方弄出的“奥库斯”协议,想要将核潜艇塞入澳大利亚的招数,就是坎贝尔提出来的。

这个计划预计将会以2450亿美元的投入在2055年完成,反应出坎贝尔确实是一个“战争眼光长远”之人。

“王沙会”在5月的维也纳举行,中美两国就重要问题展开对话,时间直接拉满8个小时。

会议是很重要的,而美国方面出席的,却并非还未离职的舍曼,而是“无名无分”的坎贝尔,他不仅出席,甚至还坐到了沙利文的右手边。

意味深长的座位分派传递出了美国方面的信号,只是可惜,美国并没有珍惜这次与中国直接对话的机会。

2月份的“流浪气球”事件后,美国凭实力让中国关闭了军事上的高层对话,自己一团乱遭就该好好珍惜机会,但八个小时后的美国,依旧扩大对台湾的援助,在“一个中国”原则上两面三刀。

但就坎贝尔本人来说,他对中国的态度是有过一段“友好”时期的。

2016年,在坎贝尔命运最不济的时候,他写了一本书,内容主要就是围绕着他当上国务卿之后会如何执行印太政策。

这一年的他经历了押错宝的至暗,坎贝尔鞍前马后的希拉里与总统之位失之交臂,黑马特朗普脱颖而出,随之破灭的是坎贝尔以为稳了的国务卿之位。

该怎么办?

坎贝尔的选择是曝光,于是他在书中大谈中美关系,认为双方不必要闹的你死我活,“竞争中有合作”的模式是最好的。

看着是句好话,现实却并非这样。

中国已经不屑于这些小伎俩

因为在坎贝尔看来,中国始终是比不上美国,和美国平起平坐,更是妄想。

这种“认知”是美国执政者最喜欢的,所以在拜登上台的第一天,坎贝尔就被任命为国安委印太事物“政策协调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位置,是拜登为坎贝尔专门设定的,不过,常务副国务卿这把交椅,坎贝尔能不能坐上还不一定。

准备提名只是开始而已,等着坎贝尔的是审查,只有审查顺利完成,他才能获得正式提名,但是美国参议院在提名确认方面正在遭遇“严重瓶颈”,上任之事只能说是八字才有一撇。

即便上任了,等着坎贝尔的路也是难走的,拜登是看到的是他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价值,是对中国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意识到当下最大问题不是“中国是否崛起”而是“美国还能否在本地区发挥历史作用”的清醒。

拜登觉得喊话“独立”的坎贝尔可以在中美关系上大有可为,但在近年来,坎贝尔对中国的恶意,其实是被招招化解了的。

就说他鼓吹的“全球对中国政策强烈反对”,汪文斌一句“这个说法还是用来形容美国自己最为恰当”就将形势扭转。

再言坎贝尔一边标榜自己完全认识并且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一边又支持将“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

对华情醒用在坎贝尔的身上好像是不合适的,即便能上台,他在对华关系上的发挥也只会是非常有限。

因为拜登对中国的态度是明的,就是排挤,就是仇视,他只能顺从,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大打击力度,借此烘托自己的身价。

美国爱好将自己的衰弱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但一塌糊涂的经济形势,却让他们不得不向中国“求援不然布林肯也不会明知不受欢迎还要硬着脸访华。

布林肯都需要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往中国跑一趟,坎贝尔又该如何在形势自己国家已经不占上风的时候给中国找不痛快?

迫不及待的推人出来宣告着的是拜登的慌张和黔驴技穷,但坎贝尔真的能够成为人物吗?

世界不会给这些倒行逆施的政客太多时间,见惯风浪的中国只等着看美国和坎贝尔如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56

趣闻楼阁

简介:趣闻成录,供君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