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沦陷,八路军办事处在桂林成立。李克农作为办事处的负责人,带着家人来到了桂林。
在桂林的时候,李克农犯了自己特工生涯中很严重的一个错误,他在身边有人的情况下,主动和一个国民党军官打了招呼。
这个国民党军官是谁?只是打个招呼,怎么就成犯错了呢?

这个人叫谢和赓,是直接受周总理和李克农领导的一名红色特工。
谢和赓是广西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辈都是读书人,父亲也是方圆有名的大儒。即便到了民国,他们家在当地的声望依旧不低。

谢和赓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十分聪慧了。大人读书的时候,他在旁边就津津有味地听着,虽然什么都不懂,但就是不肯离开。
家里人都觉得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觉得他能继承祖辈的衣钵。后来等到他长大一点,那些启蒙书籍更是完全难不倒他。

那些书只要他看上两三遍,就能记得差不多,诗词歌赋更是背了不少。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以后会继承祖辈的衣钵,或醉心学术,或教书育人。
不管怎么样,他都会慢慢长成父辈的样子,沿着祖祖辈辈规划好的这条路走下去。

然而他出生在最混乱、最动荡的时代,那是一个容不下三尺讲台、容不下书生意气的时代。他出生在那个时代,就注定了不会按照祖辈的路走下去。
内战使得国内民不聊生,列强也对我国虎视眈眈,莘莘学子一腔热血,欲以己身扛起重担,为国家、为百姓寻一条出路。

在那个年代,学校是思想最开放的地方。学生们思想碰撞,他们在辩论中拨开迷雾,找到那条真正的救国之路。
也正是在学校,谢和赓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对他来说,革命思想和他之前接触到的思想都不一样,但却非常吸引他。

他离家之后,看到了太多乱世中的悲欢离合,他第一次对自己读过的书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书中,都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拯救这个社会。
而在学校接触的革命思想,则告诉他如何拯救这个社会。但这对他只是思想上的启蒙,真正让他走向革命的,还是他的二哥。

他的二哥谢铁民,从中学的时候就加入到爱国运动中,多次组织过救亡图存的活动。1925年的时候,谢铁民加入我党,成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对于这个弟弟,谢铁民也非常喜欢,在家的时候经常给他讲革命思想。在双重启蒙下,谢和赓心中萌发了革命的种子。

然而很快,变故突生,大革命失败了,二哥也受到了国民党的通缉。谢和赓永远忘不了,那天二哥回家的时候,抓着他的肩膀告诉他,革命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二哥带着东西匆匆出了门,等再得知二哥的消息时,就是二哥的死讯了。

为了震慑革命志士,谢铁民和一批被捕的我党党员被处决。谢和赓听说,二哥被捕的那天,刚拿到一批刊印好的革命读物。
只可惜这些读物没能交到其他人手里,就被人胡乱扔在了地上,任由众人踩踏。

得知二哥死讯之后,谢和赓非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选择了迎难而上。他开始四处寻找一些革命书籍,丰富自己对革命的认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带给了谢和赓很大的震动。他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们的国家就要永远这样沉寂下去吗?

他有匡扶社稷之志,但想到国民党的政府就不禁摇头。国民党政府不是好去处,真正有救国之志的人在国民党反而被埋没。
那应该去哪里呢?谢和赓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二哥当年说的我党。然而当时我党受到老蒋的围剿,他没有入党渠道。

但他听说冯玉祥的部队积极抗日,所以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中。但他并不知道,当时冯玉祥的部队中,就有我党的人。
留在冯玉祥部队中的人,是我党的特工宣侠父。宣侠父曾经上过黄埔军校,后来被老蒋开除,被安排到了西北军中。

冯玉祥有抗战之心,宣侠父有才能,两人合作得很不错。谢和赓加入西北军之后,宣侠父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
谢和赓大胆正直,性格更是嫉恶如仇,这样的性子让他吃了很多苦头。但宣侠父发现了他,得知他二哥是谢铁民的时候,就决定将他介绍入党。

在入党之后,他被安排到了冯玉祥身边。然而抗日同盟军的失败,也让冯玉祥失去了军权,谢和赓被调到了广西。
这次让他去广西,中央是给了他任务的。中央让他想办法接近桂系的白崇禧,引导白崇禧站在抗日战线上。

白崇禧当时已经是桂系领导者,在国民党也是手握大权的人物。但谢和赓和白崇禧是老乡,甚至谢家还和白家是世交。
而谢和赓入党一事是机密,所以当时没人知道谢和赓的身份。想要影响桂系,谢和赓是最合适的人。

在宣侠父的帮助下,谢和赓拿到了李济深签署的通行令,顺利回到了广西。谢和赓有文化,也在西北军中工作过,很快就得到了白崇禧的信任。
虽然他得到了白崇禧的信任,但这也意味着他更危险了。为了保障他的安全,特科决定他直接受周总理和李克农的领导。

他一边和周总理保持联系,一边给白崇禧等人出主意。他写了很多关于如何建设广西的文章,这让白崇禧对他更加信任。
后来他被调到白崇禧身边,作为白的文字秘书。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老蒋邀请白入京商议要事。

白崇禧害怕老蒋对自己动手,和谢和赓商量应该怎么办。在谢和赓的劝说下,白崇禧决定带他一起去南京。
从籍籍无名到被白崇禧信任,他用了三年的时间,之后他就一直陪伴在白崇禧身边,帮助我党得到了很多秘密情报。

然而在1938年的时候,八路军办事处在桂林成立,李克农也被调到桂林。两人同在桂林工作,接触的次数就比较多。
李克农知道谢和赓的身份,但一般情况下两人也会装作不熟。然而有一次,李克农和谢和赓迎面遇上了。当时他身边有人,但他却和谢和赓打了招呼。

其实李克农之所以敢和谢和赓打招呼,是因为他身边的人也都是我党的特工。但周总理知道这件事之后,却将李克农叫到身边训斥了一顿。
周总理之所以这么生气,也是有原因的。搞情报的人都危险,尤其是这种潜伏在敌军高层的人,更是危险至极。

这样的人的身份,越少的人知道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周总理要和谢和赓单线联系的原因。虽然李克农身边的也是我党的特工,但多一个人知道谢和赓的身份,谢和赓就多一分危险。
像他这样单线联系的人,每一个的身份都是绝密。

虽然规定很严苛,但这都是通过血淋淋的教训得来的。李克农身为特工之王,不可能不知道这种危险,只不过他当时确实没想到。
周总理刚说了两句,他就想到了自己一时冲动可能带来的后果,瞬间出了一身冷汗。周总理看到他的脸色变了,也知道他想明白了。

但周总理还是没能消火,他告诉李克农,要是谢和赓因此事暴露了,那李克农要负全责。
幸运的是,谢和赓并未因此事暴露身份,但这件事也成了李克农懊悔终身的事。这件事发生后,他每次遇到什么事之前都会先自省,这也是给了他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