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真人、茫茫大士究竟来自何方?

不觉有红楼 2024-03-17 21:08:59

作者:姬健康

跛足蓬头的渺渺真人、癞头跣脚的茫茫大士两仙是《红楼梦》故事导引收缘、禳灾解厄的关键角色,不可或缺。

“真人”是道教术语,泛称成仙之人,如《长生殿》写唐明皇“原是孔升真人”; "大士"是佛教称谓,专指高僧,如观音大士。关于两仙师从何处来,专家学者、红学爱好者解读得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他们始终没把着重点放在文化/文学对比上,而将注意力放在索隐猜谜上。索隐虽是个中性词,但与附会一粘边,便无法否认它被人蔑视的成份,索隐的短处就在于没有文史记载的依据,全凭天马行空,纵情驰骋,美则美矣,最终都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红学研究的最终出路还是得回归它的唯一正确方法:文学/文化对比。渺渺真人、茫茫大士两仙,从《红楼梦》全书叙事构思和进程来分析,完全没必要写两个神仙,一人足可完成使命。为什么作者要写成两人呢?“渺渺”和“茫茫”,本身是一个汉语单词:“渺茫”,怎么会分化成两个叠词的?盖因它的词源有“两渺茫”之说,即来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此诗怎解?就是:想当初杨贵妃含情脉脉凝视唐明皇谢恩后,现已一别两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渺茫难以相见。“渺”和“茫”都有浩若烟云、无边无际的意思,其中当然渺无人迹,是神仙出没的地方。所以洪昇在创作《长生殿》的时候,在开场戏《传概》中就写道:

地下人间两渺茫。

然后洪昇在戏中将“渺茫”分拆开,用叠词“渺渺”和“茫茫”重复地写入多场戏中,如“渺渺魂无觅”(《得信》)、“仙籍意茫茫”(《仙忆》)等。如果都摘引出来显得啰嗦,就将最有代表性的《冥追》这出戏同时出现的展示一下:

我杨玉环随驾西行,刚到马嵬驿内,不料六军变乱,立逼投缳(即自缢——笔者注)。......我一灵渺渺,飞出驿中。

......且住,一望茫茫,前行无路。

“渺渺”和“茫茫”在《长生殿》中成了杨贵妃与唐明皇天人相隔的屏障,也是他俩最终越过这道屏障得到重圆的象征。所以洪昇在构思《红楼梦》时将宝黛故事的导引收缘神仙角色写成两人,一个是“渺渺真人”,另一个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戏里的化身“临邛道士鸿都客”最终“将手中拂子,掷作仙桥,引到月宫”让唐明皇与杨贵妃团圆(《重圆》)。这是“两渺茫”的“两”如实还原。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真实的结果。

也许有人并不会承认,认为笔者没有根据,或是巧合,或是附会。好吧,我们看史料事实。还记得《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玉所出灯谜诗吗?全诗如下: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欷歔答上苍。

请看,“天上人间两渺茫”,从“地下”换到“天上”全句照搬,“提防”是清代以来戏曲界提到《长生殿》的代名词,“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前指《千钟禄》,后指《长生殿》。“琅玕节”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指竹的生日,一指道家的七夕节。竹子生日与本题无论如何也挂不上勾,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正是《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点戏的《乞巧》,也就是《长生殿》第二十二出戏《密誓》,乞巧节过后,紧接着就是第二十三出戏《陷关》及第二十四出戏《惊变》,讲安史之乱骤发,是《长生殿》李杨悲剧的开始;再之后就是李龟年大唱“不提防”的《弹词》,正是贾敬生日宴上王熙凤最后点定“也就是时候了”的终场戏。这一连串的传承创作构思安排都是巧合吗?乞巧节过后能不提防“惊变”吗?

蔡义江曾讲解“天上人间”是从南唐朝后主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里借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曹唐诗中来,我们先不说《长生殿》下场诗有多首引用曹唐诗,李、曹两位都是白居易的后辈,引用典故不可能违反自然规律前人引用后人,你可能不知道曹唐诗也是从《长恨歌》里借用的(曹唐比白居易晚二十多年):“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加上“一别音容两渺茫”,可证“天上人间两渺茫”全句的源头都在《长恨歌》。还有人说“鸾音鹤信”取之唐·罗隐《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诗,鸾和鹤都是神话中的仙鸟,可传递上天的音讯。罗隐虽是洪昇的杭州同乡(《长生殿》下场诗也有引用罗隐诗),但洪昇在《长生殿》多出戏里描述了要将唐明皇的思念通过“鸾音鹤信”带给杨贵妃:

驾鹤骖鸾去不返,空回首天上人间(《仙忆》)

闻有青鸾信远颁(《寄情》)

九天青鸟使,一幅紫鸾书(《觅魂》)

此道符章,鹤翥鸾翔(《觅魂》)

鸾骖碧汉,鹤返辽阳(哭像》)(“辽阳”指辽东,引晋·陶潜《搜神后记》神仙丁令威化鹤归辽典故,丁原辽东人。笔者注)

唐明皇得知杨贵妃身处蓬莱仙院的音讯并约定中秋之夕在月宫重圆的戏就叫《得信》:

蘅芜烧尽魂来否?望断仙音。(仙音就是鸾音。笔者注)

鹤转瀛洲,信物携将远寄投。

海外传书怪鹤迟。

这个“蘅芜”就是宝钗住所“蘅芜院”的来历。“鸾音鹤信”都表现在唐明皇寄托仙鸟捎信给杨贵妃的几出戏里。“欷歔”,有的版本作“唏嘘”,两词通用,意为感叹、抽泣,《长生殿》多出戏里呈现:

悲此日,忆当初,欷歔(《神诉》)

欷歔,哭哀哀泪渐枯(《改葬》,连唱三遍)

欷歔掩面(《雨梦》)

“好把欷歔答上苍”,意为把这种极度哀伤的情状报告给天神。不说“长生秘殿倚青苍”(《舞盘》),请看《长生殿·觅魂》道士鸿都客召魂后的结束诗:

与招魂魄上苍苍。

面对这样的文学/文化对比的事实,还是会有人将信将疑的,因为他们中曹毒太深,或自有索隐,不能自拔。我们再看一个事实吧,宝玉灯谜诗“鸾音鹤信须凝睇”,其“凝睇”一词,这个总不能算常用词、多见词吧?请对照《长恨歌》的“含情凝睇谢君王”,短短的一首灯谜诗28个字,不算其他因素,就有“天上人间”“两渺茫”“凝睇”与其撞车,你还能说是巧合吗?难道不是洪昇一个人的手笔吗?不然你用十张嘴来解释这其中的偶然性!

我们把白居易、洪昇、《红楼梦》作者的诗放在一起比较: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长恨歌》,源头)

含情凝睇谢君王(《长生殿·寄情》下场诗)

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源头)

地下人间两渺茫(《长生殿·传概》)

天上人间两渺茫(《长生殿·尸解》下场诗)

天上人间两渺茫,......鸾音鹤信须凝睇(《红楼梦》)

洪昇的《长生殿》取材于《长恨歌》(之一)是文学常识,《红楼梦》难道也取材于《长恨歌》?如果你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你怎么解释?关键是不在于这一首,《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每一首都有《长生殿》的影子,请深入了解一下。

“渺渺真人”、“茫茫大士”真的象有些红迷所讲解的来之某神秘之处吗?你错了,再也不要沉迷于索隐猜谜了。《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在介绍跛足道士(即渺渺真人)时有一句诗:“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请看《长生殿·觅魂》描写道士鸿都客应诏上天入地寻觅杨贵妃传信的文字记载:

(道士对织女)谢娘娘与咱、与咱方便,把玉人消息亲传。......(织女)那东极巨海之外,有一仙山,名曰蓬莱。......(道士)元来只隔着弱水三千,溟渤风烟。

南对北,东对西,东海对面无疑是弱水西了。此时此刻,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我们还能否认渺渺真人、茫茫大士是来自《长生殿》吗?《红楼梦》难道不是洪昇的手笔吗?本文所陈述的文史相合的事实,也同时解答了宝玉灯谜诗的谜底,并不在于什么物件,而是蕴含开元天宝遗事,只有洪昇才会这样写,与曹雪芹风马牛不相及。

0 阅读:0
不觉有红楼

不觉有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