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位名闻天下的祖父,也有一位傲视群雄的主公,这就注定他终将成为一位悲情英雄。他生在恶日,要不是祖父认为他终将不凡,恐怕一出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流浪东晋后,他与主公一见如故,从此为王前驱,决胜疆场,凭着骄人的战绩,赢得了主公的评语“成吾霸业者,真卿也”。他是绝杀主公竞争对手刘毅的谋主,更是荡平关中覆灭后秦的先锋。然而,在那个南北融合尚未完成的时代,他的一切功勋不会让他安享尊荣,只会让他背负更大的原罪,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枪下,反而被同僚的暗箭所杀。他就是东晋末年的征虏将军王镇恶。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节日,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那时的人们认为,在端午日这天,青龙七宿会飞升至正南中天,也就是《易经》乾卦所谓“飞龙在天”。此时,青龙处于大吉之位,因此端午很自然地被看作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再后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端午日以身殉国,端午节从此成为人们纪念屈原传承中华美德的日子,并由此诞生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可是,在中国古代北方很多地区,却反其道而行之,长期把端午日视为“恶月恶日”,东汉王充在其所著的《论衡》中就说“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为此民间甚至流传“不举五月子”的说法,认为端午日出生的婴儿,长大了会祸害父母,因此不宜抚养,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从祛病驱邪的朴素思想出发,认为端午日这天,阳气最盛,蜈蚣、毒蛇、蝎子、蟾蜍、壁虎等五毒纷纷出来祸祸人类,是非常不吉利的。为此,人们挂艾草,喝雄黄,跳钟馗,用各种方法驱除毒虫邪祟,祈求平安。这些习俗与上面提到的习俗最终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端午文化。一般认为这一习俗从战国就开始流行。此俗在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民间逐渐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端午节最早是源自先秦时期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的说法,从而在这一天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驱毒辟邪,诸如挂菖蒲、悬艾叶、薰苍术、沐兰汤、饮雄黄酒等,然后经过历代纪念先贤活动的加入,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端午节。
关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说法的原因,这在先秦文献,《礼记》、《吕氏春秋》、《夏小正》、《大戴礼》等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大致由于星象、气候以及古时瘟疫流行有关,出于对未知世界的不了解,因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并延伸为五月五日出生的人是不祥之人,会给门户造成危害,因而此日生人多被予以偏见或抛弃。
王镇恶
就在人们对端午日爱恨交织情结最为炽烈的时候,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男婴在这一天呱呱坠地,用一个特别的名字向恶月恶日发起了挑战。他就是东晋末年的征虏将军王镇恶。
恶日出生命格不凡王镇恶生于宁康元年五月初五(373年6月11日),这一天正是端午节。“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
可惜,王镇恶还没得及去镇压天下之恶,那位名动天下的祖父就与世长辞了,没机会再对自己看好的小孙子耳提面命了。
正是因为祖父的坚持,王镇恶才能拥有好的成长环境,不至于变成一个天憎人厌的倒霉孩子,所以王镇恶总是以祖父为榜样,刻意走儒将的道路。他博览群书,意略纵横,果决能断,虽不善于骑马射箭,但对军事指挥门儿清,可谓天赋异禀的将帅之才。
当王镇恶在长安享受岁月静好的少年生活时,被胜利膨胀的前秦天王苻坚遭遇了淝水之战,前秦帝国随之土崩瓦解。太元十一年(386年),十二岁的王镇恶被迫跟着叔叔王曜一起逃离战火纷飞的长安,来到了人地两生的东晋荆州,过起了寄人篱下的侨居生活。在逃亡途中,王镇恶曾寄食于渑池乡绅李方家中,颇受优待。“尝寄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谓方曰:‘若遭遇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方答曰:‘君丞相孙,人才如此,何患不富贵。至时愿见用为本县令,足矣。’”
王镇恶
王镇恶在荆州期间,苦读兵书,喜欢谈论军国大事,像祖父一样积累名望,静待天时。
此时的东晋在老成持重的谢安死后,也陷入了内部纷争之中。借助北府兵杀出重围的刘裕急需人才,有人遂于义熙五年(409年)向他推荐了名声鹊起的王镇恶。“广固之役,或荐镇恶于高祖,时镇恶为天门临澧令,即遣召之。既至与语,甚异焉,因留宿。明旦谓诸佐曰:‘镇恶,王猛之孙,所谓将门有将也。’即以为青州治中从事史,行参中军太尉军事,署前部贼曹。拒卢循于查浦,屡战有功,封博陆县五等子。”
主动出击提前收功在刘裕攻灭慕容氏的南燕和剿杀卢循后,地位越来越高,让昔日的战友刘毅感到极其不爽。同样有野心的刘毅不甘居于刘裕之下,开始暗中积蓄实力,准备与刘裕过招。刘裕早就看出刘毅不是善茬,却又不好在其反状未明之际除之,也在等待时机翦除对方。王镇恶看出二刘同姓不同命,就对刘裕说:“公若有事西楚,请赐给百舸为前驱!”看着跃跃欲试的王镇恶,刘裕含笑不语。
义熙八年(412年)九月初,主政荆州的刘毅偶染风寒,就以此为借口,上书请求朝廷允许其堂弟、时任兖州刺史(此兖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兖州,而是东晋侨置的)的刘藩到荆州做他的副手,替他处理荆州事务。知道二刘不睦内情的人见状,纷纷担心刘毅将刘藩招至身边欲图不轨。对此,刘裕并不在意,反而答应了刘毅的请求,只是让刘藩先行进京陛见。
刘藩不疑有他,兴冲冲地从驻地广陵(在今江苏扬州)进入建康。刘裕随即借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名义发布诏书,痛陈刘毅反状,然后以刘藩与兄同谋,勒令自杀。与此同时,刘裕于九月十五日率军从建康出发,赶往江陵。二十九日,刘裕大军赶到姑孰(在今安徽当涂)。刘裕担心自己所率大军目标过大,行动迟缓,就命参军事、加振武将军衔的王镇恶率领龙骧将军蒯恩乘百余艘战船,作为先锋,先行赶赴江陵。“九月,大军西讨,转镇恶参军事,加振武将军。高祖至姑孰,遣镇恶率龙骧将军蒯恩百舸前发,其月二十九日也。戒之曰:‘若贼知吾上,比军至,亦当少日耳。政当岸上作军,未办便下船也。卿至彼,深加筹量,可击,便烧其船舰,且浮舸水侧,以待吾至。慰劳百姓,宣扬诏旨并赦文、及吾与卫军府文武书。罪止一人,其余一无所问。若贼都不知消息,未有备防,可袭便袭。今去,但云刘兖州上。’镇恶受命,便昼夜兼行,于鹊洲、寻阳、河口、巴陵守风凡四日;十月二十二日,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
距离江陵城还有五六里时,刘毅部将朱显之率领十几名骑兵和数十名步兵拦住了去路。朱显之上前盘问对方身份,王镇恶的士兵照旧回答是刘兖州来了。朱显之认得刘藩,闻听后立刻驱马上前参拜。“未至城五六里,逢毅要将朱显之,与十许骑,步从者数十,欲出江津。问是何人,答云:‘刘兖州至。’显之驰前问藩在所,答云:‘在后。’显之既见军不见藩,而见军人担彭排战具,望见江津船舰已被烧,烟焰张天,而鼓严之声甚盛,知非藩上,便跃马驰去告毅:‘外有大军,似从下上,垂已至城,江津船悉被火烧矣。’行令闭诸城门。镇恶亦驰进,军人缘城得入,门犹未及下关,因得开大城东门。大城内,毅凡有八队,带甲千余,已得戒严。蒯恩入东门,便北回击射堂,前攻金城东门。镇恶入东门,便直击金城西门。”“镇恶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又遣人以诏及赦文并高祖手书凡三函示毅,毅皆烧不视。”“金城内亦未信高祖自来。有王桓者,家住江陵,昔手斩桓谦,为高祖所赏拔,常在左右。求还西迎家,至是率十余人助镇恶战。下晡间,于金城东门北三十步凿城作一穴,桓便先众入穴,镇恶自后继之,随者稍多,因短兵接战。”“镇恶军人与毅东来将士,或有是父兄子弟中表亲亲者,镇恶令且斗且共语,众并知高祖自来,人情离懈。一更许,听事前阵散溃,斩毅勇将赵蔡。毅左右兵犹闭东西阁拒战,镇恶虑暗夜自相伤犯,乃引军出,绕金城,开其南面,以为退路。毅虑南有伏兵,三更中,率左右三百许人开北门突出。初,毅常所乘马在城外不得入,仓卒无马,毅便就子肃民取马,肃民不与。朱显之谓曰:‘人取汝父,而惜马不与,汝今自走,欲何之?’夺马以授毅。”
刘毅
刘毅在儿子家中一耽误,就让王镇恶的军队赶上了。见到王镇恶摆开阵势准备拿人,自知不敌的刘毅转头又向蒯恩的部下杀去。蒯恩在此前的战斗中一马当先,用力过猛,早已是疲惫之师,见到杀红眼的刘毅如何挡得住?不过,刘毅虽然仗着胯下宝马冲出包围,其部下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一路腿着的他们要么被蒯恩、王镇恶的军队围杀,要么在路上跑丢了。
“刘裕自率众讨毅,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军至豫章口,于江津燔舟而进。毅参军朱显之逢镇恶,以所统千人赴毅。镇恶等攻陷外城,毅守内城,精锐尚数千人,战至日昃,镇恶以裕书示城内,毅怒,不发书而焚之。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战。众知裕至,莫有斗心。既暮,镇恶焚诸门,齐力攻之,毅众乃散,毅自北门单骑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缢。经宿,居人以告,乃斩于市,子侄皆伏诛。毅兄模奔于襄阳,鲁宗之斩送之。”至此,刘毅这股东晋朝堂上最大的反刘裕势力就被王镇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搞定了。
这一战王镇恶不等不靠,在敌人尚未作出反应前就给予其雷霆一击,表现出了良好的军事素质和过人的胆识。事后,王镇恶摸着受伤的虎口也是暗自庆幸。“镇恶身被五箭,射镇恶手所执槊,于手中破折。江陵平后二十日,大军方至。署中兵,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以讨刘毅功,封汉寿县子,食邑五百户。”
剿灭叛蛮追讨乱贼东晋定鼎建康后,与南方少数民族土著打交道的机会大大增加。一些土著慑于东晋威势,归降朝廷;也有一些部族仗着地头蛇优势,非要与晋廷作对。一位名叫向博抵根的蛮族首领占据阮头,常常与晋廷叫板。刘裕对此非常反感,就让王镇恶率军前往讨伐。
驻军荆州的王镇恶在临行前向接替刘毅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请求,让他派些兵马作为自己的后援。毕竟南方山深林密、蛇虫烟瘴,自古就不好搞定。司马休之答应派部将朱襄率军助战。
司马休之
哪知,就在王镇恶东下讨贼期间,建康那边又出幺蛾子了。原来是司马休之与刘裕闹翻了。司马休之是司马懿六弟司马进的后人,祖上曾为谯王。到了他这一代,离皇室已经较远了,不过,既然身上流着司马家的血,又手握大镇颇得民心,自然要维护司马家的帝统,这就与专权的刘裕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刘裕忌惮司马休之在荆州的声望,不便直接对他动手,就拿司马休之留在建康的儿子说事。
义熙十一年(415年)正月,刘裕命人逮捕恶少司马文宝,依法将其处死。这本来也很正常,可是刘裕不依不饶,进而指责司马休之纵子行凶,然后于二十七日便发兵西上。见刘裕故意小题大做,司马休之知道难以幸免,遂连结雍州刺史鲁宗之一起举兵迎战。“会高祖西讨休之,镇恶乃告诸将曰:‘百姓皆知官军已上,朱襄等复是一贼,表里受敌,吾事败矣。’乃率军夜下,江水迅急,倏忽行数百里,直据都尉治。既至,乃以竹笼盛石,堙塞水道。襄军下,夹岸击之,斩襄首,杀千余人。镇恶性贪,既破襄,因停军抄掠诸蛮,不时反。及至江陵,休之已平,高祖怒,不时见之。镇恶笑曰:‘但令我一见公,无忧矣。’高祖寻登城唤镇恶,镇恶为人强辩,有口机,随宜酬应,高祖乃释。休之及鲁宗之奔襄阳,镇恶统蒯恩诸军水路追之,休之等奔羌,镇恶追蹑,尽境而还。除游击将军。”
斩关灭国首入长安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后,就将矛头指向了盘踞关中的后秦姚氏政权。王镇恶将在刘裕攻灭后秦的战争中军功显赫,也将招致杀身之祸,所谓祸福无常在王镇恶的身上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后秦国主姚兴攻击东晋的雍州(侨置,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姚兴此举不仅吃了败仗,而且还给刘裕北伐提供了极好的口实。姚兴攻晋无功,不久就薨逝了,太子姚泓即位。姚泓素无威望,众兄弟自然不服,遂引兵互相攻杀,致使关中大乱。先是西秦乞伏政权犯边,接着并州匈奴聚众叛乱,与此同时,胡夏赫连勃勃也来打秋风。听到后秦内外交困的消息后,刘裕决定北伐。八月,刘裕以王镇恶为参军兼龙骧将军,率军为前锋。“十二年,高祖将北伐,转镇恶为咨议参军,行龙骧将军,领前锋。将发,前将军刘穆之见镇恶于积弩堂,谓之曰:‘公愍此遗黎,志荡逋逆。昔晋文王委伐蜀于邓艾,今亦委卿以关中,想勉建大功,勿孤此授。’镇恶曰:‘不克咸阳,誓不复济江而还也!’”此话拿功成身死的邓艾打比方,可谓意味深长,不知道王镇恶读懂没有?
为了一击毙命,刘裕共动用了五路军马征讨后秦:王镇恶与檀道济率步兵为前锋,从淮、淝向许昌、洛阳进攻;沈林之等率水军从荥阳走黄河,同样直指洛阳;朱超石等由襄阳经阳城,策应王镇恶,从南面攻击洛阳;沈田子、傅弘之由襄阳直趋武关,牵制关中秦军;王仲德经泗水过巨野泽入河水。
檀道济
王镇恶继续发挥急先锋的长技,与檀道济强强联手,在后秦境内一路过关斩将,所向皆捷。秦将王苟生献漆丘(今河南商丘东北)降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则以项城降檀道济。其他秦国将校也有样学样,纷纷望风归降。十月,王镇恶与檀道济成功会师于成皋(在今河南荥阳西北)。在迫降阳城与荥阳后,晋军兵临洛阳。
洛阳守将姚洸向长安求救,秦主姚泓自顾不暇,只派出步骑一万三千人前往助守,同时遣并州牧姚懿进屯陕津(茅津)作为后援。
姚洸手里的兵多了些,就有些膨胀,不肯采纳部将赵玄集中兵力固守金墉(在今洛阳西北)以待援军的建议,反而分兵扼守各处险要。这样一来,洛阳城中本就不多的守军被拆分得更加稀薄,就给王镇恶等晋将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不久,成皋、虎牢和柏谷坞的守军相继出降,赵玄不屈战死。晋军云集洛阳城下,姚洸被迫率领仅剩的四千守军出降。
王镇恶继续马不停蹄地杀向关中。在经过渑池时,王镇恶想起了当年对自己有恩的李方,遂登门拜见李母,厚加酬谢,同时如约任命李方为渑池县令。如此看来,王镇恶确实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只可惜生在人心不古的乱世。
在各路大军陆续出发后,刘裕也于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留下三子刘义隆镇守彭城,然后亲率水军主力西进,灭秦大战的高潮就此揭开。
刘裕灭后秦示意图
按照刘裕此前的部署,前锋各军占据洛阳后,要等待后续大军会合再兵发关中。然而,身在一线的王镇恶发现后秦诸姚并没有因大敌当前而捐劝宿怨,反而互杀得更加疯狂,导致战略要地潼关兵力空虚,立刻敏锐地意识到灭秦之机在此一举。于是,他果断地在二月攻下渑池后,就遣司马毛德祖攻打后秦弘农太守尹雅于蠡吾城(在今河南洛宁西北),自己则引兵疾趋潼关。
看到晋军杀来,潼关守将姚绍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姚绍是秦国宗室老将,在后辈们的群殴中站队姚泓,受命镇守潼关后更是兢兢业业,让善于突袭的王镇恶一时也找不到漏子。
王镇恶进军太快,所携军粮不多,如今面对难以逾越的潼关天险,顿时陷入了断炊的困境。王镇恶一面到弘农去收取义租缓解困难,一面派人驰告刘裕,请求速发粮草和援军。
哪知,王镇恶的求援使者却被刘裕给噎回去了。原来,此时刘裕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率领的水军从淮泗进入黄河,逆流而上,遭到北魏司徒长孙嵩督率魏军的袭扰,进展不太顺利。所以,刘裕让王镇恶就别想援军的事了,还是多想想怎么击破潼关吧。
王镇恶见状,索性安下心来,全力对付姚绍。姚绍听说王镇恶缺粮,也想给对方点颜色看看。毕竟姚大将军当年也是横行关中的猛士,如今让一个后辈堵在城中不敢出来,实在没脸见人。哪知,姚绍派出的军队却遭到了王镇恶的算计,一下子就折损了千人,让本就因内乱而兵力不足的姚绍不由得一阵心痛。姚绍被迫撤入关城,依险据守。
东晋形势图
不久,惦记王镇恶粮袋子的姚绍又命人率军进击晋军后方粮道,却让晋将沈林子击败,前去劫粮的秦军被斩杀殆尽。消息传到关上,早已因数月征战而油尽灯枯的老将旧疾复发,于当日病亡。东平公姚瓒接过指挥权,姚瓒年轻气盛,总想打个胜仗以壮军威,听说王镇恶不好相与,就转而偷袭沈林子,却被对方反杀,只得带兵后退。
八月,刘裕赶到潼关,召集诸将商议进取之策。“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渭。伪镇北将军姚强屯兵泾上,镇恶遣毛德祖击破之,直至渭桥。”
眼见晋军在自家后院杀得如入无人之境,姚瓒也急忙回军救援。刘裕见姚瓒转身,也率军随后追来。最终,姚瓒屯军灞水以东,姚泓则屯驻逍遥园,这对苦命的秦国君臣准备做困兽之斗。
姚泓
此时,王镇恶水军的艨艟战舰已进至渭河浮桥附近。“镇恶所乘皆蒙冲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羌见舰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乘行船人,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惋,咸谓为神。镇恶既至,令将士食毕,便弃船登岸。渭水流急,倏忽间,诸舰悉逐流去。时姚泓屯军在长安城下,犹数万人。镇恶抚慰士卒曰:‘卿诸人并家在江南,此是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去,岂复有求生之计邪!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则无遗类矣。’乃身先士卒,众亦知无复退路,莫不腾踊争先。泓众一时奔溃,即陷长安城。泓挺身逃走,明日,率妻子归降。城内夷、晋六万余户,镇恶宣扬国恩,抚尉初附,号令严肃,百姓安堵。”
听说刘裕即将来到长安的消息后,王镇恶亲自赶到灞上迎接。“高祖将至,镇恶于灞上奉迎。高祖劳之曰:‘成吾霸业者,真卿也。’镇恶再拜谢曰:‘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焉!’高祖笑曰:‘卿欲学冯异也。’是时关中丰全,仓库殷积,镇恶极意收敛,子女玉帛,不可胜计。高祖以其功大,不问也。进号征虏将军。时有白高祖以镇恶既克长安,藏姚泓伪辇,为有异志。高祖密遣人觇辇所在,泓辇饰以金银,镇恶悉剔取,而弃辇于垣侧。高祖闻之,乃安。”
将校离心冤死军中王镇恶等诸将在前方打得热火朝天,刘穆之在后方则是忙得四脚朝天。论起来,刘穆之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刘裕是刘邦之弟楚王刘交之后,二刘都算是汉室后裔。当刘裕还是北府军将领时,刘穆之便投靠刘裕,从此为他“内端谋猷,外勤庶政”,是当之无愧的谋主。每次刘裕出征,总是让刘穆之总掌后方,才能安心征伐。当刘穆之病逝的噩耗传来,一向刚强的刘裕如遭雷击,石化当场。从巨大悲痛中清醒过来的刘裕,立刻意识到东晋朝廷在刘穆之辞世必然暗潮汹涌,为了大业,他必须赶回建康,安定人心。
于是,刘裕匆匆地离开长安。此时的晋军久战思归,也不想留在关中,正好跟着刘裕一起东返。不过,刘裕对好不容易克复的长安,也舍不得放弃,就留下年仅十二岁的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镇守长安,同时让王镇恶出任征虏将军、领安西司马、冯翊太守,辅佐刘义真守卫长安。
在刘裕看来,王镇恶本就是关中人,由其留守关中自然易得民心。不过,长安距离建康太远,已深具帝王权术的刘裕对王镇恶并不特别放心。在他看来,北方过来的人都怀有二心,一旦时机到了,难免会作妖。再加上当年王猛治理关中,深得民心,而王镇恶又屡战屡胜成为军中翘楚,这一切都让刘裕忧心。
刘裕
为了制衡天高皇帝远的王镇恶,刘裕又留下与其素来不和的大将沈田子。“田子及傅弘之等并以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屡言之高祖。”“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这就是暗示沈田子监督王镇恶,也等于在将领中种下猜疑的种子。
刘裕离开长安后,赫连勃勃大军逼近,沈田子害怕夏军势大,没有主动出击。王镇恶对总指挥王修说:“公以十岁儿付吾等,当各思竭力,而拥兵不进,寇虏何由得平!”沈田子对此非常恼火。于是沈田子派人请王镇恶到将军傅弘军中共商军情。王镇恶不疑有他放下了戒备,只带着几个人就来到傅弘军中,刚到了傅营,沈田子当即命手下将没有防备的王镇恶当场砍死!时年四十六岁。“高祖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及俱出北地,论者谓镇恶欲尽杀诸南人,以数千人送义真南还,因据关中反叛。田子与弘之谋,矫高祖令诛之,并力破佛佛,安关中,然后南还谢罪。田子宗人沈敬仁骁果有勇力,田子于弘之营内请镇恶计事,使敬仁于坐杀之,率左右数十人自归义真。”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于自己人之手。王镇恶的一个哥哥四个弟弟都死于乱军之中。“田子又于镇恶营内,杀镇恶兄基、弟鸿、遵、渊及从弟昭、朗、弘,凡七人。是岁,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
对于王镇恶,沈林子的孙子,大文学家沈约曾如此评价“推锋直指,前无强陈,为宋方叔,壮矣哉”,颇有见地。留在后方的王镇恶儿子王灵福,得以承祧嗣爵,只可惜王家“将门有将”的传统从此断绝。
用户16xxx30
被刘裕害死的,不说那句话他就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