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大地主投奔八路成高官,毛主席担心有人不服,给了他一项特权

九文说史 2024-11-23 05:02: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1939年,延安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亲自发话:“高士一可以不交田地,他是真心抗日,敌人烧了他的家,杀了他侄子。他这种人,抗日需要。”一句话,让原本还在议论的干部们哑口无言。

毛主席为什么会为一个地主破例?高士一,这个出身河北任丘地主家庭的大户人家子弟,为何能在抗战中崭露头角,成为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中的重要一员?

家族的分裂与高士一的选择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河北陷入战火。日军快速推进,乡间到处是逃难的人群,许多大户人家的田地被洗劫一空。

高家四兄弟分家后各自经营,但都住在任丘县的“高家场”。这里是方圆几十里最富庶的地主庄园,高士一掌管着其中一大部分。

高士一排行老四,早年读过几年私塾,文化不高,但性情豪爽,深得乡民信任。

成年后,他接管家族的生意,和地方官员打交道,担任过河北省的河务委员。大家称他“高四爷”,既是尊敬,也有些畏惧。

七七事变后,日军接连攻陷北平和天津,高家庄子外,零星的流民沿着村路涌来。

高士一亲眼看到,有人背着棉被,有人抱着孩子,沿路乞讨,脸上写满恐惧。他心中一阵发紧:“做地主有什么用?鬼子来了,地再多也守不住!”

1937年10月,高士一的朋友杨琪良找到他。杨琪良是中共党员,长期在河北发展地下抗日活动。

这次来,他的目标明确:希望高士一利用家族影响力,组织一支抗日武装。

“高四爷,鬼子来了,不打退他们,老百姓活不下去。”杨琪良直言不讳。高士一没有立刻答应,只是沉默。

第二天,他从粮仓里抓了一把粮食,装进口袋,骑马跑到乡间。他一路看,一路想,终于决定:“国破了,地主也当不成。得抗日!”

不久后,高士一组织了“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自任总指挥。这支部队初期只有几十人,武器装备很差,但吸引了不少乡勇和青壮年加入。杨琪良担任政治主任,负责队伍的思想工作。

高士一的选择,让家族内部出现了激烈矛盾。

大哥高士坦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进队伍,跟着高士一一同抗日。二哥高士奎保持沉默,不说好,也不说坏。

而三哥高士芬反应最激烈,他甚至召集家族会议,当面质问高士一:“你知道杨琪良是共产党,跟他们掺和,不是毁了高家吗?”

高士一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三哥继续激动地说:“你不想想,高家多少田地,多少雇工,要是你带着兵闹下去,鬼子来了,咱家的家业保得住?”

听到这里,高士一终于开口:“我也不想闹,但国都亡了,地再多又有什么用?我们分了家,各管各的,你别拦我。”

三哥气得摔门而去,还把前来联系工作的共产党干部侯玉田软禁在家。

高士一听说后,连夜赶回庄子,硬是赔礼道歉,才把侯玉田救出。这件事,让高士一下定了决心:“家没了可以再建,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抗日武装的崛起与危机

高士一的“人民自卫军”初期发展迅速,三个月内从几十人扩展到几百人,到1938年初,已经有了三四千人。部队主要在任丘、河间一带活动,针对日军据点展开袭扰。

部队壮大后,物资成了大问题。士兵没鞋穿,军官没枪用,连粮食都供不上。

1938年春节,士兵们在大雪地里吃着稀粥,许多人眼巴巴地盯着队长,连一句话都不说。

高士一看在眼里,急得直跺脚。他对杨琪良说:“不能让弟兄们过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党组织提出召开地主绅士座谈会,动员地方富人捐款捐粮。高士一听了,主动站出来:“我带头捐五千大洋!”

高家场的大地主带头,其他人也不好推辞,不少人当场捐了几百甚至上千大洋。靠着这笔钱,部队熬过了物资最紧缺的阶段。

日军得知高士一的部队崛起后,展开了疯狂的打击。

1938年12月,日军派出五百多人,突袭高家场。他们烧毁了高家一部分房子,还抓走了高士一的侄子高万峰做人质,并放回一名家人传信:“交出高士一,放了人质。”

侄子高万峰对高士一说:“四叔,他们要我的命不要紧,不能让您屈服!”高士一当场撕毁了信件,对部队说:“家烧了可以再建,人死了不能白死。咱们抗日不投降!”

不久后,日军杀害了高万峰,并扬言再抓高士一的家人。面对威胁,高士一毫不妥协。

他对部下说:“家里的事不要管,咱们要让鬼子知道,河北人有骨气!”

从地主到八路军旅长

1939年春,“人民自卫军”被八路军冀中军区改编为独立第四支队。高士一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员,正式成为八路军一员。

和他合作的干部是来自红军的幸世修和杨琪良,政治思想和军事指挥都更加系统化。

部队改编后,高士一积极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努力学习八路军的管理经验。

同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地主身份的地方武装领导人,转变为八路军的抗日将领。

刚进八路军的高士一,面临着身份质疑。一些老红军战士议论:“地主也能当司令员?他会不会是假投诚?”

高士一听到这些话,没有解释,而是用战斗表现争取信任。

同年3月,他率部参加了河间齐会战斗。这是一场八路军与日军的硬仗,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高士一的部队歼灭了日军七百多人,缴获大量武器。

他的指挥能力受到冀中军区的高度评价,贺龙更是称赞:“高士一是打仗的好手!”

尽管战功显赫,地主身份始终是高士一的“标签”。

毛主席得知后,亲自为他平息争议:“高士一是真心抗日。他家被烧,侄子被杀,他跟共产党是认真的。”毛主席还特别批示,允许高士一家保留部分土地,以安抚其家族。

这一决定,不仅巩固了统一战线,也让高士一在八路军中站稳了脚跟。

建设抗日根据地,保卫党中央

1940年,高士一的部队被调往晋西北,参与根据地建设任务。他带领部队修工事、打游击,与敌人展开激烈对抗。

为了鼓舞士气,他常对战士们说:“党中央给了我机会,我就得替老百姓守住这片地。”

1942年,他的部队调往陕甘宁边区,担负起保卫党中央的任务。高士一在防线上巡视,常常亲自与士兵同吃同住。

他对战士们说:“延安的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死也不能让敌人踏进来。”

抗战胜利后,高士一离开部队,进入地方建设工作。他先后担任晋绥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西北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为新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建设贡献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陕西省交通厅厅长,负责接管西北交通系统。他总是亲自下乡视察,解决地方交通运输中的实际问题。

他平静地度过了晚年,1968年因病去世,享年75岁。

高士一的经历,是抗战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从地方名绅到八路军旅长,他的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家乡的抗战进程。

他的地主身份,让他在党内外饱受争议。但他的抗日行动与坚定立场,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和历史的肯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6
九文说史

九文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