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再现祥和家风。这是《弟子规四十讲》第十六讲的题目。如果浅显地只把兄弟理解为兄弟,祥和家风或许能再现,却还是不能达到通达的效果。
兄友弟恭,“兄”可以借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弟”可以参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推演开来,也许效果会好很多。
就像“首孝悌,次谨信”一样,那个“孝”不是单单指父母。对于生命中助我们茁壮成长的贵人,参照“孝”的精神内涵去对待,也是无可厚非的。
比如某一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行为举止才会看起来没那么突兀。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其实是有点偏颇了。演不好那叫演,演得好那就是真实的自己。不是演着演着就像真的了,而是演着演着就真成真的了。
心怀善念,心存敬意,常思感恩,很多原本看起来不那么圆润的事情,忽然就好办了许多。一些原本是要吃的小亏,或许就可以避免。甚至有很多时候,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忽然就有一双大手在护佑着我们。
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家扣上一顶“糟粕”的帽子。人世间最多的还是吃五谷杂粮的俗人。在这样一个世界行走,就要有一套适合这个世界的法则。
在单位或小区,出来进去的时候给保安点点头,摆出一副笑脸,好像也没什么多大的好处。等你晚归的时候,或是没有带门禁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个习惯的作用。有些东西,用到的时候,真不是能现抓过来就能用的。
我们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穷其一生都在索取。所谓的贡献,不过是自身成长的福报罢了。这些福报,有父母给的,有朋友给的,有单位给的。唯独没有一份福报是我们生来就该有的。
之所以有,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修为到了。修为到了哪种境界,福报就在哪里出现。偶尔会有偏差,但是总体基本如此。假如不该来的它来了,也很快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会处处碰壁的。有我们能力不行的,也有我们关系不到的,还有可能是资源不够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那都是我们修为不到。即使能力很强的人,依旧有被埋没的。即使是关系网很密集的,也有一不小心就塌房的。即使是资源足够,也有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总会说,谁谁谁啥也不会干,领导就是瞎了眼,为什么会欣赏这样的人。其实有时候想想,会不会是我们出了问题?是不是我们修为不到?
造成这种局面究竟是为什么?排除各种因素之后,也许就能在自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兄友弟恭,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中的含义其实是足够深远的。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却也是无往而不利的。
如果我们的人生还有目标,那就围绕着目标想办法、出方案、找资源、寻良机,然后大踏步前进。至于问题,遇到了再说。至于错误,改了再犯嘛。
成长的道路上,原本就是一遍一遍试错的过程。唯独有些基本的普世规则是需要我们常年坚守的。直到形成了习惯,也就一顺百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