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在于活学活用

白莲笑笑 2024-10-24 11:56:31

《弟子规四十讲》第二十一讲,以“培养三大能力:自制、独立生活、做事”作为标题,说的就是子女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就是要为孩子走向社会独立生存做好做足准备。

通俗一点讲,作为父母,对子女既不能什么都不管,又不能什么都包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有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说的是“食”,其实包罗万象,比如吃穿住行,比如待人接物。“勿拣择”说的是不要太过于挑剔,不适应就尽量适应,适应不了就浅尝辄止、敬而远之。“食适可”说的是适量即可、适度即可,七八分饱就好。有时候我们即使占尽道理、占尽上风,也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勿过则”就是说不要太过于苛责,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是如此。过分苛责,会消耗自己的底气。所谓自制,就是克服心性本真,就是要摒弃贪嗔痴怨。其实是很难的一个过程。如果从小培养,或许会容易些。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勿污秽。表面上说的是穿戴物品,实际上说的是生活规矩。我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一屋不安何以安天下,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什么事在什么样的阶段,要有自己的规矩,如此这般,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化为己用。手机找不到的时候,可能打个电话就能找到。如果某一片纸找不到,真到用的时候可能就会不那么好找了。这种生活方面的基础能力,养成习惯就好了,不费力。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说的就是做事的能力。有能力同时处理多件事的人毕竟是少数,做一件完结一件,再做下一件。不要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更不要做一些完全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绕不过去的困难,那就直面困难,不要有为难情绪。自己能力边界的事情,或者心里不接受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许诺了之后又做不到,就会进退两难,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如果拿上面的三句话来总结自制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做事能力,其实是不够的。于是蔡先生引用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诗句的本意是今日事今日毕。但是我们还可以引申一下,遇事不决的时候,可以缓一缓,毕竟“明日何其多”,事缓则圆。如果缓几天之后,忽然发现可以不做,那就说明缓是有道理的。缓了这件事,去做那件事,自然也不会“万事成蹉跎”。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其实都是可以跳出其本意去理解的。“晨必盥,兼漱口”,新到一个单位或新一个岗位,要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和状态投入进去,新起点,新征程,同样是这个意思。“便溺回,辄净手”,我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做过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要学会处置干净,要打扫好战场。“冠必正,纽必结”,可以说的是要洁身自好,不要给他人留下诟病的底子。“袜与履,俱紧切”,就是要轻装上阵,随时可以应对突发的状况。

读典的本质是要用典,是要和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去用。如果单纯只是读,有益归有益,益处的程度和深度是会打折扣的。如果想要领悟到经典的精神内涵,还是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孩子不明白的时候,那就先读先背,领略那朗朗上口的韵律,享受那轻松背诵的愉悦。等到需要明白的时候,也许就会明白。如果再能加以运用,那就再好不过了。

0 阅读:1

白莲笑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