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一:
特斯拉工作环境揭秘:无工作餐,需自费停车,薪资结构以底薪为主,实行末尾淘汰制。实习生底薪6000元,而专业销售人员(如Ps)月薪可达10000元,但绩效奖励几乎无人获得。对于传统汽车行业人才,特斯拉吸引力不足,导致销售人员对汽车产品了解参差不齐,尤其对于非热门车型。员工股票奖励需在四年后兑现,且数量有限。OA(可能指某种职位或薪酬级别)薪资范围在18000-25000元,依据前一份工作底薪增加1000元计算,奖金不计入。高层管理人员如店长年薪高达20-80万元,但普通员工薪资差异大,有人仅25万元。特斯拉偏好招聘英孚和苹果背景员工。面试关注企业理念、电车趋势及跳槽动机。工作时间灵活但加班频繁,双休难以保证,且工作地点不固定,需随需调动。除店长外,其他员工无补贴,劳动合同中明确说明。
车主二:



离职产品专员深度剖析特斯拉工作经历
作为刚离职的特斯拉产品专员,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与挑战。在特斯拉,产品专员更像是销售主管的得力助手,负责为销售团队引流高意向客户。然而,随着工作深入,我发现自己不仅要承担导流任务,还要涉足销售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望升职。
初入职场时,我怀揣着满腔热血,对特斯拉品牌充满热爱。每天,我拨打数十个电话,学习产品知识,偶尔跟车试驾,体验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驾驶感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沉重的业绩压力。
为了完成每周的销售指标,我不得不像微商一样频繁发朋友圈,像虎口夺食一般在展厅门口争夺客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感觉自己就像是被资本驱使的机器,不断被迫加速,直至耗尽最后一丝能量。
此外,公司内部的一些不合理操作也让我深感疲惫。资源分配不均、激励政策不明确、恶性竞争等问题层出不穷,让我对公司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与同事们交流时,我发现大家普遍对这份工作感到厌恶,只是出于生计而勉强维持。
最终,我无法忍受这种负面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决定离开特斯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职场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车主三:
特斯拉离职体验:短暂一月深刻感悟
我曾在特斯拉体验店工作一月有余,职位为产品销售专家。店内职位层次分明,从产品专家到销售主管、副店长、店长,各司其职。然而,工作压力巨大,每个职位都需全力以赴。
作为产品专家,我需每日迎宾、讲解车型、回访客户并邀约试驾,但提成微薄。若未完成销售目标,休假将成奢望,年假亦然。店内竞争激烈,排名倒数即面临淘汰,逆风翻盘的机会渺茫。
店内员工多为年轻海归或具国外工作经历者,年龄层偏低。特斯拉发展迅速,但在员工培训与培养上投入不足,主管技能单一。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员工可走管理岗或职能岗。但前者竞争激烈,需全国排名靠前且处理同事关系与向上管理得当;后者则工作繁杂,需热爱培训事业。
综合考虑,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特斯拉的工作环境。这里需要完全放弃个人生活,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我选择离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这段短暂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职场的不易,也为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