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喜欢写诗的妖怪

志怪细细谈 2024-04-03 12:14:47

光州士人杜西甫秉性淳朴端正,艳邪之事绝不动念。庆元丙寅年(南宋),他出门办事,途中寂寞作诗消遣,口占一绝:“光州日晚少人行,风景苍苍感客情,村落犹如寒食节,野花无数上墙生。”

走到日暮不见旅店,正仓皇间,忽见前有茅屋一座,微漏灯光。杜生心喜,疾步上前。扣门后一老妪持灯出,问道:“官人何处来?”杜生说:“从光州来,欲往前镇,日暮南行,求借宿一晚,宿费按常例交纳。”说着深施一礼。

老妪说:“何出此言,自古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是蜗居窄陋,不是官人栖息之所。”边说边把杜生让进屋内,摆上酒饭,宾主对饮。

老妪客套道:“糟粕之食,不足以充君子肠胃,不要见笑。”杜西甫道:“唐突造次承蒙容纳,又盛情款待,不胜感激。”

接着他问主人姓名,老妪说:“老身姓汤,曾在富家,自幼肝膈间一腔热忱,见不得人挨冻受苦。无奈世态炎凉,被富家抛弃,流落村野多年。”说着吟诗一首:“平生浑是热心肠,曾被宫人号姓汤,深夜赐温何用火,隆冬有我便回阳。”

杜西甫不解其意,又问起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妪说:“两个儿子都已去世,只留下两个儿媳,纺线织布相依为命。”老妪呼喊,里间走出两个妇人,都是淡妆素服,但美貌绝伦。老妪让二妇人陪坐喝酒,杜西甫说:“男女自当远离,哪敢劳二位夫人作陪。”

老妪说:“我的两个儿媳都擅长作诗,可以给官人佐酒。”其中一妇人吟道:“素手织织弄不停,竹窗闺妇苦劳生,往来不闻金梭响,咿呀频听玉轴声。”另一妇人吟诵:“孟母断杼为教子,公仪焚机尚留名,五花云锦三千匹,多少功夫织得成。”

(注:孟子出外学习回家看望母亲,孟母割断正在纺织的线,以此教导儿子不要半途而废。公仪休在鲁国做官,看到自家织的布很好,就烧掉了自家的织布机。告诫家人不要与民争利。)

杜西甫很欣赏她们的才学,于是同桌喝酒。酒罢,老妪说:“我已年老,兹二妇颇有芳姿,如君子不弃,绿衣黄裳随取一伴眠。”杜生站起正色说:“家有山妻,断不敢从命!”老妪对两妇人使个眼色说:“机不可失!”二妇人上前拉扯,杜生拼命反抗。相持良久,远处一声鸡叫,房屋妇人俱不见。

此时东方已经发白,杜西甫站在一座房屋废墟上,地上有一个破旧的汤婆子,两个织布机上的梭子。

(汤婆子是古代用来取暖的用具,是一个略扁的金属罐子,装入热水放到被窝或抱着。功能近似如今的热水袋,材质铜或锡。)

故事出自《幽怪诗谈》,古代志怪故事中爱写诗的妖怪大多是器物,比如太平广记中的《姚康成》。

唐朝时,太原姚某奉命去汧陇出差,因为当时有西域使者路过,官家公馆都住满了。姚某被安排在主政官的旧宅里。宅子废宅已久,院子里的树没有修剪,荫郁森然。

一日,姚某赴公宴回来,当时二更,月色如水,他披着衣服在院子里散步。忽然看到一个人影闪入西面厢房中。接着里面就传出饮酒说笑的声音。

姚某起初以为是车夫仆人,听了一会儿他们的谈话内容,不像下人。只听其中一人说:“诸公知道,如今的诗词歌赋都追求华丽的辞藻,不能发自内心,失去了淳朴自然。我们各作一首如何?”另外的人纷纷说好。

姚某靠近窥视,只见瘦高的黑衣人首先作诗:“昔人炎炎徒自知,今无烽灶欲何为。可怜国柄全无用,曾见人人下第时。”又有一个脸上有疮孔的瘦长黄衣人吟诵:“当时得意气填心,一曲君前值万金。今日不如庭下竹,风来犹得学龙吟。”又一披散头发的矮胖子吟:“头焦鬓秃但心存,力尽尘埃不复论。莫笑今来同腐草,曾经终日扫朱门。”姚某不觉失声叫好,屋里的人消失不见。

姚某怀疑这三人是妖怪,仔细搜索,发现一个铁铫子,一管破笛子,一把秃扫帚。他不想伤害它们,于是没有声张,把三样东西埋掉。(铁铫子是烧水或热酒的器具,一般成长筒状,直接放入灶坑中烧水。)《太平广记》

张顺正者,潞州才子也,性喜独步,秋日入山漫游,贪看红叶秋花,不觉日落西山。

正仓皇间,有五老叟策杖而来,其中一人笑道:“看小子似有踌躇之意,是不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喜欢旅游,道路不畅时就大哭起来。其实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宣泄。)

张生听对方有调侃之意,也自我揶揄道:“某乃潞州无赖,因看陌上之花,成丧家之犬。”老叟们大笑起来。说道:“已经日暮,如不嫌弃,到我们庄上留宿。”

张顺正很高兴,跟着他们来到一片树林里,所谓的山庄只不过是几所茅屋。老叟们席地而坐,拿出山杏、野枣、葡萄、水酒招待。

张顺正问五位姓名,一老叟说:“我等承蒙天地栽培,感恩玉露滋润,怀抱栋梁之志,却老朽山林,几成废材。唉,姓名不说也罢!”另一老叟说:“勿追伤往事,春华秋实各有其时,我等不与桃李争芳,自怀松柏之志,足矣。我们作诗吧!”

一叟曰:“黄飘金井催秋色,翠覆银床落午阴,莫为斧锯来伐我,良材留得做瑶琴。”

一叟曰:“天西佳景画难同,玉露凋残叶尽红,几树飘萧秋雨后,千章烂漫夕阳中。”

一叟曰:“五亩之家植绕墙,柔枝沃叶色苍苍,穴中探得金环去,邻家儿童知姓杨。”

(《搜神记》里讲,晋代羊祜五岁时,让乳母去邻居家的树洞里拿一个金环。原来他是邻居儿子转世,金环是前世时藏到树洞里的。另外两位老叟的诗省略。)

天明张生醒来,茅屋老叟俱不见,树林中有梧桐、枫树、杨树等。

0 阅读:21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