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人才能做成专业的事,要想自己有价值,就要足够专业
汉成帝即位初期,丞相匡衡上奏说:“射声校尉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出使西域,专门负责西域蛮夷事务,他不能持身以正,做部下的表率,反而盗取所没收的康居王国财物,并告诫下属官员说:‘远在外域发生的事,不会核察追究。’此事虽发生在大赦之前,但他已不适宜再担任官职。”陈汤获罪被免官。后来,陈汤上书说:“康居王送来当人质的王子,并不是真王子。”然而经过查验,确实是真王子。陈汤被捕入狱,依罪应被处死。
后来,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辩护,说能征善战、克敌制胜的将领,是国家的爪牙,不可以不重视他们,陈汤从前击斩郅支单于,威震蛮夷各国,所向披靡,一直打到西海,不过因为说错话而获罪,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罪恶,记人之功,忘人之过,这才适合当人君,不然谁还会为国赴难呢。奏章上去后,天子下令释放陈汤,但剥夺爵位,贬为士伍。
正在这个时候,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王国的军队围困,段会宗用驿马上书,请求成帝征发西域诸国军队,以及汉朝在敦煌的军队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以及百官会议数天也作不出决定。王凤说:“陈汤富于谋略,又熟悉外国的情况,可以询问他。”成帝在宣室殿召见陈汤。陈汤在进攻郅支单于时,中了风寒,两臂不能屈伸,入见时,成帝下诏准许他不必跪拜,把段会宗的奏书拿给他看。陈汤回答说:“我认为这件事没什么可忧虑的。”成帝说:“你为什么这样讲?”
陈汤说:“五个胡兵才能抵挡一名汉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刀剑不锋利,弓弩也不强。最近听说学得一些汉人制作兵器的技巧,然而仍是三个胡兵抵挡一个汉兵。再说,《兵法》上说:‘客兵必须是守军人数的两倍,才能对敌。’现在围困段会宗的敌兵人数不足以战胜他,请陛下不必忧虑!况且军队轻装日行五十里,重装备则日行三十里。现在段会宗打算征发西域诸国和敦煌的军队,部队行军需较长时间才能赶到,这成了所谓报仇之军,而不是救急之兵了。”
成帝说:“那怎么办呢?围困一定可以解除吗?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解围?”陈汤知道乌孙之兵,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能久攻,以经验推测,不过数日。因此回答说:“现在已经解围了!”又屈指计算日期,然后说:“不出五日,就会听到好消息。”过了四天,军书到,声称已经解围。大将军王凤上奏,要求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从此大将军幕府的大事,均由陈汤一人决定。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关键是这个东西,是自以为自己擅长还是真的擅长。名利都是随着自己所做的事业来的,而不是有了名利以后才有的事业,很多人都把这个顺序搞反了,两眼只盯着名利看,而不去思考自己怎么做成一件可以带来名利的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有些人把一些事做到六七分,浅尝辄止,就认为自己已经很专业了,开始靠这个东西去运作获利,结果当然是费力不讨好。
专业不专业是要事实来证明的。陈汤可以免死,是因为他已经有击斩郅支单于这样的大功来证明他足够专业,并且做官也做到了二千石的高位。没这些东西,别人想给他说话都没得说。足够专业还体现在当非专业人士束手无策时可以一言决之。陈汤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事研究得非常深入,敌人的情况、我方的情况、兵器、组织程度、军事理论、行军、作战方式、作战准备、信息传递、作战经验等等,可以说是细致入微。所以,专业不专业就看对领域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够不够,专业成果分量足不足。
对于个人来讲,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找到自己人生格局的功能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什么可用的人是几乎不存在的,“上天不生无禄之人”,所以,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专业不专业从来都不是用从事某个行业时间长不长来衡量的,所谓的论资排辈,大多都是既得利益的自我保护行为。现代社会,上升渠道还是非常多的,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足够有天赋、足够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观的成果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至于为什么还没有成功,是因为内心深处仍然不相信这件事而已。
专业是个人的品牌,是自己与外界交互的最基本的形象。专业精不精深、广不广阔,就决定了自己与外界交互的效率和效果。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这种交互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属性。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稀里糊涂,把自己专业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整得明明白白,自然可以脱颖而出,懒驴拉磨似的胡混除了增长年龄,什么也增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