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密:医学的极限与精神医疗权利混乱及心理学个人主义泛滥

许海维 2024-06-28 11:50:41

▶心理咨询师与泛滥的个人主义

自媒体平台一般要求认证为“心理咨询师”或任何一种医生的,都可以谈抑郁症,谈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这个错误、矛盾的逻辑是基于:第一,抑郁症是心理问题,第二,抑郁症是病。

因此,医生和咨询师都可以“合法地”去谈。那么我来分析这一逻辑的矛盾和错误在哪里,首先,如果是病,那心理咨询师就没有资格谈,他们没有任何医学资质,属于非法行医。如果不是病,而是前者,那么医生又有什么资格介入?即使介入那也得专业的精神专科医生才可以谈。事实是,你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谈,甚至一个卫健委注册医生的专业为心血管,在自媒体也公然自我标榜为:擅长精神领域,擅长抑郁症!从而疯狂收割“抑郁症患者”。

除了妖医之外,心理咨询师的含金量就更堪忧了——当初因鼓励下岗再就业,搞出的一个心理咨询证书培训而已,由于心理咨询师证书出现后导致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丛生,国家在2017年就叫停了,但是150万人已经获得的证书依然有效。这就导致了这些已经制造了乱象的人并没有被驱逐,只是关起门来制止了其他制造乱象的人进入。这就是目前他们用一个蒙人的“师”字在自媒体迷惑大众实现对“抑郁症”野蛮收割乱象的事实。

这个乱象的可恶之处在于,在营销乱象下本就值得质疑的西方心理学与抑郁症概念理论的猥琐嗫嚅中,群魔乱舞各说各话泛滥的个人主义式解读,使得抑郁的“毒株”变异、分裂,肆虐传播。

▶抑郁症真的存在吗

鉴于我对西方心理学和抑郁症的严正质疑,很多评论和私信问及我是否认为抑郁症真的存在?

我的回答是,当然存在,拜西方资本及我们的跟屁虫们所赐,这个症状早就被制造了出来并以文化病菌的模式传染性传播。但是,我的观念很明确:1,没有躯体症状就不可称之为“病”,一切都可以用文化解决。有了躯体症状,无奈,谁让中医不争气,你可能需要短期借助西药减轻躯体痛苦,在这个前提下自我文化医疗。2,单纯情绪上的,不管是没有快乐感还是动不动要死要活,都不要被“抑郁”欺骗,跟抑郁毫无关系,从自己的文化修养人格塑造价值观凝练入手,自我解决。3,绝大多数都是被概念欺骗了,被资本欺骗了,被不良暗示套用了。

国家急需早出手肃清心理学界、精神医学界、浑水摸鱼中医界。至于社会矛盾冲突及教育观念,至关重要但非朝夕可解。

▶医学的极限与精神医疗权利混乱

著名的反学校运动者之一、美国社会批评家Illich说:很多时候如同生理疾病诊断逻辑,道德和政治立场也被当作了精神诊断的标准。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伊森·沃特斯说:近年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全球化的倾销错置已带来了心理学“应用”的泛滥成灾。近二三十年接受高等教育栽培的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均无可避免地,或生吞活剥,或东拉西扯、片片断断地“学习”着欧美知识。

中国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悄无声息中迎合了这部分“心理带路人”有意无意编制和传播的谎言,哪怕这个谎言错漏百出还狼狈不堪,在地球上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盲目崇拜”已经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正因为“奴才不知自己是奴才”(孙中山语),一个文盲混子的吴鹏飞也能坐拥千万粉丝。美式垃圾快餐的植入几乎差点改变几代儿童的饮食结构,至今年轻人观念中,坐在一家中式快餐厅远不如坐在麦当劳肯德基里更高雅更有身份感;一个靠色情产业起家闻名全球的play boy竟然堂而皇之登陆中国各大行业市场包括了儿童用品。似乎任何下三滥的文化都可以成功在中国洗白。

而“医学”似乎已经超出了人类社会任何一种高等的哲学而王一样的存在,在这个最顶端的哲学情境中,所有观众不仅要虔诚地赞美每一种表演,还要入戏其中同喜同悲同泪共泣,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多数时候都是以托儿的角色自觉不自觉地将荒谬塑造成美丽的传说,将庸者奉为圣贤。网红也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的。

医学的极限在哪里?动物一旦成精将不在人的可控范围,这里边有数不尽的挣扎者最后依然只限于挣扎,最后都融入舞台情境,偶有不甘者,张煜告诉你对抗的答案。

不管怎么说,生理医学是在有型的框架里,个别的意识形态或企业文化不足以对框架产生颠覆性的破坏,始终有一种力量的约束,这就好比孙猴子最多在五指山上刻下到此一游,最多留下一泡猴尿。这种约束的力量,有框架本身的,也有人本的,这不至于让人大失所望和深深恐惧,比如在天津为什么中新生态城医院有口皆碑?不知有没有人真正思考过这个因由。

而相比生理医学,精神医学就是法力无边了,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驰骋纵横。

生理医学界是少部分苍蝇坏了一锅粥,精神医学则是少数萤火虫保留一点希望的光(我希望有光,但我至今并没看到)。

0 阅读:0

许海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