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人教授,一位中医界的泰斗,他不仅深谙古代医学的精髓,更对现代医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追溯着岐黄的足迹,汲取着历代医学大家的精华,尤其对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情有独钟,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见解和医疗实践。
陈教授的一生,是与学术和教育紧密相连的一生。在南京中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他曾担任古典医著教研室的副主任和伤寒教研室的主任,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为江苏省的名中医,他不仅是省政府重点学科伤寒学科的学术领头人,还曾担任原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审委员会的委员,以及江苏省仲景学说研究会的主任委员,为张仲景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亦人先生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的一个医学世家,自幼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那年,他便开始跟随家人学习岐黄之术,三年后,更是拜入了儒医戴笠耕的门下,深入研习中医经典。
陈先生对张仲景、孙思邈等古代名医的著作推崇备至,他立志要刻苦研习,以仁心仁术救治穷苦百姓。
陈亦人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书为伴的一生。他不仅自己勤于读书、教书、著书,更是将书籍视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他以其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敬重。他参与编写的《伤寒论讲义》(第五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谦逊地只作为编委,将主编或副主编的头衔让给了他人。
陈亦人先生在临床实践中,总是视患如亲,他的大医精诚精神,不仅体现在对贫苦患者的免费诊治上,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他强调,医生的职责是认真踏实地为患者服务,绝不可敷衍了事。
在讲授《伤寒论》时,他不是从深奥的六经理论入手,而是首先强调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提出的医德,以此警醒后世。
陈亦人先生治学严谨,他反对教条主义,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旧说。他的《伤寒论求是》和《伤寒论译释》(第三版)等著作,不仅在海内外受到赞誉,更成为了伤寒学研究的里程碑。
他提出《伤寒论》的学术特点:变、辨、严、活、简,这些特点不仅深刻揭示了《伤寒论》的理论与方药规律,更为后学者提供了研读《伤寒论》的新视角。
陈亦人先生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他强调,学习《伤寒论》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我领悟的能力。
他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但这种严格背后,是对学生们深深的关爱和期望。他培养出的学生,如今已成为中医界的中坚力量,继续传承和发扬着中医的精髓。
陈亦人先生的一生,是对中医经典学术传承、发展与创新的不懈追求。他的言传身教,不仅点燃了学子们的智慧之火,更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