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战役分发起后,四野部队陆续南下,参加解放中南战役。
作为14兵团副司令兼39军的刘震南下作战时,因身体不适而离开前线,在离开前线之前没有闲着,而是考虑谁来接替他的职务。按说这不属于他的工作,对于军长、师长等等这样级别的都是野司任命。
他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39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2纵,一支能力很早的纵队。如果再往前追溯,就是过去红15军团部队,抗战时期编入新四军3师。
当3师率部挺进东北后,三个主力旅改编为2纵,三个特务团并入7纵,7旅并入6纵。2纵成立,作为原副师长的刘震担任纵队司令。实际上3师在北上东北时任命洪学智与刘震都是副师长,最后怎么刘震担任了呢?
刘震一直在这支部队打仗,从北到南担任军事主官,熟悉部队各级指战员,而洪学智在抗战后期才调3师担任参谋长,并不在作战部队,对底下部队的了解和威望没有刘震有影响力。因此在司令员人选上刘震是最合适的。
此后2纵打了不少硬仗,客观来说,12个纵队司令员中谁最能打,1纵李天佑、3纵韩先楚、7纵邓华、10纵梁兴初,这两位绝对是第一梯队,2纵刘震、4纵吴克华、6纵洪学智,应该是第二梯队指挥员。
刘震指挥部队打了不少硬仗、好仗,从多次战役中,2纵受到其他纵队首长的领导,如打义县受韩先楚指挥,打锦州依然受韩先楚统一指挥等。
不过,东北的诸多大战役2纵没有落下过,有时候打主攻,有时候打助攻。
1949年全军改编后,刘震提拔为兵团副司令兼军长,继续南下作战。对于这支部队的感情是非常深的。12个纵队中,1纵、3纵、4纵、6纵、8纵都换过将帅,5纵、11纵、12纵成立毕较晚,也就是说刘震自纵队成立从一而终一直担任纵队司令。
当自己要到后方休养,内心自然也感到不舍,谁来担任为他也想了很多。接替军长必须懂得军事,了解这支部队成长历程,而且需要有一定威望。这样就只能从纵队现有干部中提拔,最终他推举政委吴信泉担任,他能文能武了解部队。
他的推荐得到上级的同意,毕竟南下作战任务还是非常紧张,找一个空降干部,不如直接从内部挑选更有利于部队发展,领导班子团结。就这样,他才安心到后方休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