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大明“摆烂”背后的无奈真相

闲人杂谈 2025-01-01 10:51:59
这位皇帝有点 “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那可是相当出名,不过这出名的原因有点尴尬 —— 他在位期间 “消极怠工” 的时间超长。按说皇帝都得勤政,日理万机,可万历呢,却打破常规,长期不上朝,奏折也不咋批,跟大臣们交流更是少得可怜,活脱脱一个 “甩手掌柜”,把 “摆烂” 发挥到了极致。这就奇了怪了,他为啥要这么 “躺平” 呢?是生性懒惰,还是另有隐情?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万历 “躺平” 背后的那些事儿。

一、少年壮志难酬

万历皇帝朱翊钧,那可是年少即位,十岁就登上了皇位,妥妥的 “少年天子”。刚登基时,他可不是后来那副 “躺平” 的模样,反而是斗志昂扬,心怀壮志。为啥呢?一来,他自幼聪慧,读书识字那是远超同龄人,对经史子集、治国方略都有浓厚兴趣,心里憧憬着能成为一代明君,让大明王朝在自己手中绽放光芒。二来,身边有个超牛的老师 —— 张居正。

张居正,那可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在万历初期担任内阁首辅,一手掌控朝局。他推行的 “考成法”,像一把利剑,斩断了官场的慵懒懈怠之风,让各级官员都不敢再混日子,政务处理得那叫一个高效;“一条鞭法” 更是神来之笔,把繁杂的赋税徭役统一整理,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充实了国库。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万历新政搞得热火朝天,大明呈现出一片 “万历中兴” 的繁荣景象。

那时候的万历,对张居正那是又敬又畏,言听计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张居正学习治国之道,认真批阅奏章,还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大臣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大明有这样的君主,复兴有望啊!百姓们也盼着,在这位年轻皇帝的带领下,日子能越过越好。

二、理想现实 “大翻车”(一)与文官集团的博弈

可这 “蜜月期” 没持续多久,万历就发现,这皇帝当得咋越来越憋屈呢?问题就出在明朝那庞大且强势的文官集团上。明朝发展到万历时期,文官制度已经相当成熟,这些文官们饱读诗书,信奉儒家礼法,把祖训、规矩看得比天还大。在他们眼里,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得按他们心中的 “正道” 行事。

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对这个儿子喜爱有加,加上对郑贵妃的宠爱,就动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心思。这可捅了文官集团的 “马蜂窝”,在他们看来,“立嫡以长” 那是祖宗家法,不可违背,皇长子朱常洛虽然是宫女所生,名分低,但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人选。于是乎,一场长达数十年的 “国本之争” 就此拉开帷幕。

万历先是暗示首辅申时行等大臣,想探探口风,结果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言辞激烈。万历不死心,各种拖延、暗示,甚至处罚了一些反对的大臣,可文官们就像一群 “倔驴”,前赴后继,越反对越起劲。他们以死相谏,今天这个被廷杖,明天那个被贬官,可就是不松口。万历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每次上朝面对大臣们的 “逼宫”,心里那叫一个郁闷。这场争斗,不仅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民间也议论纷纷,流言蜚语不断。万历发现,自己这个皇帝看似高高在上,实则被文官集团用 “礼法” 这根绳索捆得死死的,连立个太子这点 “家事” 都做不了主,这皇帝当得还有啥劲?

(二)恩师形象的崩塌

如果说和文官集团的政治斗争让万历受挫,那张居正死后的 “大反转”,更是给了他一记沉重的心理打击。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万历那是悲痛万分,毕竟张居正既是他的老师,又是帮他打理朝政的得力助手。可谁能想到,张居正尸骨未寒,各种弹劾就扑面而来。

原来,张居正生前为了推行改革,得罪了不少权贵,如今他一死,这些人纷纷跳出来揭发他的 “罪行”。有说他专权跋扈,排挤异己,把朝堂变成了自己的 “一言堂”;还有说他生活奢靡,回乡奔丧坐的轿子得三十二个人抬,里面卧室、客厅一应俱全,简直堪比移动的豪华宫殿;更要命的是,有人举报他贪污受贿,大量财富来路不明。

万历一开始根本不信,可证据越来越多,他亲自派人去查,结果让他大跌眼镜。张居正的形象在他心中瞬间崩塌,从完美的恩师、辅政能臣,变成了一个虚伪、贪婪的权臣。万历感觉自己就像个傻子,被张居正 “骗” 了这么多年,曾经对张居正的那些敬重、信任,此刻都化为了愤怒和失望。他开始对文官群体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觉得这些人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不知道干着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这双重打击之下,万历心中那团治国的火焰,渐渐被浇灭,“躺平” 的念头开始在心底滋生。

三、身心俱疲为哪般

(一)朝堂纷争,无力回天

政治上的受挫只是一方面,万历的身体状况也是他 “躺平” 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万历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精力大不如前。这时候的他,别说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处理朝政,就连每天早起上朝都成了一种折磨。

万历十五年起,他开始频繁缺席各种祭祀、朝会活动。一开始大臣们还纷纷上书劝谏,可万历实在是力不从心,解释了几次后,大臣们却依旧不依不饶,觉得皇帝这是在偷懒、懈怠。慢慢地,万历也懒得解释了,你们爱咋说咋说,我干脆就不上朝了,眼不见心不烦。

(二)身体欠佳,有心无力

考古发掘发现,万历皇帝的尸骨右腿明显比左腿短,呈现出蜷曲的痛苦形状,这表明他生前患有严重的足疾。在古代,皇帝出席各种祭祀、朝会等活动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而万历的足疾让他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这使得他难以正常履行皇帝的职责。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万历皇帝彻底失去了曾经的雄心壮志。他不再奢望能重振朝纲,扭转乾坤,只想在后宫这片小天地里,寻得一丝安宁。于是,他选择了 “躺平”,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朝堂的纷争,任由大明这艘巨轮在风雨中飘摇,而他自己,也在孤独与无奈中,度过了漫长的余生。

四、“躺平” 下的暗流涌动

不过,万历真的就完全 “躺平”,啥都不管了吗?那可未必!虽说他不上朝,但朝政大权可还牢牢握在手里。他通过批阅奏章,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遇到关键决策,就召集心腹大臣进宫商议,在幕后操控着一切。像 “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那可都是万历在幕后拍板、调兵遣将,打得漂漂亮亮,巩固了大明边疆,彰显了国威。

所以说,万历的 “躺平”,更多是一种对朝堂困境的消极反抗,是在理想与现实碰撞后的无奈之举。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在皇帝的威严与臣子的制衡、治国的抱负与身体的局限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这一躺,看似慵懒无为,实则暗流涌动,也让后人看到了封建王朝制度下,皇帝那看似尊贵无比,实则充满束缚的复杂境遇。

五、万历 “躺平” 的深远回响

万历皇帝这一 “躺”,影响那是相当深远。短期来看,朝廷内部党争愈发激烈,东林党、浙党、楚党等各党派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官员们为了党派利益,不顾国家大局,正事不干,弹劾、争斗倒是一套一套的,行政效率直线下降。各地官员空缺严重,很多职位无人任职,政务积压,百姓的诉求得不到回应,地方治理陷入混乱。

经济上,万历前期张居正改革积累的家底被慢慢消耗。商业发展受阻,矿监税使四处搜刮,搞得商户们苦不堪言,纷纷关门歇业,经济活力大打折扣。农业上,水利失修,灾荒之年朝廷救援不力,农民生活艰难,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农民沦为流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军事方面,边疆军备松弛。万历后期,萨尔浒之战爆发,明军惨败,后金势力趁机崛起,成为明朝大患。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历怠政,军队长期缺乏有效训练,装备陈旧得不到更新,士气低落。而且在战争决策上,朝廷内部争吵不休,延误战机,让明朝在辽东的局势急转直下,从此陷入被动防御,直至灭亡。

可以说,万历的 “躺平” 就像推倒了明朝衰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虽然后来的崇祯皇帝试图力挽狂澜,但大明王朝已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最终在农民起义和后金的双重打击下,走向了覆灭。万历 “躺平” 的背后,是封建王朝制度性的困境,皇权、文官集团、宦官势力相互交织,当矛盾无法调和,皇帝又无力挣脱时,王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这一段历史,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叹息与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在时代洪流中沉沦的无奈与悲哀。

2 阅读:72
闲人杂谈

闲人杂谈

茶余饭后时光,畅聊历史故事,闲谈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