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往事:清代《广宁县志》中,关于北镇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记载

雾锁在苍穹 2025-01-20 16:06:40

辽宁北镇,被称为辽代帝王的龙眠之所,分布着辽代几代帝王及皇族的陵墓群,是辽代帝王的皇陵所在,因辽首位太子、耶律阿保机长子,东丹人皇王耶律倍酷爱医巫闾山水,曾于医巫闾山隐居读书,死后被归葬于医巫闾山。而辽代帝王多为耶律倍一脉,故此,耶律倍的陵墓被追封为显陵。医巫闾山也因此成为了辽代帝王的祖地。而后,其子耶律阮夺得皇位,是为辽世宗,死后与其两位皇后(萧后、甄妃)也葬于显陵,耶律阮也创造了辽代历史上唯一的两后并立现象、而甄妃也成了辽代历史上唯一的汉人皇后。

医巫闾山

其孙子辽景宗耶律贤与萧太后又被葬于此处,被称为乾陵。此萧太后即位历史上、评书中著名的萧绰太后。当然,萧太后的宠臣韩得让也葬于乾陵之旁。最后的辽末代帝王即天祚帝耶律延禧也被葬于此地。也因此,形成了辽代皇家的陵墓群。

因皇陵而建州、是为显州、乾州,因州而建城,这就是北镇城最初的由来。故此,归根结底,是因为耶律倍在医巫闾山的经历,才促成了从辽代开始,北镇开启了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刻。

北镇鼓楼

辽太祖阿保机驾崩后,因耶律倍在皇位继承上,与二弟耶律德光的竞争中失意,为躲避猜疑,效仿吴太伯,隐居于医巫闾山读书作画,期间又结识了爱妃高云云(高美人),在此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故此,也在医巫闾山留下了很多遗迹。据说,医巫闾山的万年松即为当年耶律倍与高美人亲手所栽。遗憾的是,2024年10月份本人再去医巫闾山时,这棵古树却已枯萎,搭上了架子,似乎正在抢救中,但看状态,估计抢救成活的机率并不高,实在是有些遗憾。

就在耶律倍在医巫闾山韬光养晦期间,从中原广罗图书,建设了万卷藏书堂于医巫闾山之巅,号称望海堂,至今山上依旧留有基座的大石。但它与如今的望海寺并非一处,望海寺又称白云关,曾是耶律倍的瞭望台,明代改建为墩台,成为辽东边墙防御体系的一环,驻兵防守。直到清代,乾隆皇帝登临此处,见可眺望大海,遂题名为望海寺,但望海寺与历史上的望海堂却为两个独立的地方。

因辽代九位帝王中,就有三位帝王葬于北镇医巫闾山,分别为辽世宗耶律阮、辽景宗耶律贤、天祚帝耶律延禧。当然,耶律倍生前并未成为皇帝,让国皇帝也仅仅是追封而已,但这却并不妨碍他成为帝王的父亲。

而从清代康熙年间编修的《广宁县志》中也明确的记录了此事,但关于辽太祖陵则记录错误,县志中也进行了更正,并明确写了按《大明一统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在内蒙木叶山(古地名),但当时都在北镇的中安堡望祭。这从历代清帝东巡祭祖的记录中,均可看到在中安堡祭祀辽太祖的描述。而北镇也有木叶山,还是清末民初辽东才子刘春烺的隐居之所,如今北镇还有木叶山园的景点儿,但此木叶山则并非是彼木叶山。

而辽显陵,最初仅为耶律倍的陵墓,后其子辽世宗耶律阮及皇后葬于显陵的附陵,而其孙辽景宗耶律贤,以及该脉后人天祚帝均葬于乾陵。《广宁县志》中均有清晰的记载。

《广宁县志》陵墓 记载

辽太祖陵 【按明一统志,在木叶山,山在边外,今有司皆于本县中安堡望祭】

辽显陵 【在医巫闾山,按辽史东丹人皇王葬于医巫闾山,曰显陵。后世宗及皇后萧氏、甄氏亦葬于此。明一统志云:中作影殿、制度宏丽,今旧址俱没】

辽乾陵 【 在医巫闾山,辽景宗陵也。按明一统志,上有凝神殿,今旧址俱废】

辽豫王墓 【辽帝天祚入金降,封豫王。葬闾阳县之乾陵傍,今旧址已没】

辽平王墓 【人皇王子隆先,封平王。葬医巫闾山之道隐谷,今旧址无考】

而耶律倍为何又被称为东丹人皇王呢?史料记载,太祖阿保机征服渤海国后,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即东部契丹国之含义,是为附属国,并封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同时,阿保机仿效天地人三才,自称天皇帝,封皇后述律平为地皇后,太子耶律倍被封为人皇王。这也是后世耶律倍被称为东单人皇王的原因。

耶律倍生有五子:长子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耶律娄国、耶律稍、平王耶律隆先、耶律道隐。广宁县志中记录了平王耶律隆先也葬于医巫闾山。但没有记录的是其第五子耶律道隐,最后也葬于医巫闾山,而更有人猜测,耶律道隐之名,即来源于耶律倍与高美人隐居过的道隐谷,即今日的医巫闾山的大石棚。

大石棚

辽代皇陵,在与金国的战火中,基本被毁,后世又不断被盗掘,损毁严重,好在如今遗址已被保护起来。辽代的这一段历史,也在北镇开始被挖掘、宣传,去年十一期间,在崇兴寺中,还参观了辽代历史文物的展厅。里边的辽代文物展览及介绍还算搞的不错。期待家乡北镇的这段历史未来能被多的人所熟知。

温馨提示:该账号多数文章均涉及家乡名人、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为论证准确,均多番查找史料,汇总查证、码字均不易,请尊重他人劳动,勿搬运洗稿。另,本账号已开通全网自动维权,如有发生抄袭,平台会自动进行维权,特此提醒。

0 阅读:10
雾锁在苍穹

雾锁在苍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