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往事:医巫闾山上的“气象万千”四字石刻,竟然是道光的御笔

雾锁在苍穹 2025-01-26 16:12:38

北镇古称广宁,明代为广宁卫,到了清代,康熙三年(1664)置广宁府,辖区包括今日锦州、葫芦岛等等,但次年就改置锦州府,广宁被降格为县,转受锦州府管辖。这也与广宁战略意义的变化有关。原广宁在明代是中原政权抗击女真与弹压蒙古的重要军事重地,但到了康熙时期,女真满人已入主中原、内蒙也早已纳入版图,故此,广宁的战略意义已不复存在。

北镇 医巫闾山

然而,因广宁(今北镇)境内坐落着医巫闾山,自古以来就有着与五岳四渎齐名的地位,北镇庙更是历朝历代祭祀天地之所在。尤其到了清代,满清帝王由东北兴起并入主中原,祖宗陵墓都在东北沈阳、抚顺等地,东巡祭祖及祭祀北方镇山也就成了贯穿整个清代的一件大事。

而出山海关后,广宁也就是今日北镇是清帝东巡的必经之路,北镇庙内更是在清代修建了皇帝的驻跸之所,即广宁行宫。

北镇庙

因此,驻跸广宁行宫,在北镇庙祭祀,游览医巫闾山风光就成了清代帝王的惯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等四位皇帝都有史料可查,他们先后来过医巫闾山,并留下一些诗文。虽道光执政后期,鸦片战争开始,大清王朝已走向没落。但在道光继位前期,也仿效祖宗,东巡祭祖,并于途中经由北镇时,游览了医巫闾山,留下了四个“气象万千”的御笔。查了下清史稿,本次道光东巡祭祖,确有记录,道光九年(1829),道光帝东巡,到盛京(今沈阳)祭祖。

《清史稿》卷17 本纪十七 记载:

“八月癸亥,以谒盛京祖陵,命奕绍、托津、汤金钊、明山留京办事。庚辰,上奉皇太后谒盛京祖陵。”

道光九年(1829),道光帝率同行的臣僚等东巡祭祖,途径广宁县,沿着先祖的足迹,驻跸在北镇庙广宁行宫,祭祀后,又登上医巫闾山游览北方镇山,这是道光登基后,首次来到医巫闾山,沿着康熙、乾隆等祖辈的足迹,开始游览,追思古今,无限感慨,逐渐的道光被医巫闾山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陶醉。

看着祖宗留下的诗词、墨宝等,回想着大清的辉煌,曾经意气风发的祖辈,他也兴致大发。随即吩咐随行人员,立即取来纸笔,御笔一挥,写了四个大字“气象万千”。又依先祖题诗之原韵,写下一首御笔诗《观音阁歌》。

道光御笔诗

云烟幻化分崖岫,高秋揽辔足清秀。

错落珠玑峭壁间,一洗尘心冷然漱。

空空色色火光明,妙法由来随缘构。

我来瞻礼何所祈,敬祝慈闱无疆寿。

更愿民和岁屡丰,瓣香展敬菩提佑。

高峰下涧总依然,独怆中心不同旧。

道光御笔

而后,陪同的广宁地方官安排人将道光的气象万千的四个大字刻凿于医巫闾山的山石之上,就是如今顺着道隐谷(大石棚),沿着山路往向东,就在临近东边的路边石壁上。现在,这里的石刻已成为医巫闾山的一景,这气象万千四个大字,正是道光帝所题写。

就在道光提下“气象万千”的19年后,即道光二十年(1840),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开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道光也成了满清帝王中,最后一个亲自东巡祭祖的皇帝。

邪片战争

温馨提示:该账号多数文章均涉及家乡名人、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为论证准确,均多番查找史料,汇总查证、码字均不易,请尊重他人劳动,勿搬运洗稿。另,本账号已开通全网自动维权,如有发生抄袭,平台会自动进行维权,特此提醒。

0 阅读:0
雾锁在苍穹

雾锁在苍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