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齐民要术》都讲了些啥?

农度达众伴 2024-12-17 07:54:59
《齐民要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主要是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在讲到农业相关的历史时,一定会讲到,这是一部系统讲述农业技术的书。而这本书的原本就存放在我们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也就是我天天上班的这个楼,国家农业图书馆,属于镇馆之宝。不过我在这楼里上班20多年了,没有见到过,哈哈,足可见其珍贵。 为何珍贵,大家都知道,第一本写得最全乎的。而这个第一本,不是我们后人说的,古人就说了!据《隋书·经籍志·农家类》著录,成于这一时期而流传至今的综合性农书,唯一只有《齐民要术》。 其他有没有呢,包括一些专注于具体领域的,应该可能有,不过,大都流散失传了!在《隋书·经籍志·农家类》著录中,也就是唐朝那个长孙无忌等人编撰《隋书》,他就讲,那时所见到的农书,只有五部19卷。这其中有汉代的《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而成于这一时代而较完整地流传下来的,唯一只有《齐民要术》。 另外这个里面提到的南梁时尚还有的,也就是当时阮孝绪《七录》记录地有关养鱼、养羊、养猪以至于后来的《月政畜收栽种法》,后来也都失传了。 一、说说作者贾思勰其人 《齐民要术》的作者,后魏的贾思勰,这个人很了不起,但是呢,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从书中的一个署名,“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可以知道他曾担任过高阳太守,其他呢,一无所知。 但这个高阳是哪呢?一般推测他是山东益都(今寿光)人。所以寿光人种菜原来是有基因的! 但实事求是讲,在后魏,有两个高阳郡,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山东。在《魏书·地刑志》中,指的是"瀛州"和"青州"两州所属郡。 所以有些人推测他是在山东的高阳郡(今天的临淄)。但河北人不服气了!所以也有人推测他可能是在河北高阳郡任职(今天的保定)。 我们从书中的内容来看,这个贾思勰跑的地方很多,除了山东,他到过山西、河南、河北好多省,自己还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生产实践,简直在当时是个农业界的超级大咖,农业生产知识极其丰富。所以说他是哪的,都有可能! 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承认,贾思勰这个人,是个农业天才、能才和圣才。我们称他为中国和全世界古代杰出农业科学家之一,这帽子绝对不嫌大。他的博学多才、实事求是、高尚精神和敏锐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拿到现在绝对是个超级大院士水平。 二、《齐民要术》是如何写出来的? 农业讲究一个因地制宜,包括农谚,指的是一个地方的事情,《齐民要术》也一样,是关于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据考证,这书大约写成于公元6世纪30到40年代之间。以这个为依据,那么这本书所写的,差不多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这块地方在后魏的统治下。 贾思勰写这本书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借鉴。他在自序中是这么说的:"采裙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我把它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查、听、问、做。 1、收集整理以前的文献资料 "采裙经传"就是收集历史文献,不仅收集还要整理。这个工作实在是太伟大了!我们知道,在之前的很多历史著作现在来看,都失传了,但《齐民要术》掐在中间,把这些著作都整理分析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齐民要术》总共引用前人的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其中经部30种,史部65种,子部41种,集部19种,合四部就155种,此外,还有很多没有书名的,有几十种。老贾先生做事非常严谨,所有引用的文献都注明出处,反映了他严肃、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这对于我们后人来看之前的资料并进行追溯,太重要了! 2、收集听闻口口相传的生产经验 "爱及歌谣",就是搜集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生产经验,主要是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农谚。全书共引用农谚三十多条。比如论述耕地"以燥湿得所为佳"和"宁燥不湿"的原理时,就以农谚"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作为结论。 3、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农业达人 "询之老成",就是请教有实践经验的老农或农业知识分子。《齐民要术》中所载的许多农业技术,如果不是出于富有实践经验的人,是不可能讲述得那样具体而深刻的。 4、通过自己实践来验证农业技术 "验之行事",就是以自已的实践(观察和试验)来验证前人的经验和结论。比如贾思勰就曾以自己失败的教训来阐明为牲畜储足过冬饲料的必要性。 所以,《齐民要术》主要是总结过去和当时群众的经验,自己再从实践中去证明。书里的内容详细严谨,用的文字质朴明快,说理分析讲究确切,所以它不仅是早的问题,还在于好,所以是后世农书的典范。 三、《齐民要术》里都讲了些啥? 《齐民要术》在自序里交代了书的内容范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整本书共有十卷,92篇,大约十一万余字。而92篇之外的卷前《杂说》不是贾思勰写的,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 书中虽然也有关于重农理论、农业政策、植物名称、文义考释以及少量占卜、祈镶等内容,但主要是讲农业技术,是农业实际生产知识的一个系统总结。 第一卷,分别是耕田、收种2篇总论,加上种谷1篇,合起来是3篇。 第二卷,是谷类、豆、麻、麦、稻、瓜、瓠、芋等13篇。 第三卷,是葵、蔓菁等蔬菜作物12篇,加上苜蓿、杂说各1篇,共计14篇。 第四卷,是园篱、栽树2篇总论,加上果树12篇,共计也是14篇。 第五卷,是栽桑养蚕1篇,竹、木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共计12篇。 第六卷,是家畜、家禽及养鱼6篇。 第七卷,是货殖、涂雍各1篇,酿酒4篇,合计6篇。 第八九、卷,是酿造酱、醋、豉及食品的调制和储藏22篇,加上煮胶、制笔墨各1篇,共计24篇。 第十卷,主要是一记录了一些外来的食物与植物资源,有2篇。 这两篇非常值得一说!其中一篇叫"五谷果蕨非中国物产者",综合收集了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的农业资源并进行了分析,这个工作大大地超越了先秦两汉时农书的规模。 最后一篇更绝!引用分析了一百多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不知道他是去过还是从一些资料上收集而来的。这一成就,成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南方植物志之一!此外还引录了六十多种野生可食的植物(当然很多其实也是北方也有的)。所以说啥,贾思勰在那个时期就有备荒救荒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他高度重视芜菁、芋芳、桑椹这些作物, 认为在必要时,可以救荒,这一思想是贯通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大食物观提出的第一人,就是贾思勰! 四、贾思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在其中作用巨大。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不仅仅是农业技术与生产经验知识。 有不少人对《齐民要术》的书名理解有歧义,认为齐民,肯定是齐国或齐朝代的农民。其实不是,所谓"齐民",就是平民,"要术"就是谋生的重要方法。 书中总结了前代和当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和本人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不少在今天仍值得珍视和借鉴。 贾思勰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经史中的教训和故事,讲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如何教育大众务农,以及呼吁执政者必须教育大众务农的道理。总而言之,是从"农本观念"出发,阐发"食为政首"的重农思想。这和当今,每年把农业的发展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是一个道理。贾思勰那时候处于后魏政权分裂垂危的时期,他认为增加农产品,直接可以改善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间接就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也就是现在的”粮安天下“的道理。 和在此以前的《吕氏春秋.任地》《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相比,这些书虽然也涉及农、林、牧、副等方面,但生产技术方面的记述很简单,而且缺少理论说明。可贵的是,《齐民要术》把上述书中的精华也整理进去了。 《齐民要术》所记述的生产技术以种植业为主兼及蚕桑、林业、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储藏加工等各个方面,非常齐全。在种植业方面则以粮食作物为主,兼及纤维作物、油料作物、染料作物、饲料作物、园艺作物等。从地区来说,以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同时也涉及南方及其它地区的植物、品种等等,所以称之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当之无愧。 五、《齐民要术》在国外影响如何? 在日本,《齐民要术》在九世纪就被收录在《日本国见在书目》之内。后来还有"仁安本"、"近卫本"等多种版本流传。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西山武一和熊代幸雄合译了《齐民要术》。天野元之助的《中国五大农书考》中,就列有《齐民要术》,在1978年发表了《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研究》。在日本,对《齐民要术》的研究,称之为"贾学"。 在英国和欧洲,《齐民要术》也有很高的声誉,比如李约瑟的助手白馥兰将它翻译成了英文版。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哦!下期我们继续! 编者注:杨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亚洲开发银行(ADB)、湄公学院(MI)、东亚智库网络NEAT、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AFSIS)粮食安全专家、减贫专家、生态农业专家、营养导向农业专家、农民合作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交媒体专家,长期从事国内外农业农村产业安全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0 阅读:3
农度达众伴

农度达众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