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不够可以吃蛋白粉?医生:普通人真不用,一般是什么人需要

不一样视角 2025-04-03 02:15:2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 王军, 李兰. 《运动营养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21: 78-96.

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年第57卷第3期, "蛋白质补充剂使用现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瞧瞧现在这社会,营销号一天天忽悠得多欢实啊!"蛋白质不足会怎样""不吃蛋白粉你就输了"……各种广告铺天盖地。

大爷大妈都开始担心自己蛋白质不够,背着家人偷偷囤起了蛋白粉。殊不知,这蛋白粉真不是谁都需要吃的!

人到中年的张大叔就是广告的忠实"受害者"。

每天工作结束后,他都会神神秘秘地从包里掏出个摇摇杯,舀一勺蛋白粉,对着杯子使劲摇,然后皱着眉头一饮而尽。他信誓旦旦地认为:"每天补充蛋白粉,肌肉不用练就来!"

可张大叔不知道的是,他每天吃的那普普通通三餐,蛋白质早就超标了。

蛋白质:没你想的那么神秘,也没那么难补充

蛋白质确实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大分子,它是构成我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材料。

但很多人被忽悠得好像这玩意儿特稀有似的,非得买特殊产品才能补充。

实际上,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约0.8-1克的蛋白质。

算一算,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48-60克蛋白质。这是个什么概念?两个鸡蛋(约12克)+一块瘦肉(约25克)+一杯牛奶(约8克)+一碗米饭和几口蔬菜(约15克),这样加起来就已经有60克了!

普通人吃正常三餐,蛋白质根本不缺!反而是很多人摄入过量了还不自知。

蛋白粉:商家口中的"神药",医生眼中的"无必要"

蛋白粉本质上就是从食物中提取的蛋白质浓缩物,主要有乳清蛋白、大豆蛋白、蛋白等。

它们确实是蛋白质的来源,但比起自然食物,它们少了很多协同营养素。

很多商家会忽悠你说蛋白粉"吸收更好",但研究表明,对于普通人而言,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吸收率已经足够高,并不需要特别"强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营养科李主任曾强调:"大多数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其实已经足够,甚至有些过量。

盲目补充蛋白粉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带来肾脏负担增加、钙流失加速等风险。"

吃蛋白粉的"真命天子"到底是谁?

并非所有人都不需要蛋白粉,确实有一些特定人群可能受益于额外的蛋白质补充:

专业健美运动员:这类人群肌肉量大,训练强度高,每公斤体重需要1.6-2.2克蛋白质,通过正常饮食可能难以达到这个量。

素食主义者:尤其是纯素食者(vegan),可能面临优质蛋白质来源有限的问题,适当补充植物蛋白粉可能有帮助。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合成能力下降,老年人可能需要比年轻人更多的蛋白质摄入来维持肌肉质量。

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公斤体重可能需要1.2-1.5克蛋白质。

重伤或手术后的恢复期患者:身体修复需要额外的蛋白质支持。

吞咽困难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这类人可能难以通过正常饮食获取足够营养。

这些人吃蛋白粉才有价值,其他人纯属被割韭菜。

蛋白粉背后的商业套路

健身房里的教练总爱说:"想要肌肉,必须喝蛋白粉!"健身器材旁边放着的蛋白粉,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不等。

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是,教练卖出一桶蛋白粉,通常能拿到30%-50%的提成。

国外一项针对蛋白粉市场的调查发现,全球蛋白粉市场规模超过150亿美元,但实际有需求的人群可能只占消费者的25%以下。

剩下的75%都是被营销和错误认知驱动的消费。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营养研究中心曾测试市面上20种热门蛋白粉,发现其实际蛋白质含量平均比标示值低15%,而价格则比普通食物中蛋白质高出3-10倍。

这还不包括一些产品中可能添加的激素或兴奋剂成分。

从中医角度看蛋白质与蛋白粉

中医并无"蛋白质"一说,但对饮食与人体关系有独到见解。

在中医理论中,肉类、蛋类、豆类等高蛋白食物多属"温补"之品,过量食用易生"湿热"。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意为五谷为主食,肉蛋等为辅助,蔬果为充实,各种食物搭配食用才能补益身体。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教授指出:"现代人多食肉少食素,加之运动不足,常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

若再盲目服用蛋白粉等精制品,恐耗伤脾阳,损及肾气。"

中医强调"因人制宜",体质不同,饮食宜忌亦异。《素问·异法方宜论》言:"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嗜咸而食鱼,皆安其处,美其食。

"意为不同地域的人,饮食习惯与体质也各不相同。

对应到蛋白粉上,并非人人适宜,需根据个人情况辨别使用。

真正需要提高的,不是蛋白质总量,而是蛋白质质量

蛋白质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优质蛋白质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合适,利于人体吸收利用。

鸡蛋被营养学家视为"完美蛋白质",其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求。瘦肉、鱼、奶制品也是优质蛋白源。

植物性蛋白如豆类,虽然单一种类可能缺乏某些氨基酸,但多种搭配食用即可互补。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长期研究表明,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1:1的摄入比例可能对健康最有利。

过多的动物蛋白(尤其是红肉)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而适量植物蛋白则与多种慢性病风险降低相关。

普通人的蛋白质补充指南

如果你不是上述特殊人群,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获取足够蛋白质。以下是几点建议:

均衡摄入动植物蛋白:每天适量食用肉蛋奶和豆制品。

注意分配:研究发现,将蛋白质分散在三餐中,每餐20-30克,比集中在一餐中更有利于肌肉合成。

运动后补充:如果你有定期锻炼习惯,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如一杯牛奶或一个鸡蛋)可以帮助肌肉恢复。

配合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适量碳水一起摄入,可促进蛋白质利用和肌糖原恢复。

关注食物多样性:不同食物提供不同氨基酸谱,多样化饮食才能获取全面营养。

结语:蛋白粉,不必成为普通人的"刚需"

话说回来,我们这个社会,总有人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然后借机牟利。

吃饭这种天经地义的事,硬是被搞出了一堆"高科技产品"。

普通人吃好三餐,荤素搭配,根本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那些花花绿绿的蛋白粉罐子,与其说是营养品,不如说是商家的"提款机"。

像康德所言:"人常常被自己创造的幻象所奴役",蛋白粉之于大多数人,正是这样一个营销创造的幻象。

倘若你真担心蛋白质摄入不足,不妨先记录几天饮食,计算一下实际摄入量,再做决定。大多数人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的蛋白质早就超标了!

健康之道,在于平衡而非极端。

与其迷信保健品,不如回归自然饮食的本真。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方为上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147
不一样视角

不一样视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