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军队当中,有这样一位共产主义战士,这位出身就是放牛娃的“布衣将军”在13岁时就投入了革命,14岁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任职重要的职位,后来又成为军委副主席。
一、
那你要问了,这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到底是谁呢?没错,就是刘华清。刘清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心尽力,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军歌的歌词改编就有刘华清的功劳。
刘华清于1916年出生,他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吕王镇刘垸)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私塾读书,十岁的时候接触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他还在1927年的黄麻起义中担任了红色交通员。而后两年,也就是1929年10月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于1935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是在1934年的时候,刘华清跟随红二十五军参加了长征。当时的刘华清只有18岁,担任军政治部宣传科长。而且还据刘华清生前回忆:“这支部队的长征很特殊。自从撤离鄂豫皖苏区,就一直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连遵义会议都不知道,成了一支独立作战的孤军。直到1935年7月,才得知中央红军的消息。”
红二十五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胜在装备好,弹药充足,战斗力强,而且指战员们也都是经历过多次战斗考验的精英骨干,各个能勇善战。后勤、医院等保障单位也都非常战斗化,说走就走,说打就打,全军随时都保持着良好的战斗姿态。
在长征的第10天,独树镇之战,这场关系红二十五军的生死存亡的战争,在这一仗当中,刘华清负了重伤,从死里逃生。刘华清说,自己的伤虽然经过了处理,血止了,也不那么痛了,但还是不能走路。天黑以后,风雪大作,接着转为大雨,部队行动极为困难。但数倍于我的敌军仍在附近,天亮后必将发动新的进攻。
因此,军领导果断决定: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带领部队迅速脱离危险区。紧急集合的命令一下,大家都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又顶风冒雪踏上征程。虽然负伤的人很多,但是经过了这场恶战,我军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二、
刘华清不到13岁就参加了革命,并且一走还是几十年,杳无音讯。而作为刘华清的母亲刘黄氏是一个勤劳的妇女,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也善持家。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作为母亲的刘黄氏也思儿心切,常常的站在大路边眺望,甚至还会在夜晚偷偷的抹眼泪。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实施残酷的迫害,母亲刘黄氏眼睛都哭瞎了,身体健康不禁急剧下滑,不久就含恨而去了。而父亲领着全家艰难度日。后来好不容易熬到全国解放,但是却在艰难的三年时期里与世长辞,而刘华清也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建国之后,刘华清被调到海军部门工作,他在海军部门的几年里提出了需许多的有益的建议,大大地推动了海军的发展。但提起刘华清将近70年的军事生涯中,就光他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就占了整个军事生涯的三分之一。而且在他的前半生,事业并不是很顺利,还曾三进三出海军。
在1970年的时候,刘华清在海军工作上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在1973年刘华清有了想要调离海军的想法,但是在请求过聂荣臻和叶剑英两帅之后,却一直没有等来消息。
时间来到1975年1月5日,邓小平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刘华清知道后便给邓小平写了信过去,内容还是想要调离工作。可能是有了邓小平的支持,所以在1975年的9月底,刘华清便被通知要他去科学院去。
说起来刘华清和邓小平的交情,还要从1938年说起,当时正值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按照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在1937年8月将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份的时候,各部从陕北先后出发分别东进、北上,共同奔赴抗日前线。到年底,以刘伯承为师长、张浩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驻扎在晋东南和顺县、辽县(今左权县)一带。而当时,年仅21岁的刘华清,在一二九师司令部任秘书处主任。
三、
当时作为秘书处的刘华清有三部分的职责范围要负责。一是管机要科兼任机要科长;二是管队务科;三是负责司令部来往客人的接待——除了部队内部,也包括地方上的党政领导人。
有时,还要接待国民党方面来部队联络的军政要员、地方官员。除此之外,秘书处主任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跟随师首长外出开会或下部队,这样是即当了秘书又当了参谋,同时还要负责首长的安全。当时就是在执行这一项任务时,刘华清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
1937年12月中旬,作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任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38年1月初,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洪洞县马牧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刘华清接受了先护送刘伯承到马牧村参加会议,然后接邓小平赴辽县第一二九师履职的任务。1月8日高级干部会议结束,总部一共派了两辆汽车,于是刘华清便随同邓小平等数人一起乘车从马牧村出发。
总部派来的汽车是缴获的日本老式卡车,烧木炭,车况还很差。而且走的还是山区的路,坑坑洼洼,没走多远就抛锚。但幸运的是两个司机都是老把式,鼓捣鼓捣的还能对付着开。前几天的食宿都是由当时随行的彭真安排的。因为彭真是山西人,与当地的政府官员比较熟,所以走到那个县里面都有人来招待,并且吃得好、住的好,随行人员也不必多费心。
到长治的时候,彭真的目的地到了,邓小平也与彭真握手道别,而刘华清和邓小平继续上路。但接下来的路却令刘华清感到忧愁,他想:下一步的食宿该怎么办?还剩下千里迢迢的路要走。他也曾问过总部的管理人员“我身上没带一文钱,路上吃住怎么办?”但管理人员说领导并没有交代这种,并且按照惯例都是自行解决的。
很快,汽车便到达了武乡县,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以邓小平的名义找地方政府,于是刘华清便在武乡东村找了一家地主的房子,先让邓小平住了下来。而至于吃饭的问题,他如实向邓小平说明了情况。邓小平听后略微沉思:“我身上有钱,你同我一起去吃,其他人你找村干部商量。。”但刘华清又想了想哪里能用首长的钱去吃饭,于是便说:”邓政委,让警卫员陪你去吃饭,其他人员我们一起找村里安排。”邓小平同意了。“邓小平同意了。
不久后他们便到了辽县西河头第一二九师师部驻地。在这里邓小平见过了张浩并参加了欢迎会。会后,邓小平与张浩、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等分别交谈,了解一二九师进入山西前线以来的详细情况。时间再往后走,前往洛阳参加蒋介石召集的第一战区、第二战区将领会议的刘伯承回到西河头。从此,邓小平与刘伯承开始了长达13年的亲密合作。刘华清也有幸成为了战将林立的刘邓大军中的重要一员。
四、
刘华清和邓小平的故事暂时到这里,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此后的几年,邓小平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刘华清的进步成长。
1975年,刘华清调离了海军,进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1980年又升任为副总参谋长,1982年年龄66岁的刘华清在次被调回了海军,并且担任了海军司令员,在此期间为我国的海军建设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我国的“现代海军之父”。1988年,72岁的刘华清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继续受到重用。1992年,76岁的刘华清还被当选为常委,成为了一名正国级干部。他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1年享年95岁的刘华清因病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刘华清还有两个很出色的儿子,一个叫刘卓明,另一个叫刘维明。两个兄弟在受到父亲的熏陶下参军入伍,继续为人民服务。其实刘卓明是海军中将,刘维明是少将。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刘华清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刘华清与邓小平的将帅缘(上)》
光明网《刘华清回忆录》
央视网《海军少将:刘华清对海军发展有巨大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