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村落的日常
在中国偏远的山区,像王福满家乡这样的小村庄,许多人家靠天吃饭,土地贫瘠,收成有限。村子里的年轻人多是无法在家找到生计,只能背起行囊,走向远方的城市打工。这个村子里,房屋多是土坯结构,狭窄的土路连着山间,遇到雨雪天气,路面会变得泥泞难行,外出更加不便。
王福满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外出务工者。他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在工地上从事体力活,每天早出晚归,起早摸黑。他常年在省外的建筑工地上搬砖、和泥,偶尔有一些临时零工。他的工资不高,但他每个月都会定期把钱寄回来,维持家中的生活开销。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而王福满的母亲早些年选择离开了这个村庄,从此杳无音信。村里人都说她是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既不能赚到钱,也见不到希望。家中无人可依,王福满不照顾自己的学习,还得帮着干些家务,劈柴、挑水都是常事。
王福满的家是一间老旧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冬天冷风直往屋里钻。墙壁上的裂缝被用塑料布和纸片勉强遮住,风大的时候,塑料布会呼啦啦地响。家里只有一张小方桌,几把摇摇晃晃的旧木椅子,锅灶的墙角堆着一些柴火。逢上雨雪天,房顶容易漏水。
冰花男孩的坚持
2018年冬天,寒潮席卷了王福满所在的小山村,一场大雪让周围的山路变得湿滑难行。那天正好是期末考试,早上天刚蒙蒙亮,王福满穿上单薄的棉衣,揣起几本书就出了门。雪地里的小路被踩得凹凸不平,脚印很快被新的积雪覆盖。他一路踩着雪,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山路弯弯绕绕,他走得很急,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显得格外明显。风不时刮来,将他稀薄的衣服贴在身上,冻得手脚都有些发僵。他每走几步都会停下来跺跺脚,搓搓手,然后继续迈开步子,怕耽误了考试的时间。他的书包背带因为年久失修,略微有些松垮,走着走着时不时往下滑,他随手一提就重新扛好。
路上不时能见到同村的几个学生,也都捂得严严实实。大家互相喊着打招呼,但没人多聊,风雪里呆久了冻得说话都不利索。雪越下越大,落在他的头发和眉毛上,一会儿功夫就成了白色。他擦了几次,可雪一落下,冰凉的触感立马让人收回了手。
等他走到学校的时候,积雪已经有了厚度。校门口站着几个学生,看到他的时候有些发愣,忍不住大声笑了出来。他没注意这些,只想着快些进教室。身后有老师路过,看到他时愣了一下,然后拿出手机拍下了那一刻。
教室里,其他同学看见他进来,也忍不住偷偷议论起来。有人小声说着“像冰娃娃”,还有人笑着问他是不是没戴帽子。他听着这些话,赶忙低头拍了拍身上的雪,把书包放到座位上,坐下后掏出试卷。
社会的温暖回应
这张照片在网络上的流传速度超乎想象,短时间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王福满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人们在新闻中看到他头发结冰的模样,以及背后艰苦的生活环境,不少网友留言表达感动和钦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偏远地区孩子的上学难题。
一时间,捐款信息不断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平台上。从零星的几十元到上万元,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用自己的方式为王福满一家送上了支持。有的捐助者直接将钱款汇入公益组织,也有一些企业专门派人前往当地,为学校送去了棉衣、学习用品和取暖设备。有些乡镇干部收到捐助物资后,马不停蹄地将它们送到转山包小学,王福满所在的教室里很快堆满了崭新的书包、文具和衣服。
随着捐助活动的持续,爱心款项迅速累积。短短几天,捐款金额达到了五十万元。一直在外务工的父亲接到消息后,特意从工地请了假,匆匆赶回家。他到家的时候,村里人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纷纷围过来向他道喜。他看着从未见过的数额,不停感谢那些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与此同时,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得知“冰花男孩”的故事后,公开表示非常震惊。他在媒体采访中提到,山区教育条件的落后让人痛心,政府有责任为这些孩子改善环境。省政府随即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如何改善偏远山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很快,当地教育部门开始行动,对王福满所在的转山包小学进行详细调研。
教育环境的改善
施工队先对教学楼进行了加固和粉刷,老旧的墙面被铲掉,换上了平整的水泥墙,还刷上了明亮的乳白色漆。窗户换成了新的铝合金双层玻璃,既透光又保暖,再也不怕冬天的冷风灌进来了。教室里安装了新的供暖系统,一台台崭新的电暖器被安放在每间教室的墙角。冬天到来的时候,这些设备能让整个教室暖和起来。试运行那天,孩子们围在暖气旁边,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容,还有人凑过去感受暖风,几乎不舍得离开。
操场也重新整修了,原本坑洼不平的土地被平整硬化,铺上了一层塑胶跑道。原来下雨天孩子们只能在泥泞的地上跑跳,现在换成了干净的操场,大家可以尽情玩耍了。体育器材也得到了补充,篮球架重新刷漆,学校还多了一些崭新的足球、羽毛球拍和跳绳。
学校的宿舍条件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原来的宿舍是几间低矮的瓦房,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又闷热潮湿。改造后,学生们搬进了新建的宿舍楼。房间宽敞明亮,每张床上都配备了新的床垫和棉被,还统一发放了暖和的床单和枕头。宿舍里安装了照明灯和插座,晚上写作业再也不用借着昏暗的煤油灯了。
食堂的变化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以前的食堂只有一口大锅,每天都是简单的米饭和咸菜,碰上条件好一点的日子,偶尔加点肉。新的食堂不仅扩大了面积,还新增了冰箱、蒸箱和消毒柜,饭菜种类也丰富了不少。学校还专门安排了营养师,根据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设计菜谱,饭桌上开始有了青菜、鸡蛋和豆腐。一到饭点,孩子们排着队打饭,热腾腾的饭菜让整个校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政府还专门修通了通往学校的水泥路,解决了家长和老师出行难的问题。过去孩子们上学要踩着泥泞的小路,雨天时脚上全是泥巴,现在他们可以走在平整的道路上,安全又快捷。
王福满的新生活
随着社会各界的帮助不断涌入,王福满的家庭条件逐渐好转。他家所在的土坯房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破旧,墙上布满裂缝,冬天冷风直往屋里灌,雨天漏水。后来,靠着政府的补贴和社会捐赠,他家终于建起了一栋宽敞的两层楼房。
除了家里的房子,家庭成员也增加了新成员。王福满的妹妹出生后,家里变得更加热闹。妹妹胖嘟嘟的小脸总是惹得一家人忍不住逗她玩,每天屋子里都充满了笑声。
2018年,王福满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当他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和成为一名警察的梦想后,中国长安网联合北京的媒体,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圆梦之旅,邀请他和家人来到首都北京。
王福满一家到达北京时,正值冬日,清晨的城市在朝阳下显得格外壮丽。他第一次踏上天安门广场,看到国旗护卫队整齐划一的步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此后,他还参观了长城、故宫和国家博物馆,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故事。然而,最让他激动的,是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那一天。站在校园门口,面对醒目的“警察摇篮”字样,他驻足了许久,仿佛已经开始在心中描绘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王福满已经是初中生了,他被安排到镇上的学校就读。为了方便上学,他选择了寄宿,每周五放学后才回家一次。学校的条件比以前好了不少,教室宽敞明亮,宿舍里也配备了床铺和热水。老师对他印象很好,说他学习认真,成绩稳定,是班上的榜样。
如今,村里的人提起王福满,总会感慨这个孩子的变化。逢年过节,村里来拜访的人都会问起他在学校的表现,还有人鼓励他说,将来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参考资料:[1]储旭东.为“筑梦”之举点赞称颂[J].共产党员,2018,0(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