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无人驾驶行业算得上「有人欢喜有人忧」。
Waymo继续“烧钱”,Cruise退出Robotaxi业务,不少初创企业倒在了“黎明之前”。但在留在牌桌的玩家,也有不少好消息,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接连登录纳斯达克,九识智能完成1亿美元的B1轮融资......
以及行业终于迎来了一家能够自己造血的公司。
和业内此前预想的一样,这家公司来自封闭场景——矿山无人驾驶企业,易控智驾。
报道显示,易控智驾无人驾驶累计运营里程超过3000万公里,2024年年底在矿区实际运营的车辆数达到1000辆,公司全年有望实现近10亿元营收。
无人驾驶行业,终于到「赚钱」的时候了。
矿山赛道更需要无人驾驶
为什么在所有细分赛道中,「矿山」无人驾驶商业模式能够率先跑通,最先实现盈利?用易控智驾战略副总裁林巧的话来说,因为迫切,对「无人驾驶本身的迫切」。
在易控智驾2024年度成果分享会上,林巧表示,“去年大家都在起量,但迫切性各有各的不同。像物流更多是站在纯粹经济性的角度,矿山是社会效益加经济效益的融合,甚至第一阶段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迫切。”
△易控智驾战略副总裁林巧
站在行业痛点的角度,首先,矿山往往地处偏远地区,工作环境相对恶劣;
其次,矿山司机门槛非常高,首先要拥有B2驾驶证,其次上岗前要经过考试,而且矿山作业一个班次可能会长达数个小时,十分枯燥无聊;
最重要的是矿山生产安全问题。
林巧介绍在有人驾驶时,露天矿的各个环节中,运输是最容易出事故的一环。虽然行驶速度只有30km/h,但是由于车辆本身很大,存在视觉盲区,管理不善或驾驶员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而对于矿企来说,安全隐患最终会变成一本「经济账」。一旦管理出现漏洞或不合规情况,甚至出现事故,管理者必须要承担相应责任,矿山也会面临停工风险。
可以说,比起其他场景,矿山更加需要无人驾驶的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共发布20多项政策法规及相关文件,推动矿山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及应用落地。其中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单班入井(坑)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还对单班入坑作业人数做出规定。
2024,商业化元年
回顾中国矿山无人驾驶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当时就有部分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关注矿山无人驾驶技术,并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小规模测试。到2021年左右,包括易控智驾、中科慧拓、踏歌智行等在内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商,开始陆续布局,实现安全员下车。
虽然前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林巧直言,“到2023年,之前大部分业主方都是测试项目。”而在这一年,易控智驾却打造了一个「行业标杆」——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项目。
据悉,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是亚洲核定产能第一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4000万吨/年。截至2023年底,易控智驾在该矿区投放的无人驾驶矿卡数量达到203台,成为全世界单个矿区投放运行数量最多的无人矿卡车队。
除此之外,易控智驾在同一年还相继落地了,山东邹城凫山砂石矿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准东露天煤矿等项目,车队实打实投入到一年多的运营之中。
“中间我们没有上过安全员,全部是无人化生产。”林巧表示,一些大型客户此前也尝试过无人驾驶运营,但三五年都没有效果,所以暂时放下了无人驾驶的计划。但随着这几个项目的成功落地,矿企意识到,无人驾驶技术确实能够变为生产力。
很快,易控智驾迎来了业务的急速增长:
实际运营车辆超过1000台,市场占有率达到42.5%;在露天矿2024年新增矿卡总量中占比8.3%。;
常态化运营项目超过20个,其中,覆盖煤矿、有色金属矿、石灰石矿、黑色金属矿全矿种,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特变电工、紫金矿业、宝武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矿业&钢铁集团达成合作,客户复购率达100%;
作业方量达到1.61亿立方,其中,采煤作业量达到1500万立方,部分项目中无人驾驶矿卡作业量在总业务量的占比超过50%。
在运营表现上,林巧表示,2024年,易控智驾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首先是安全性大大提升。据介绍,目前易控智驾平均每个月的运营里程为350万公里,至今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稳定下来之后,连擦碰都没有。”
其次,作业效率提升至80%,部分矿山接近人工效率;
最后,降低人力成本,此前1辆矿卡一般会配4个司机,四班三倒。
2025,规模化应用起量之年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易控智驾也正将实际运营的经验反哺给行业,更适用于无人驾驶矿山场景的行业法规或将很快出台。
林巧表示,原有整个作业的标准流程都是基于「人」来制定的,比如如何对人进行更安全的管理,让人更加舒适的工作,但很快机器将变为主体,管理方需要按照机器的运转规则,重新制定标准流程,这是整个行业正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赛道热度不断提升,全行业对矿山的重视程度正在增加。对于2025年,易控智驾分析,从供应端来看,技术及产品稳定性可满足矿山日常生产所需,且具备了快速复制的能力;从需求端来看,传统矿山转型日渐迫切,矿方开始认可无人驾驶的生产能力。同时在AI加持下,无人驾驶赛道将出现新的增量机会,实现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双增长。
林巧预测,今年全国无人驾驶矿卡落地数量将超5000台,无人驾驶在新增矿卡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到2026年将会达到1万台,渗透率将达到30%以上,增量也会达到20%以上。
在林巧的分享中,有一段让人记忆尤为深刻。
“在2023年之前,我们招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会问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赛道,是不是天天在矿上,最终营收高不高。但是今天看,特别是智能驾驶产业链的上游,比如说激光雷达和域控厂商,对我们这个场景非常重视,认为会是第一个商业化、规模化起量的赛道。”
一个个商业化项目的成功,让矿山无人驾驶重新回到了自动驾驶赛道的「中心视野区」。相信随着感知技术、智能决策算法、能源管理等领域的不断突破,矿山无人驾驶行业将爆发出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