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座位何以演变成大舆情,七个错误推动高铁打人事件不断升级

长江岸边吹小风 2023-09-24 01:59:04

本月14日,一个女子聂某某在高铁上,与张某某、田某某夫妇及女儿一家发生矛盾,从语言冲突升级为肢体冲突,最终演变成为全网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

其实回头仔细分析,结合警方的详情通报,其实就是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却被一步一步推向了舆论高峰。

错误之第一步,座位空着就可以坐

事件的起源是张某某上车后,看到与家人临近的一个座位空着,虽然明知不是自己的座位仍然坐了上去。虽然之后在聂某某的要求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是为下一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待聂某某到了现场之后,询问她能否帮忙调换一下座位并表示谢意,事情可能就是一个相互帮助的好案例。

错误之第二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双方就坐之后,本可相安无事,可是坐在后面的田某某与家人大声聊天,让聂某某心中不满并出声指责田某某。本来心存不满的田某某,怎么能“忍气吞声”,于是双方爆发语言冲突,相互辱骂而,冲突升级。如果田某某一家小声说话,聂某某的提醒不要咄咄逼人,可能事态不会升级发展。

错误之第三步,实施肢体冲突

从语言冲突到肢体冲突,总是来的那么顺其自然。聂某某用手指指点点,田某某挥手拍打聂某某的胳膊,脑补一下画面,与影视剧中农村妇女间口角到撕扯,是多么的相像。如果大家都能克制自己,只讲理不伸手,争吵很快就会偃旗息鼓。

错误之第四步,拿手机录像威胁

简单的肢体冲突摩擦之后,聂某某拿出手机录像,成为引发事态升级的重要节点。面对别人伸过来的摄像头,田某某愤怒的将其手机打落,并推动双方怒火中烧,撕扯在一起。手机录像,明显是要对人形成威胁,作为当事人,现场给别人录像威胁,一定会导致事态升级。

错误之第五步,拉偏架引发路人不满

田某某的丈夫作为男人,在这次两个女人的冲突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他虽然没有直接动手打人,但是他用自己有力的双手,紧紧摁住了聂某某的双臂,以便使自己的妻子可以肆意的抓挠对方。这个时候,张某某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将自己的妻子按回座位,仅仅依靠自己的威慑,相信聂某某也不会再跟进打人。这样的话,可能事态会缓和,也许就没有人录像并发布到网上,即便发布了舆论也不会一边倒。

错误之第六步,撒谎欺骗误导舆论

先是聂某某发布视频,称自己被人霸占座位,要回座位之后被夫妻两人殴打,衣服也差点被撕下,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完全是一副无辜的弱者形象。其实,根本没有霸占座位,也没有受到严重伤害,而且她的表现根本谈不上弱势。之后,夫妻二人的女儿发文称,“两位70多岁的老人被打,居然被指责,我们尊老传统都被扔进垃圾堆了吗?”争相打舆论战,没有人反思,没有人道歉,“针尖对麦芒”式的争吵进一步推热了舆论。

错误之第七步,通报含含糊糊

警方第一个通报,用了“琐事”“口角”“均匀抓痕”等太过中立、含糊的字眼,引发舆论不满。

回头分析一下,其实就是一点点小事,可就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由于大家的不理智,不文明,不克制,导致事态不断升级,最终酿成了重大舆情。

遇事当三思而行,老人不可倚老卖老,年轻人应尊老爱幼,社会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0 阅读:0
长江岸边吹小风

长江岸边吹小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