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铁座位被占又被殴,公安通报警情却给自己玩了坑

长江岸边吹小风 2023-09-19 14:43:12
情谊与本分,永远没有定论

这是一个近期以来连续发生的类似事件,就是高铁霸占座位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我的座位,愿意换是人情,不愿意换是本分。而另一方认为,换个座位,与人方便,于己没有损失,不同意就是不懂事。

本月14日,一个女子聂某某在高铁被人霸占座位,强行要回座位之后引发对方夫妇及孩子一家不满,对方多次语言骚扰之后,聂某某回怼互骂,最后升级为打斗,夫妇二人共同殴打聂某某。

视频曝光之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对此,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公安处16日发布了警情通报称:针对近日网传“女子高铁座位被占,换回后遭殴打”一事,公安机关经初查,2023年9月14日16时33分许,G2610次列车在石家庄站开车后,旅客聂某某(女)与旅客田某某(女)、张某某(男)夫妻二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双方身体均有不同程度手抓伤痕。本次列车乘警接到报警后及时到场处置。当日18时20分列车到达天津西站后,天津西站派出所依法受理了案件。目前,双方均已就医,并提出伤情鉴定,结果待出。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办理案件。

从过程来看,这就是一件近来常见的高铁霸占座位事件,甚至都算不上事件。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被警方通报之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网民对通报的关注甚至超过了事件本身。似乎犯了错的不是打人者,而是铁路公安。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主要是通报中犯了三个低级错误。

第一,用了一个大家不认可的词“琐事”。通报说,双方因为“琐事”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这个词用的非常模糊,很没有立场,好像双方没有谁对谁错。而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说,“田某某占了聂某某购买的高铁座位”,这样就能说明原因了。对此,有网友称,“看到这“琐事”一词禁不住笑了,笑后又倍感荒唐,一个执法部门,用这种法非法的模糊家常用语,真的是无语之至啊”

第二,均有不同程度手抓伤痕。又是一个模棱两可,似乎是两军对垒势均力敌。而视频中显示非常清晰,男子抓住了聂某某的胳膊,妻子多次打击聂某某,还差点把聂某某的衣服给扒掉。明明是碾压,却变成了“互有伤痕”。其实聂某某很明显是一种正当防卫的状态,当然也可能是她的语言表达有些过激。

第三,潜台词引发民众“互殴”担忧。这个“通报”,一没有说明事件的起因,二没有指出谁是受害者,通篇给人模模糊糊的感觉,这种表述引发了大家对“互殴”判定的担忧。因为所谓的“互殴”,几乎就是一种“和稀泥”的态度,不分对错与区直,让大家十分厌烦。

记得今年5月份发生在成都高铁上的打架事件,因最终被定性为互殴,被打的人因为多回打了一巴掌,反而被多罚款300元,引发舆论热议,有网民指出“王某某多打了一巴掌估计成了定性互殴的关键证据?但是是不是在当时杨某某的言语辱骂人身攻击并未停止,这才刺激王某某进行了二次反击,互殴有点勉强。”

通报为什么被大家所诟病,就是该通报的东西没有说明白,大家想知道的真相没有说清楚,这样的通报除了让人更加困惑和不解,还能有什么意义?

既然是通报,就把事情说清楚,如果还没有搞清楚,还不如暂时先不通报。您说对吗?​

0 阅读:0
长江岸边吹小风

长江岸边吹小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